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进入
电子刊
“常来新安,自然心安。”从带动群众致富的小小红薯与菌菇,到景色怡人吸引众多游客的“石泉山舍”民宿,从为民解忧的“枫桥e站”,到充满饭香与笑声的“助老小灶”······“心安”的背后是“永远跟党走”。“五星”支部建设工作启动以来,洛阳市新安县党员干部目标更明确、步伐更坚定,群众争“星”的劲头儿越铆越足,一幅乡村全面振兴的新画卷正在这片土地上徐徐铺展开来。
“党支部领办合作社”闪耀支部过硬星
秋分已至,空气中弥漫着丰收的气息。在五头镇尚庄村的农田里,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采收机在田间来回穿梭,一垄垄红薯破土而出,个个光滑红润。村民们忙着给新出土的红薯去泥、分拣、装筐,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53岁的村民刘干子笑着说:“我通过资金、土地入股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也成股东啦,年底有分红,而且我在合作社承担部分管理工作,每月还有固定收入呢。”
“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是新安县发展乡村产业探索的新模式,是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由党支部书记代表村集体,注册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并进行经营管理;村集体和群众以集体土地、资金、劳动力等入股,享受收益分红,最终实现全村碎片资源要素全面整合,抱团发展、规模经营,实现群众增收、共同富裕。”新安县委组织部相关负责同志介绍:“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充分发挥了党组织在乡村振兴中的引领作用,着力将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合作社的经济优势、产业优势相结合,推动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
据了解,尚庄村之前发展过蔬菜大棚、中药材、樱桃等产业,但均因不适合该村实际情况最终导致收益不高,村民对土地流转也有顾虑,村集体经济十分薄弱。2024年3月,村党支部书记武国栋跟随县委组织部组织的考察团赴山东烟台学习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经验,后经研究决定宣传动员群众因地制宜发展红薯产业。次月,注册成立了富民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初心农业服务合作社。因为是党支部领办,群众信心倍增、踊跃参加。合作社组织群众土地入股140亩、资金入股30万元、农业机械入股约18万元,种植红薯300余亩。武国栋说:“从种植、农机耕作运输到产品加工,从种子、化肥、农药采购到产品统一销售,都由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负责,最大程度降低了产品成本和市场波动带来的经营风险。”
“今年红薯亩产能达到5000至6000斤,亩均净收入2000元左右。通过规模化、集约化管理,依靠优良的品质、稳定的产量,我们的板栗香薯一上市就备受青睐。接下来,我们将延伸产业链条,形成精品鲜薯和红薯淀粉、粉条、薯干等多元化产品体系,带动集体和群众双增收。”武国栋信心满满地说。
“小小菌菇”闪耀产业兴旺星
走进石寺镇窑院村的香菇大棚,温润的空气中夹杂着淡淡的菌菇香味,根根菌棒整齐排列,朵朵香菇饱满“绽放”。
种植大户刘保国正在大棚里忙着给菌棒注水,看到最新一茬香菇出菇情况这么好,他难掩喜悦之情:“以前我在外打工,从我们村里开始搞香菇种植,我就回来干了,离家也近,收入也翻了几番。”
窑院村党支部书记张保海说:“我们这个香菇基地是2020年建设的,总规划面积180亩,建成养菌棚152个、出菇棚1277个,并配套冷库、分拣车间、日产3万棒的菌棒厂、烘干设备等。今年香菇种植可达230万棒,年产值达1600万元,安排就业劳动力平时是150人、高峰期达300人。”
据了解,近年来,窑院村以“抓党建、强组织、兴产业、促振兴”的发展思路,推动资源整合,带头成立了食用菌产业发展党总支,以香菇产业为纽带发挥辐射引领作用,结对帮带林岭、西沙、胡岭、西沟等7个村,借助主题党日开展培训、交流、会商等活动,将7个党支部“串”起来,打破了以往部分香菇品质不高、菇农恶性竞争、村村各自为战的局面,实现了“党建同步、产业同管、村民同富”。如今,一座座香菇大棚已成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聚宝盆”。
“为做大做强香菇产业,我们对菌棒栽培、香菇采摘、烤干等步骤进行科学管理、规范操作规程,保证香菇生产标准化,确保香菇品质优良,在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的同时,还辐射带动周边村庄群众参与种植,户年均增收1万元。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拉长产业链,谋划实施香菇深加工项目,积极探索打造产业特色品牌,持续增加群众收入,助推乡村全面振兴。”张保海满怀希冀地说。
“石泉山舍”闪耀生态宜居星
从新安县城区出发,沿黄河生态廊道旅游公路来到正村镇石泉村,这里北距黄河约2公里,植被覆盖率高,“石泉山舍”民宿就掩映于村里的绿树繁花之间,庭前有竹,屋外有田,乡村特色与现代气息相互交织,这座别致恬静的小院处处散发着清新淳朴的田园气息。石泉村党支部书记毛献新介绍,“石泉山舍”是新安水务集团与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的共建项目,总投资1000万元,建筑面积558.38平方米,2023年5月开始营业,截至目前营业收入达100余万元。
“这里远离闹市,在这里小住感受的是乡村旅居慢生活,让客人从进店开始就像回家一样自在。”“石泉山舍”店长孙莺歌说。来自河北的游客在网上留言:“来洛阳新安果然不后悔,特别适合一家出游,‘石泉山舍’很安静很漂亮,饭菜也好吃,推荐推荐!”
