文/陈 林
夜读《梁家河》,看到扉页上习总书记说:“我人生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也让我忆起了,我的七年延安生活。
人生就像是一部书卷,走过的每一天都会有详细的记录。回想起我的七年延安生活,都不知道从什么地方说起、写起,无法用优美的语句,华丽的的辞藻来叙述那七年生活,但在延安那会儿发生过的那些事,却时常在我的脑海里片片浮起。
2006年高考我被延安大学录取,9月份开学,我才到初到延安。9月份的延安清晨,完全没有夏天的感觉,一下火车整个人就被冻得打颤,两只胳膊都起满了鸡皮疙瘩,有一点让我不适应的感觉,但对革命圣地的,通过火车站到学校1个多小时行程中那一道道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坡,却让我对延安再次萌发了对延安向往的念头。
刚到学校安顿好一切,军训之后就正式开启了我的大学生活。我学的专业是公共事业管理,第一学期就开设管理学、公共管理学这些课程,让我们从管理的基础知识去开展学习。第一学期班主任还安排我们上晚自习,怕我们在大学的自由生活里忘记了学习。学习,在大学里是一种自由,每个学生可以根据本人的兴趣爱好来自由的安排。无论是深入学习理论知识,还是去参加社会实践,都可以自由抉择。对于我这个读过5年高中,参加过3次高考的“老油条”来说,虽坚持上晚自习,但总觉得专业知识需要通过课外实践得到深层次的认识,我选择在不耽误正常上课的前提下,利用课余时间去勤工俭学。
我的勤工俭学生活,是从校外打工开始的。在校外打工刚开始时,跟着一个高中校友,他比我早到延大两年,到校当天就遇到了他,周末或者课余跟着他开始打工。出去打工也就只能从发传单、做促销这些简单的活干起,但想出去勤工俭学的并不是只有我一个人,我的同学、我的老乡,包括很多想利用周末时间出去多一点社会实践的人都参与到我们的队伍中来了,渐渐地我也当起了打工联络员,争取让更多需要得到社会实践的人参与勤工俭学。
在延安正式的勤工俭学是从大二的时候开始的。2007年9月,通过班级评选我也开始享受国家助学金。延安大学对拿助学金的学生也安排进行勤工俭学,他们被称为“小红帽”,我也成为了期中一员。我被分配到卫生组,负责打扫1个教室的卫生,每天中午放学和晚上下自习后到教室里打扫卫生。就这样干了一学期,我除了管好自己教室里的卫生以外,开始负责检查其他教室的卫生打扫情况。到大三的时候,队长要毕业了,推荐我当起了队长,负责把全校的教室卫生让这300多个“小红帽”认真打扫整理到位。面对这一艰巨的任务,为把全校教室环境卫生搞好,那一年是我大学生活中最为忙碌的一年。每天要到各个教室里去检查卫生,每周五召开“小红帽”例会是必不可少的。在这一年学校还组织了80周年校庆,我们这一批小红帽参与了校庆会场布置工作,从教室里搬桌子800余张、凳子1000余张到操场布置会场嘉宾席,将1万2千多小凳子拉线对齐摆放到位,按照要求成功的完成了会场布置任务。
当了一回“小领导”,我也终于认清了自己,也许这应正是延安所赐予我的一种品格。讲究认真、讲究完美,不能容忍一点点小问题,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中。就在教室卫生问题上,我也常常这样去弄,对不按照要求打扫卫生的小红帽同学会在例会上通报批评,不留半点情面,也许是我太刻薄了,要求有点过高,这种执拗的性格也许也就是我的性格的品源吧!
延安前三年的校园学习生活、勤工俭学生活,匆匆而过,但这三年的日子里无论是在学校里和同学们一起学习,还是在校外勤工俭学的时时刻刻,时刻都在我的记忆里压下了重重的压痕,永远无法忘记,然而正是这充满活力又充实的延安生活一直都激励着我不断努力向前。
( 图片来自网络)
作者简介:
审核:刘春生
编审:闫 曙
责编:周永兰 闫 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