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进入
电子刊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要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提出,要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机制,健全文旅文创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河南是文化大省、文物大省、考古大省,必须不断推动新时代文化和科技相互融合,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提供强大智力支撑和发展动能。
一、聚焦重点优势,找准融合要点
河南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在5000多年中华文明史中,河南作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达3000多年,先后有20多个朝代在此建都,中国八大古都中河南占据四席。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不怕牺牲、英勇顽强的河南儿女在党的领导下投身烽火连天的革命斗争和如火如荼的社会主义建设,形成了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大别山精神等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河南的英雄人物、道德模范、时代楷模也是层出不穷,“河南好人”成为叫响全国的一张名片。河南拥有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新时代要用科技为文化发展注入更持久的生命力、更丰富的表现力,用文化为科技发展孕育更深厚的创新基因、更丰富的思想源泉。要找准文化和科技融合的关键点,锻造出以高科技为支撑的文化领域新质生产力。
一要加强文化共性关键技术研发。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技术基点,开发可视化呈现、互动化传播、沉浸化体验技术应用系统平台与产品,优化文化数据提取、存储、利用技术,发展适用于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数字化技术和新材料、新工艺。二要孵化更多文化创意产品。坚持以文化创意生成内容,营造文化创意要素全面集聚、创新活力充分迸发的发展环境,加快推动数字创意、数字出版、数字娱乐等文化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三要加快推动文旅产业数字化转型。加快布局文旅新基建项目,加快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在文旅产业的转化应用。
二、强化科技引领,打造文化品牌
新时代新征程,要以塑造“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品牌为抓手,坚持创意驱动、美学引领、艺术点亮、科技赋能,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打造更多高品质文旅文创产品,让河南的历史文化资源真正“活起来”“兴起来”“美起来”。
一要加强数智赋能。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对公共文化服务和文化产业进行全方位、全链条改造,推动文化数字化成果走向网络化、智能化。加快文化服务业智能化升级,支持智能技术和创新服务在报刊出版、广播影视、演艺娱乐、会展服务等传统文化产业中的应用,实现服务模式和业态创新。二要优化场景应用。以市场化需求为导向,将科技成果应用于实际文化场景,形成文化和科技融合新的增长点。比如《只有河南·戏剧幻城》以黄河文化为根基,以沉浸式戏剧艺术为表现手法,以独特的“幻城”建筑为载体,通过可触、可感的全新艺术形式,再现悠久厚重的黄河文化内涵。三要打造重量级文化IP。以“老家河南、天下黄河、华夏古都、中国功夫”为核心,开展多样化内容生产,不断提升旅游目的地文化内涵和影响力。比如重点打造探寻中国文字的甲骨文文化IP、彰显华夏之光的仰韶文化IP、代表早期中国的二里头文化IP、展示中国气象的隋唐洛阳城文化IP等。
三、深化体制改革,形成融合合力
文化和科技两大产业之间具有很强的异质性,构建完善的政策和发展环境,需要两个部门协同发力,优化跨部门协调机制,促进要素流动、配置优化、资源整合和信息共享,形成促进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合力。一直以来,河南在文化和科技融合方面更注重以科技赋能文化,而文化对科技的引领提升作用相对较弱。要不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既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促进文化产业迭代升级,也要从文化中充分提炼精华推动科技创新。
一要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文化科技创新体系。形成以龙头骨干企业为支点、大中小企业紧密配合的发展模式,支持引导大型文化企业、中小微文化企业等市场主体踊跃参与文化建设,孵化更多文化创意项目“金点子”。优化各类文化企业发展环境,建立灵活用工机制,鼓励各类主体进入生产环节,促进文化产业转型升级。二要加速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持续优化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环境,保护企业开展研发和创新工作的积极性。维护文化市场健康有序发展,加大监管力度,依法查处不正当竞争行为。三要以文化激发科技活力。文化和科技融合既需要科技赋能文化产业迭代升级,也需要利用文化推动科技创新。可借助创作优秀科幻小说、电影等文化产品,用科幻文化激发青少年对未来科技的想象和兴趣,进而影响科技发展的方向。
四、强化人才支撑,激发创新活力
推动文化和科技融合的关键在于,必须培养一大批适应数字化和人工智能发展趋势的新型文化领域专业人才。近年来,河南一直致力于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然而,还要看到在数字文化产业发展上仍存在专业领军人才短缺的问题,亟须把握战略主动,建立以创新为导向的文化人才培养体系,通过产学研一体化合作,实现教育、科技、人才的一体化推进,完善符合文化和科技融合特点的人才选拔、培养、使用、激励机制,建设一支高水平人才队伍。
一要做好文化领域人才战略顶层设计。建立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文化人才评价体系,关注文化人才的成果创新水平、社会影响力及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贡献等。加强文化领域人才队伍建设,开展新文科建设,鼓励跨学科教育,致力于培养具有跨界融合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培养具备跨学科知识结构和综合分析能力的专业人才。二要强化产学研合作。支持文化科技企业、园区与高校、科研机构共建人才培养基地,引进和培养各类文化和科技融合专业人才。鼓励高校根据文化科技融合发展趋势及市场需求优化课程设置,构建人才培养新模式,推进新型文化业态产学研一体化发展。三要为人才提供更好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加强政策支持、资源整合、服务创新,提升人才服务标准化水平,形成尊重人才、重视人才、关心人才、培养人才的良好氛围。通过领导干部联系服务机制,以多种方式倾听人才所想所急所盼,为其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和生活待遇,促使其安心、安身、安业。
作者:河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执笔人:省委党校 周海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