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郭小奇
修建于1941年落成于1942年的延安中央大礼堂,应该是延安当时名副其实的宏伟建筑。当我随蜂拥的参观者踏入它的殿堂时,除了追思和想像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有名的“七大”盛况之外,耳畔充盈着对这座完全只凭人工建成的的大礼堂的惊讶和赞叹,惊讶于大礼堂的恢弘漂亮,赞叹中国共产党人在那样坚苦卓绝的条件下排除万难争取胜利的钢铁信心和超凡勇气。
历史深处的1941年,延安经历的是干部群众对修建中央大礼堂普遍的不解和疑问。当时的陕甘宁边区,由于敌人的封锁和土地的贫瘠,以及从全国各地涌向红都延安的人数的巨增,物资非常匮乏。加之,为筹备中共七大召开会址的几经变化,以及保密工作的需要,干部群众对中央在经济条件如此恶劣的情形下大兴土木颇有微词。但是,从1928年党的六大以后,由于党内的一系列变故和必须面对的生死存亡的考验,召开七大的议题一搁再搁。随着革命斗争实践的发展和敌我形势的新变化,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中国革命将向何处去、应有什么样的路线和方针,已迫切成为召开新一届党的代表大会来确定的头等要是。也许是七大等待的太久了,应该给她以更隆重的礼遇;也许是在革命斗争实践中付出了太惨重的代价已变得成熟的中国共产党,已经敏锐地意识到了即将迎来的伟大胜利,也许……不管怎样,中西合璧、由当地民工修建、中央领导和中央机关工作人员等参加义务劳动、就地取材、历时一年多的朴素壮观的中央大礼堂,很快落成了,成为迎接来自全国各地、穿越日蒋道道封锁线、许多甚至永远倒在了奔赴延安的路上的代表们的盛景,成为中共七大的一份精美的贺礼!
我的目光从历史深处回到了现实之中。我静静地打量着周围的一切,潜意识地要寻找什么。蓦地,我的目光落在了大礼堂东北角一溜青黑色的岩石上。那是整体连在一起的一通巨形磐石。远远望去,绿树掩映中的青黑色石体上,自西向东延伸着飘逸流畅的线条,无声无息地证明着它的巨硕。在声名显赫的中央大礼堂之外,在熙攘的人流之外,它是淡去的。
宏伟的中央大礼堂就建在它的上面,它就是恢弘漂亮的中央大礼堂的基石!
“高楼万丈凭地起,盘龙卧虎高山顶……”我的耳畔又传来了那高亢嘹亮的陕北民歌。
踏入枣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任弼时五位时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的集体铜像雕塑。毛居中央,左右依次为刘、周,朱、任。五伟人昂首阔步,意气奋发,丰彩卓然。
这一组合,载入史册的时间是: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的中共七大。
无疑,这一组合是中共历史上最辉煌、最坚强、最具有代表性的组合之一。
毛泽东:自1931年王明在共产国际代表扶持下进入中央政治局后处于党、军领导权边缘。1935年遵义会议后进入中央三人军事指挥小组。此后至1942年,虽然和王明路线格格不入、斗争不断,但基本处于权力中心。1938年10月,在中共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上首次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指导原则。1942年2月,领导全党开展整风运动,纠正主观主义和宗派主义,使全党进一步掌握了马列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1943年5月,领导根据地军民开展大生产运动,度过了严重的经济困难。1945年4至6月主持召开了中共七大,作《论联合政府》的报告,当选为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政治局主席,中央革命军委主席。
刘少奇:著名的工人运动领袖,1934年10月参加长征,在遵义会议上是毛的支持者。1936年春按中央决定赴华北,任北方局书记,和延安形成战略支持。1943年回延安,任书记处书记和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在七大上作修改党章的报告,对毛泽东思想作了完整概括和系统论述。和毛泽东一样,刘在1931年召开的中共六届四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因当时人在苏联莫斯科而未出席。毛则因病和被排斥而未出席。
周恩来:1928年出席党的六大,在会议上作了关于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的报告。后在上海坚持地下工作,任中共组织部长、军委书记。1931年12月进入中央革命根据地后,任苏区政治局书记、中国工农红军总政委兼一方面军政委,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遵义会议上毛的坚决支持者,遵义会议后三人军事指挥小组成员之一。同毛长征到达陕北后,先后赴南方组建新四军和重庆工作。1943年7月回延安参加整风运动和中共七大筹备工作。
朱 德:1922年8月在法留学期间结识周恩来,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7月到苏联学习军事。1926年夏回国,受中央派遣到四川军队进行革命工作。参加八一南昌起义失败后,率余部转至湖南南部发动农民起义,建立苏维埃政权。1928年率万人上井岗山,同毛领导的部队会合。1930年任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先后同毛、周一起指挥红军战胜了国民党军队对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四次大规模军事“围剿”。1934年10月参加长征,在遵义会议上支持毛的正确主张。长征途中同红四方面军领导人张国焘分裂共产党和红军活动进行了坚决的斗争。1937年抗战爆发后,任八路军总指挥,取得了“平型关”大捷,建立和扩大了许多抗日根据地。曾先后任第二战区东路军总指挥和副司令长官,指挥所辖部分国民党军队和八路军共同作战,维护了国共两党合作抗日的局面。1940年回延安,提出了“南泥湾”政策,开展大生产运动,以打破国民党对陕甘宁边区的经济封锁。在中国红军初创时期,他同毛共同总结了“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十六字诀,成为红军游击战争的基本指导原则。在七大上作《论解放区战场》的报告。他在长期的军事生涯特别是革命战争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军事经验,并逐步形成一整套适合人民军队建设和作战需要的关于带兵、练兵、养兵、用兵等重大军事问题的理性认识。对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
任弼时:1927年中共五大中央委员,1928年六大继任,1931年六届四中全会中央政治局委员。1938年代表中共中央赴莫斯科向共产国际汇报中国的抗战形势与中国共产党的工作和任务,阐明以毛为代表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向共产国际强调“毛泽东才是中国共产党的领袖”,这对当时共产国际表态支持确立毛的领导地位起到了重要作用。1940年3月回国后参加中央书记处工作,1941年任中共中央秘书长。1943年3月与毛、刘组成以毛为首的中央书记处。七大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央秘书长。
熟悉中共党史的人或许认为我的这番列举大可不必。但是,读者从中可以明白无误的看出三大信息:其一,五有其四(毛之外)都是毛路线的忠实的拥护者,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际,不管是在思想上还是在实践中。其二,毛首次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到七大“毛泽东思想”完整、系统的确立,不仅在实践中管用,也得到了共产国际的认同。有此二者,毛的领袖地位牢不可撼。其三,毛团结了党内外、军内外乃至共产国际认同的治国、治军、治党方面威望甚高的罕见英才。
这样的伟人集体,怎么能没有改天换地的伟大成就?!怎么能没有灿耀星河的不朽光芒?!
伫立在五伟人铜像前,我浮想联翩,思绪万千。是命运垂青于这个集体吗?不,应该是这个集体掌握了命运。毫无疑问,这是一个强强联合的、紧密团结的、无比智慧的、天地英雄的集体。这个集体,其实早在七大之前,每个个体就以他们自身的磁性相互吸引着往一起凝聚,不管天南地北,海内海外。
这个集体的群像就这样矗立在延安的枣园,矗立在中国革命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之中,矗立在中国人民甚至是世界人民的心中,也矗立在他们的敌人和反对派的心中。
( 图片来自网络)
作者简介:
审核:刘春生
编审:闫 曙
责编:周永兰 闫 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