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地区加快崛起的多维思考

学术   2024-12-09 17:40   河南  

点击进入

电子刊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强调,要健全推动中部地区加快崛起的制度和政策体系。目前,中部地区发展站在了更高起点上,但同时也面临着不少困难和挑战。未来,要明晰中部地区的比较优势,坚持强化优势、补齐短板、锻造长板的系统思维,积极探索加快中部地区崛起的重点举措。





一、加快构建中部地区大通道格局



中部地区具有优越的区域交通条件,新形势下要继续完善和提升现代化交通运输体系,积极构建大通道格局,不断将交通优势向要素流动和集聚优势转变。


积极构建联通六省、辐射全国的大通道格局。充分利用武汉交通路网全覆盖的特殊优势,发挥湖南长江开放经济带和沿海开放经济带结合部的“一带一部”区位优势,挖掘安徽内河航运连海运的航运价值,利用山西“津海晋门、晋商冀港”出海新通道,河南“米”字形高铁网络、四条“丝绸之路”、国际客货运“双枢纽”的独特优势,把握南昌链接长珠闽金三角、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有利区位,积极构建大通道格局,变交通区位优势为枢纽经济优势。同时,加强与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深度对接,促进与长江经济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融合与联动。


加强区域交通基础设施共建合作。持续加大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提升中部地区高速路网长度和密度,推进京沪、京港澳、长深、沪昆、连霍等建设年代较早、车流量较大、交通易拥堵的国家高速公路主线扩容改造。优先确保高速主干线与省际支线的顺畅衔接,进一步提升中部地区交通路网的便捷性。推动长江、西江等水运大通道提质增效,打造长江大动脉,缓解三峡枢纽的瓶颈制约,为构建中部地区综合型、现代化交通枢纽创造有利条件。





二、扎实推进中部地区乡村全面振兴



中部地区各省份城镇化率普遍不高,扎实推进中部地区乡村全面振兴,可将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有机结合起来。


着力构建三产融合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充分发挥湖北、湖南、河南种业科技优势,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促进全产业链开发。聚集现代生产要素,创新农民增收利益联结机制,打造农民创新创业孵化平台。依托各地区优势特色主导产业,不断提升种植养殖规模化、加工集群化、科技集成化、营销品牌化水平。打破传统农业局限,不断延伸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链,深入拓展农业观光旅游、研学旅行、文化创意等农副业价值链,持续丰富乡村产业体系网络。


因地制宜推进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乡村覆盖和延伸。加快补齐县、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短板,统筹城乡水、电、气、污水、垃圾处理等设施建设,全面提升县、乡、村公共基础设施水平。健全全民覆盖、普惠共享、城乡一体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升教育、文化、体育、医疗、卫生、社保等综合服务能力。在全国范围内探索打造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全面振兴的“中部样板”。





三、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



新时代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夯实中部地区产业根基、推动中部地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


以科技创新赋能先进制造业发展。充分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以及企业、新型研发机构等创新主体的作用,不断推动科技成果原创性突破和产业化应用。通过创新驱动和新质生产力培育,加速中部地区先进制造业发展,提升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水平,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不断创新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新模式。


构建“产业—创新—人才”一体发展链路。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需要现代产业体系的有力支撑,而科技创新和高端人才是影响制约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根本性、深层次因素。《决定》在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中明确强调,要推动科技创新力量、要素配置、人才队伍体系化、建制化、协同化。中部地区应加快实施更加积极、开放、有效的人才政策,完善人才自主培养机制,便利专业人才跨境流动,协同打造高水平人才高地和创新高地。





四、稳步推进中部地区高水平对外开放



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对于不沿边、不靠海的中部地区来说,加快崛起并全面提升对外开放水平至关重要。


不断拓展畅通对外开放大通道。大力推进中欧班列跨境通道、对接东盟新通道、湘粤非铁海联运通道、城陵矶江海联运通道、航空货运通道等重点开放通道建设。复制推广河南四条“丝绸之路”建设思路,以及郑州—卢森堡“双枢纽”合作模式,加快交通、物流、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构建中部地区与“一带一路”沿线多个“双枢纽”支点,从“两点一线”实现“集疏全球”,打造立体式“丝绸之路”,构筑中部地区全方位、立体式对外开放大通道,不断拓展内陆腹地的开放空间。


着力打造我国内陆制度型开放新高地。积极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协同推动湖北、河南、湖南、安徽等自贸区联动发展,加快山西自贸区的申请落地进度,积极探索自贸区体制机制创新的“中部模式”。鼓励中部各省构建区域性服务贸易发展公共平台,强化服务贸易区域合作,推动中国武术等体育服务出口、中医药服务贸易健康发展,积极发展“互联网+中医药服务贸易”模式。探索中部地区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推进文化事业等领域对外开放的压力测试试点建设。





五、培育形成中部地区加快崛起的体制机制



《决定》提出,要完善区域一体化发展机制,构建跨行政区合作发展新机制。中部地区加快崛起离不开完善的制度和政策体系支撑。


加快完善中部地区多领域合作发展的制度支持。建立健全省际合作机制,在省际、毗邻区谋划成立跨区域合作组织,例如武汉、长沙、南昌构成的长江中游三角区,郑洛西高质量发展合作带,淮河经济区等,提升区内外协同发展水平。进一步创新保护治理模式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推动完善中部地区长江、黄河等流域和洞庭湖、鄱阳湖等重要湖泊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深化东中西部产业协作制度建设,有序承接国外和沿海地区产业梯度转移,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合理分工共同建设国家战略腹地。


培育形成差异化政策支撑体系。中部地区应结合区域特点和发展需求,制定差异化的产业、创新、人才发展等政策体系。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激励,激发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发展潜能,全面提升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活力。积极借鉴国际创新理念和发展实践,在构建完善的政策服务体系和体制机制创新方面提出中部地区的解决方案。


本文系2023年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一般项目“要素集聚视角下河南枢纽经济优势重塑和功能提升研究”(2023BJJ047)、河南省社会科学院2024年度基本科研费重大项目“中部崛起20年之河南实践:进展、问题及对策”(24E009)研究成果


点击封面

进入电子刊


掌上阅读党刊

《党的生活》





作者单位:省社科院

来源:《党的生活》2024年第11期下


监制:王帅
责编:王秋晴
制作:王秋晴
邮箱:henanddsh@163.com

河南党刊
《党的生活》杂志是中共河南省委主管主办的综合性党员教育刊物。致力于“传播方针政策,服务党的工作,关注时政热点,反映民意民生”,是省委指导全省党的建设的喉舌和工具,是广大党员干部和基层群众的知心朋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