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两年,2023年末,庆山携全新散文集《清冽的内在》回来了。这本书记录了庆山“2019到2023年间,从教养孩子到艰辛的离别,从年轻炽盛走向身体转折,在四年静守阶段的日常中,以不退减的激情萃取自省与清明的生命状态”。
庆山散文集《清冽的内在》
等到真正翻开这本保持留白、近7万字、含200余幅摄影作品的散文集时,大抵又有了另一种感受——阅读它,就像在浏览一位挚友向你一人敞开的“私密”朋友圈,这里记录着庆山赤裸裸的内心世界及每一次微细的波动——无论是每个日常、一物一景在她心中投射出的涟漪,还是在为人母这件事情上始终牵绊着的爱与聚散。
孤独,内在,生命的本质,当下的体验,爱……读着读着,细腻的情绪开始流淌,读着读着,故事不知不觉读到了自己的心里——在某些刹那,竟分不出眼前的文字是作者所写还是自己的心声——这便是庆山文字的魅力所在。
不难发现,在这些年,庆山走上了一条更为明晰的内心省悟与探索的道路。从寻找生命在时空变迁中的定位的《夏摩山谷》,到与读者的“交心”之作《心的千问》,再到囊括对于人的总体性认知、感悟和思考的《一切境》等,不同的创作形式齐齐指向了通过各种对境,反思人与生命的“终极三问”。
但如果我们把时间的维度拉长,这种在讲故事的同时跳出剧情本身,站在哲学高度的思考,其实一直充斥在这位作家的作品中,比如被改编为爆红电影的《七月与安生》。是的,曾经,庆山有个更耳熟能详的笔名安妮宝贝,出版过《告别薇安》《彼岸花》《二三事》《清醒纪》《莲花》等诸多畅销书,甚至成为那个时代文艺女青年的标杆。《七月与安生》即来自她的第一部小说集《告别薇安》。
“我成名较早。不过即便在最盛的时候,也并没有觉得自己有什么不同,也很少抛头露面或表演作秀,对这些一直没有什么兴趣。我比较在意自己的真实生活,即如何学习,如何得到心灵的发展和进步,如何探索自己的生命课题。”她说,“写作与表达也只是其中一个推进工具。作者与读者之间是互相成就的。有很多能够理解与共鸣自己的读者,作者才有源泉去继续前进。”
如此,《清冽的内在》和一以贯之的清冷文字都有了归处。庆山说:“生活一贯都比较简单、单纯。写作,然后做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习惯在路上的旅行的生活,现在也喜欢收拾花园,喝茶,隐居。”她目前住在北京市郊的房子里,女儿出国留学,便一人独处。她喜爱旅行,也将人生视作一场旅程,随着它起起伏伏,让一切显现自然地发生,自然地过去,撷取其中的灵感片段,变成下一部作品。”目前希望自己能够调整好状态,再写一个长篇。因为长篇的过程类似爬山,有时需要做很多和很长准备。同时继续读书、修习,并力所能及给他人一些帮助。
庆山的文字是极具个人特色与魅力的,也许从直接的对话中,你更能捕捉到这份淡然与自省,并从中获得启迪。
《清冽的内在》作为一本图文集,插入了许多你拍摄的照片,生活的、自然的、当下的,与文字穿插。你是否在这些图片中隐藏了线索?
这些照片代表着一些个体性的记忆、情感与瞬间的印记。虽然说是个体性的,但也可以说是人类共通的心灵表达。其实它们也是每一个其他的人心里所具有的东西。我们的艺术创作并不是纯粹的私人经验,而是一种共同分享的生命经验。我在这本书里谈论了人的生老病死、春夏秋冬、喜怒哀乐、亲情恋情友情等不同的情感关系,以及时代与个人生活。它们是普适性的质朴的表达。
在书中你提到,内心曾有困难的六七年,这期间经历了什么?属于庆山的转化、突破、“涅槃重生”是发生在什么样的情境下的?
我们的内心困难差不多都是一样的主题,比如情感上的分离或割舍,身体所需要做出的调整或忍耐,大体上不离开这些范畴。只是人的敏感度不一样,同样是困难,有些人可能觉得比较麻木,有些人可能会以此为对境来体悟更深处的思考。我对曾经出现的困难不太喜欢在生活中找人诉说、抱怨,还是较为冷静和忍耐的。我会寻找学习的方式试图去重新理解和突破它们。当心能够越过这些问题,问题也就不存在了。生活中出现什么,就去接受。并且在接受之后,能够得到学习与训练,得到更深度的体悟与理解力。
是否可以与我们分享当下的心境?曾经有哪些东西被打破了,又如何与自己和解?
年轻的时候性格比较叛逆、任性,有些野蛮生长。现在一些曾经较为激烈或者说狭窄的东西突破了,也许在生命的历练过程中,学习了种重新去观察和接受这个世间以及自己与他人的方式。我觉得自己目前相对更为温柔和简单,对人与事物也有了更多的谅解与珍惜。
无论过去还是现在,女性,或者说女性群像,始终是你落笔的原点。从七月与安生,到《夏摩山谷》里的如真、远音、雀缇……她们似乎代表着女性的各个面向,也伴随着你的阅历而“成长”。在你看来,笔下的女性主人公们最大的变化与始终不变的是什么?
变化的是她们对这个世界的体验与感悟,从小我到大爱,从软弱到坚定,从飘荡到归宿,从混乱到纯粹。不变的是她们总是保有赤诚真实的生命探索之心。
她们是你部分内在的投射吗?
我应该是把自己心里的一些面投射在她们上面,她们代表不同层面的我的内心部分。但书中的故事或情节未必与作者的生活重合,因为写作需要很多素材的搭配与组合。只能说是在心灵特质上是这样的。
2014年,你改名庆山,改名的契机是什么?
只是觉得自己写作的时间长了,年龄增长,内心状态也有新的变化,另起一个名字比较符合精神现状。没有考虑其他的复杂。安妮宝贝这个名字是1996年左右相当随意临时取出的昵称,之后成为庆山则是自然的道路。两个名字代表不同的阶段和面向,但都是我,是不可分割的。不是说成为庆山,就放弃了安妮宝贝,而是安妮宝贝与庆山同时存在于我之中,并且始终如此。庆山是古代一个禅宗和尚的名字,是在一座小寺院的木匾上看到的,觉得这个名字喜欢,就记在心里了。
安妮宝贝和庆山分别代表着你的哪两种状态或者人生阶段?
也可以这样认为,前者是我的青春,叛逆不羁,流离失所颓废的强烈的年轻时代;后者是一个重新蜕变出来的人。
撰文
新媒体视觉
图片提供
:徐露梅
:Rina
:受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