近年来,石泉村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生态筑底、产业夯基,将人居环境整治与农文旅相融合,以“五星”支部建设作为乡村治理的重要抓手,通过以“富”带“美”、以“美”促“富”,蹚出了黄河流域乡村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新路子。
“我们这里曾经山荒田薄,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流,村庄几近空心化。随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实施,黄河生态廊道修到了村口。我们就利用这个优势,积极探索‘农业+文创+旅游’的融合发展新模式,吸引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和大学生等人才返乡创业,投资打造了石泉村大河田园度假村,把村里废弃的窑洞改造成特色宾馆、电商小院,把闲置荒沟开辟成萌宠乐园、户外基地,还开办了鹅庄、羊庄等乡村大食堂,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每年为村集体增加收入40余万元,解决50余人就业。”毛献新说,“下一步,我们将依托‘石泉山舍’叫响大河田园农文旅融合示范区品牌,打造一个可持续沉浸式的文旅发展产业链,助推乡村振兴。”
“枫桥e站”闪耀平安法治星
2024年9月3日,颜女士将一面写着“法官、人大代表合力为民解忧 快速化解矛盾彰显公平正义”的锦旗送到了磁涧镇礼河村“枫桥e站”,感谢磁涧法庭和省人大代表、村党支部书记张三,合力化解了她的劳务纠纷。
据了解,新安法院针对县域基层社会治理中存在的难点问题,在健全完善“枫桥工作站”的基础上,创新推出“枫桥e站”。这是一种将人民法庭工作向人口较多、案件纠纷较多、区域偏远、具备一定信息化办公条件的基层单位延伸的线上工作模式,通过“四个一”,即一台电脑、一块屏幕、一个摄像头、一支小话筒,建立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信息化平台,涵盖诉前调解、网上诉讼、庭审直播、投诉咨询等诸多功能,让群众“足不出户”感受到智慧司法带来的便利。2023年,新安县“枫桥工作站”“枫桥e站”入选最高人民法院第五批新时代人民法庭建设案例,是河南省唯一入选的基层法院案例。
“我既是村党支部书记,也是驻村调解员。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和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虽然工作难做,但意义重大。现在‘枫桥e站’入驻村党支部,最大限度地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切实推动更多矛盾纠纷化解在诉前,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街,矛盾不上交’。”张三说,他曾在调解一起纠纷时,通过“枫桥e站”向当事人就法律规定的具体赔偿标准及数据的计算等问题予以在线指导,并提出了可行性较强的调解方案,最后矛盾双方握手言和。
新安县委组织部相关负责同志说,一方面村党支部书记能充分运用其深厚的群众基础,参与诉前调解工作;另一方面“枫桥e站”也提升了基层党员干部的法治素养和依法办事能力。
截至目前,新安县共设立了16个“枫桥工作站”和“枫桥e站”,辐射县域所有镇(街道)、90%以上的村(社区),成为群众“家门口”的“小法院”,实现了力量在一线配置、民情在一线了解、问题在一线解决、感情在一线融合、形象在一线树立、和谐在一线呈现。
“助老小灶”闪耀文明幸福星
“开饭啦!”中午12点多,在铁门镇刘杨村的“助老小灶”餐厅内,十几个老人围坐在一起,边聊天边吃着可口的饭菜,其乐融融。“今天的面条真顺溜,年龄大了就好这一口。在这里吃饭比自己做饭省事多了!”75岁的村民牛素琴高兴地说。
在餐厅门口有一副对联,上联是“尊老为德 敬老为善 助老为乐 爱老为美”,下联是“宽老人心 养老人身 急老人想 报老人恩”,横批是“幸福助老小灶”,旁边的墙上贴着“助老小灶义务做饭每日菜谱”。据了解,刘杨村“助老小灶”每天为村里的老人提供免费午餐,征集老人的意见制定菜谱,少油少盐,尽最大努力让老人吃得放心、吃得健康。“助老小灶”的一碗热乎饭,把党的关怀送到了老百姓的餐桌上,既温暖着农村老人的心灵,也让在外工作的子女更加安心。
“村里的年轻人大部分在外务工,留守在家的老人有很多不愿开火做饭,午饭经常将就着吃。”刘杨村党支部书记陈军委说,2020年村里的“助老小灶”正式开张,食材是各家各户捐赠的,大厨是村里的“好婆婆”“好媳妇”。“能给小灶做饭,俺觉得可光荣。看大家伙儿能吃好饭,俺也不觉得辛苦。”“助老小灶”的掌勺儿、村里的“好婆婆”谢二丑自豪地说。近年来,刘杨村每年都会评选“好婆婆”“好媳妇”。今年“三八”妇女节,又有十几名村民走上领奖台,获得“好婆婆”“好媳妇”荣誉证书。
据新安县委组织部相关负责同志介绍,刘杨村“助老小灶”模式已在全县得到推广,各村(社区)依托党群服务中心或已建设的养老场所、周边闲置房屋等,合理设置餐厅和厨房等必备场所,有效解决了农村留守老人、失能老人、高龄老人中普遍存在的“做饭难”“吃饭难”问题。
目前,新安县“助老小灶”已形成“支部引领、党员带头、巾帼带动、群众参与”的模式,成功架起党和群众之间的“暖心桥”,由“助老小灶”衍生出的各种爱老敬老活动、志愿服务活动让文明幸福风吹遍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