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高水平对外开放形势 “六力”并发推动河南城市高质量发展

学术   2024-12-25 17:40   河南  

点击进入

电子刊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未来发展是在更加自主、系统集成、兼收并蓄、安全稳定的高水平对外开放条件下进行的,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是主动作为、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的战略举措。


坚持以改革促开放,在更高水平上扩大制度性开放,全面提升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必将为城市乃至更大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带来重要影响。一方面,我国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推动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对外开放新格局。这些都为河南城市深度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融入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加快高端要素流动等带来多方利好。另一方面,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急剧变化,不确定难预料因素明显增多,给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这些对河南加快科技自立自强、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促进高端要素双向流动、持续改善营商环境等城市高质量发展提出更高要求。


近年来,河南深入实施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坚持龙头带动和整体联动相结合,加快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和郑州都市圈一体化发展,推进洛阳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和南阳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支持豫北城市深化与京津冀合作、豫东城市承接产业转移、豫西城市转型创新、豫南城市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设,正在形成中心城市“起高峰”、县域经济“成高原”的格局。当前,推动河南城市高质量发展需要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扬长避短、“六力”并发,不断提高城市高质量发展水平。


把握城市发展定位,增强高质量发展影响力。当前,城市群、都市圈成为承载城市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城市发展由大规模增量建设转为存量提质改造和增量结构调整并重。这方面,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抱团发展,或重点发展科技创新产业,或强化产业协同配套,或打造对外开放重要窗口,不仅助推了整个城市群、大湾区的发展,也在发展中成就了自己、积累了优势、实现了突破。河南的城市在积极融入城市群、都市圈的同时,既要借鉴先进经验,找准自身定位,做好规划、突出特色、彰显个性,又要自觉在加速推进区域合作交流中发挥优势、塑造优势,做到错位发展、联动发展,持续增强自身在城市群、都市圈中的不可替代性。


做好产业发展文章,增强高质量发展竞争力。产业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为未来城市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是城市竞争力的关键所在。一个城市若缺乏主导产业,高质量发展就难以实现。一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聚焦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集群化方向,加大新技术、新模式的推广应用力度,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二是培育壮大新兴产业。适应消费升级趋势,积极培育壮大节能环保、生物医药、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三是强化科技创新赋能。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积极开展先进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着力打造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高科技产业体系。四是发展现代服务业。聚焦金融、设计、法律、物流等重点领域,加快推进生产性服务业的专业化与标准化、生活性服务业的品质化与品牌化。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增强高质量发展承载力。基础设施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一是完善现代交通体系。坚持多措并举、多路协同,强化机场门户功能,完善铁路枢纽布局,优化公路运输结构,积极发展内河航运,形成航空引领、铁路支撑、公路配套、内河航运补充的立体交通体系,为城市实现高水平开放打下坚实基础。二是开展城市更新。大力推进城市老旧小区特别是特大城市城中村改造,采取拆除新建、整治提升、拆整结合等不同方式进行分类改造,成熟一个推进一个。同时通过“绣花”式微改造,推动有特色、有历史记忆的老建筑进行更新,保护城市风貌、传承历史文脉、保留城市记忆。三是推动数字基建。抢抓数字化转型机遇,加快布局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数据中心等新基建项目,实施智能化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加强城市大数据平台建设和功能整合,夯实城市高质量发展“数字基底”,为智慧城市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注重提升公共服务,增强高质量发展软实力。高质量发展的城市,不应该只有冷冰冰的“水泥森林”,而应是一个充满温馨气氛、具有人文关怀的城市。一是推进教育、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吃喝玩乐行、水电路气房、文教卫就保,这些涉及民生和公共服务的事项,都应让市民拥有同等参与和享受的权利,促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二是厚植城市人文底蕴。促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既要让市民有社会责任心和道德责任感,塑造鲜明城市形象,又要打好文化牌,增强文化软实力,提升城市气质、城市气派、城市品位。三是做好群众生活关怀工作。未来城市的高质量发展,在生活功能上不宜再追求以高大上为主,而是应该照顾多元化多层次群体的消费需求,实现城市生活包容性与韧性的兼顾。


打造良好生态环境,增强高质量发展吸引力。近些年,极端天气对城市造成的严重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对城市生态功能建设的忽视。对此,一方面要给城市强“韧”。鹤壁是海绵城市建设的典范,谋划建设了河道治理、绿地广场、雨污分流、城市防洪和水源涵养等基础设施,充分释放建筑、道路、绿地、水系等对雨水的蓄渗、缓释作用,有效控制了雨水径流,实现了雨水径流的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另一方面要给城市增“绿”。既要注重大尺度的生态涵养和保护,也要注重中尺度的廊道、湿地、风道、绿道的相关规划和建设,以及小尺度的口袋公园、城区公园、郊野公园等的建设。


推进城市精细化治理,增强高质量发展聚合力。改进和强化城市治理,是增强城市聚合力的基础性工程,意义重大。一是做好精细化管理。实施智能化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加强城市大数据平台建设和功能整合,为城市装上“智慧大脑”,不断提升城市治理科学化精细化水平。二是引导社会力量参与。转变自上而下的单向度治理方式,动员引导市民、民间组织参与城市治理,实现政府、市民、社会的良性互动、同向发力,调动各方共治城市的积极性。三是深化放管服改革。坚持科技赋能,推动流程再造,努力实现“一网通办”“一网统管”,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切实改善政务环境和营商环境,不断提升企业和市民办事的便利化水平。


点击封面

进入电子刊


掌上阅读党刊

《党的生活》



作者系省政府研究室一级巡视员

来源:《党的生活》2024年第12期上


监制:史伟华
责编:王帅  王秋晴
制作:王秋晴
邮箱:henanddsh@163.com

河南党刊
《党的生活》杂志是中共河南省委主管主办的综合性党员教育刊物。致力于“传播方针政策,服务党的工作,关注时政热点,反映民意民生”,是省委指导全省党的建设的喉舌和工具,是广大党员干部和基层群众的知心朋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