③ “五星”闪耀筑基石 凤凰展翅谱新篇

学术   2025-01-03 16:34   河南  

点击进入

电子刊


书记问答

采访对象:新乡市凤泉区五陵村第一支部书记 窦文虎

采访时间:2024年10月10日

记者:您认为村干部开展群众工作最重要的是什么?

窦文虎:五陵村向来重视提升群众的思维模式和思想素质,这样能使各项发展更加顺畅,有利于更好开展工作。

记者:作为村干部应如何解决村民遇到的难题?

窦文虎:最重要的是村干部要懂政策、有文化,要有理有据、耐心细致解决群众面临的难题。

记者:您最满意的一项工作是什么?

窦文虎:五陵文旅小镇这个项目,也是到目前为止五陵村最值得骄傲的一个项目,这个项目为五陵村的后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和良好开端。

记者:您下一步工作打算是什么?

窦文虎:打造好五陵小镇项目,发展好研学旅游和各类文旅项目,增加群众就业,提高他们的收入。

记者:您工作中最想感谢谁?

窦文虎:首先要感谢乡党委、乡政府对五陵村的重视和支持,其次要感谢陈红玉书记为家乡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在他的带领下五陵村得以迅速发展,群众幸福感极大提高。

记者:您认为最有意义的事情是什么?

窦文虎:每当群众满脸愁容走进我的办公室,最后笑着走出去,是我觉得最有意义的事情。


近年来,新乡市凤泉区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凝聚各方力量,共同推进“五星”支部建设工作。围绕“三星”支部成片、“四星”支部增加、“五星”支部不断涌现的目标,高标准推进“五星”支部建设工作,不断推动城乡治理水平和能力提升。


深秋时节,本刊记者走进凤泉区,实地感受和体会该区在“五星”支部建设过程中的精彩实践、显著成就和特色做法。


五陵村:“时间银行”绘就乡风文明新画卷


“时间都去哪儿了,存银行了。”这句话,在五陵村可不是一句玩笑话。2015年4月11日,五陵村成立了全国首家农村“时间银行”(公益性组织)。“时间银行”以“我为人人,人人为我”为创办理念,储户在奉献爱心的同时,在自己有困难的时候也能得到其他储户的服务,真正实现了价值交换。


五陵村以前是凤泉区有名的穷村、乱村,垃圾成堆、污水横流,私搭乱建现象随处可见,打架斗殴、非法上访现象时有发生。治乱先治心,治穷先治根。为彻底改变五陵村脏乱差和干群关系紧张的现状,五陵村党委书记陈红玉带领村“两委”从“病根”查起,自出资金200多万元对街道进行绿化整治,并提出“乡村振兴的前提必须是群众思想素质的提升”理念。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陈红玉经多方考察,决定成立五陵“时间银行”。


五陵村创建的全国首家“时间银行”,存放的是行善记录,支取的是行善回报,建立起一种新型互帮互助、邻里和睦的和谐关系。“有困难找‘时间银行’”成为五陵村村民发自内心的认可,党群团结一致、邻里和睦、尊老爱幼在五陵村已蔚然成风。


“‘时间银行’在五陵村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方面,它有效提升了村民的自治能力和文明素养,促进了乡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另一方面,它也带动了乡村产业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为乡村全面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五陵村第一支部书记窦文虎说。


通过“时间银行”的感召和爱心储户的奉献,五陵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好人好事层出不穷,乡风民风淳朴和谐。五陵村“时间银行”先后获得“新乡市学雷锋活动示范点”“河南省志愿助老服务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成为新乡市乃至全国响当当的志愿互助品牌以及基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典范。截至目前,“时间银行”的爱心储户达六千余人,时间存支总和超过3万小时,开展公益活动1万余人次。


耿庄村:“坚强堡垒”引领群众走上富裕路


凤泉区耿庄村主干道路宽敞明亮,环境亮丽养眼,处处显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


耿庄村紧临京广铁路和107国道,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为村庄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耿庄村先后荣获“全国文明村镇”“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等称号,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耿瑞先也因他的突出贡献获得多项国家级荣誉,是新乡市先进群体典型人物之一。 


过去,耿庄村曾是一个党群干群关系紧张、群众上访不断的穷村、乱村,村里外债高达168万元,村民年人均收入只有600元。在耿瑞先的带领下,如今的耿庄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全村300多户群众家家住上了统一建设的小洋楼,50余户拥有了小汽车,2500口人享受着各种福利。以前坑坑洼洼的土路,已经被宽敞干净的水泥路所代替;以前用水用电等老大难问题,早已成为历史,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增强。


“我们坚持以党建为引领,找出耿庄穷、乱的根本原因,先是解决了老百姓吃水难、用电难、走路难的问题;后是因地制宜找项目、资金发展产业,彻底改变了耿庄穷、乱的面貌。”耿瑞先说。


近年来,耿庄村“两委”以“全面加强、全面提高”为目标,确定了抓好工业不放松,三产服务业跟紧,二、三产业反哺农业,“三驾马车”并驾齐驱的立体发展模式。淘汰了一批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并通过实施城中村改造、教育园区和高效农业园区建设等重点项目,逐渐形成集旅游、休闲、娱乐、度假、餐饮、会议于一体的生态旅游度假区和集行政、文化、商贸、居住为一体的村城商贸聚集区;建成以凤凰实业有限公司、耿庄教育园区、耿庄大酒店等重点产业为主题的经济教育发展区,实现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


耿庄村还非常重视教育和基础设施建设。为解决群众子女上学难的问题,耿庄村投入大量资金新建学校综合办公楼、小学部教学楼、餐厅楼、操场等设施,使学校成为集小学、初中、高中教育于一体的现代化教育集团。


耿庄村通过多元化的发展战略和科学的管理模式,成功地将一个曾经的穷村、乱村建设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和国家级文明村,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同时也推动了凤泉区基层党组织建设水平的全面提升。


宝西社区:“贴心服务”共建社区和谐家园


宝西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是一处占地400平方米的两层小楼,这里设有未成年人活动室、心理咨询室、图书室、家长学校等,这是宝西社区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升为民办事效率而专门设立的文化活动场所。


“我们通过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如书法创作、合唱团表演、广场舞表演、乐器表演等,为社区增添了活力。这些活动满足了社区居民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宝西社区党总支书记郭楠表示,宝西社区以“五星”支部建设为契机,坚持党建引领,深化基层治理,真正把居民的“身边小事”办好,拉近社区与居民的距离。


社区治,则城市新。社区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自治组织,起到承上启下、服务群众的作用。自“五星”支部建设工作开展以来,宝西社区以党建引领为魂、以群众满意为本,全力在“评星、比星、追星、摘星”中推动辖区基层治理更有活力,让3000余名居民幸福生活更有质感,让群众安居、宜居更乐居。同时,宝西社区以社区为主体,联合物业、小区居民、党员代表共同搭建了小区“红管家”民议堂平台,及时协调解决小区居民日常生活中的烦心事、门前事、家里事,通过体贴细致的管家式服务,实现居民服务零距离、矛盾化解零积存、依法治理零偏差的工作目标。


宝西社区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和活动,成功将物业管理与社区治理融为一体,让物业公司与社区党组织连成一家,以小支点撬动大民生,让基层党建的底色更红,社区治理更趋精细化,群众生活更幸福。


“社区事虽小,件件牵民心。”郭楠表示,宝西社区将持续把“五星”支部建设引领城市基层治理作为主责主线,努力打造有烟火味、人情味、文化味的社区,推动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再上新台阶。


闫庄村:“农文旅融合”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走在闫庄村的主干道上,道路两侧的文化墙上,表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明乡风等内容的图画和文字映入眼帘,这些内容通过生动形象的方式展现在墙面上,使村民在日常生活中能够直观地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闫庄村过去是个后进村,2018年,该村“两委”换届中,优秀女企业家魏素平高票当选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魏素平中等个子,留着一头干练的短发,说话做事干脆利索。她上任后,从群众最关心的事情做起,4年时间接连干了一大批好事实事,把昔日的软弱涣散村发展成为远近闻名的先进村,各项工作走在全镇前列。


在魏素平的带领下,闫庄村立足本村资源禀赋,先后建成14座总占地60亩的西红柿种子繁育基地,每年可为村集体增加收入26万元,带动82户群众脱贫致富。同时,实施占地250亩的农林循环经济项目,积极引进棉花与杨树套种技术,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均得到提升,该项目为村集体增收10万元。再加上土地流转费、商户租赁费等,闫庄村的集体经济收入每年达50多万元。


随着研学旅行纳入全国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研学旅行受到大量学生和家长的关注。为适应这一发展趋势,闫庄村以市新旺牧业有限公司奶牛场为依托,精心打造占地200亩的奶牛主题研学基地,基地分为农耕体验区域、无动力拓展区域、奶牛饲养区域及萌宠区域等,通过丰富的研学内容,将劳动教育实践与红色文化、绿色文化、传统文化、农耕文化有机结合,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和创造力,让孩子们在玩儿的过程中收获有趣的知识和体验。


闫庄村在乡村振兴中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未来,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闫庄村将继续坚持党建引领、产业兴旺、农文旅融合、环境美化的发展策略,持续打造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新农村。


实践证明,“五星”支部建设有效促进了理念创新、思路创新、工作创新、方法创新,像一条条强韧的纽带,紧密地连接着党和群众,使村庄的发展蒸蒸日上,群众的日子更加红火,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增强。


点击封面

进入电子刊


掌上阅读党刊

《党的生活》






来源:《党的生活》2024年第12期上


监制:史伟华
责编:王   帅  王敬怀
制作:文   心
邮箱:henanddsh@163.com

河南党刊
《党的生活》杂志是中共河南省委主管主办的综合性党员教育刊物。致力于“传播方针政策,服务党的工作,关注时政热点,反映民意民生”,是省委指导全省党的建设的喉舌和工具,是广大党员干部和基层群众的知心朋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