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进入
电子刊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进一步对完善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机制、健全推动中部地区加快崛起的制度和政策体系、优化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机制等重大改革作出系统部署。党的十八大以来,河南深入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认真落实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国家战略,豫鲁、豫皖、豫京、晋陕豫黄河金三角等区域合作取得显著成效,但与经济发达省份相比,河南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仍然突出,必须按照构建新发展格局要求,坚持问题导向,发挥比较优势,高质量融入国家重大战略,在更高起点上完善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机制,构建优势互补的区域经济布局,推动生产要素畅通流动,强化国家战略腹地建设,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向更高水平和更高质量迈进,为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提供坚实支撑。
强化区域协调发展顶层设计,全面推进重大国家战略落实落地。一要扛牢重大国家战略河南担当。深入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强化与山东协同发展,加快推动鲁豫毗邻地区合作发展,聚焦生态保护、防洪减灾、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文化旅游、公共服务等领域,构建规划政策协同机制、资源要素自由流动机制,探索“流域+省际”区域合作新模式。切实推进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加快建设郑洛西(晋陕豫)高质量发展合作带,持续加强与沿黄省份在交通、产业、生态等领域的协作。统筹布局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物资储备基地和战略性基础设施,提升参与全球资源配置和竞争能力,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性,强化粮食、清洁能源和战略性矿产资源生产供应。二要积极对接其他重大国家战略。积极对接长三角地区,持续推进淮河生态经济带、淮海经济区、中原—长三角经济走廊等建设,支持信阳固始与安徽叶集、周口淮阳与安徽界首等位于豫皖交界地区的县(市、区)合作。加强大别山革命老区与长三角地区的对接合作,持续深化信阳与苏州的对口合作,把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有机结合起来。高标准打造信阳港,高质量建设淮滨、潢川、息县和固始港区,全面融入长三角港口群。积极对接京津冀和粤港澳大湾区,深化豫京交流合作,加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丹江口库区)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深化豫粤交流合作,加强两地在科技创新、产业发展、互联互通、公共服务、文化旅游等领域的合作。三要健全完善区际利益补偿机制。强化与黄河、淮河、汉江等流域省份合作,共同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和跨地区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建立生态受益区与生态保护区的资金补偿、对口协作、产业转移等横向补偿关系。探索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推动粮食生产、加工、物流、消费等领域的合作发展,推动建立“调入省份出钱得粮、中央财政统筹、调出省份得钱出粮”的产销区横向利益补偿机制。
强化产业链供应链分工协作,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跨区域协同。一要探索建立跨区域协同创新机制。全面打破区域间行政壁垒,支持各市龙头企业联合高校院所、科研院所共建创新联合体、技术创新联盟、科技成果孵化基地等,跨区域共建共享科创平台和大科学装置,联合开展产业链补链固链强链行动,推进关键共性技术协作攻关,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与山东开展科技创新合作,加强山东半岛和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协同联动,打造黄河中下游协同创新共同体,争创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鲁豫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推动科创资源在区域内自由流动、优化配置。二要探索建立产创链接、利益共享的产业备份机制。聚焦高端食品、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优势领域,积极招引国内龙头企业、“链主”企业等布局建设关键设备、关键零部件、关键材料等产业化项目,积极开展产能备份、技术备份和产品备份,推动实现“研发在沿海、生产在河南”“孵化在沿海、产业化在河南”,加速构建“优势主导型+前沿超车型”产业备份体系,形成先进制造完整产业链重要集聚地,实现一大批关键核心技术(产品)断链断供风险点在河南备份。三要探索发展承接产业转移“双向飞地”。借鉴广东、浙江等省的经验,鼓励发展“双向飞地”。一方面支持长三角、京津冀和粤港澳大湾区等地,在河南建设产业“正向飞地”,约定利益共享机制,更大力度推动更多产业项目向河南转移。另一方面支持河南在长三角、京津冀和粤港澳大湾区等地,建设科创飞地、消薄飞地等“反向飞地”,借助发达地区的先进技术和人才,积极开展研发创新、项目和企业孵化等工作,推动飞出地“资源+政策”与飞入地“技术+人才”有机融合。
强化郑州都市圈引领,协同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一要建设动能更加充沛的现代化郑州都市圈。探索郑州都市圈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深化郑开同城化、郑许一体化发展,高质量建设许昌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先行试验区,辐射带动周边城镇共同发展。加强都市圈基础设施“硬联通”和规则机制“软联通”,一体化布局建设毗邻区域重大基础设施,建立健全都市圈多层次协调机制和成本共担利益机制,推动产业集群、创新平台、公共服务和生态环境等共建共用。二要持续提升豫西、豫南、豫东、豫北四大城镇协同发展区联动发展水平。进一步完善四大城镇协同发展区对接协商机制,加强区域政策与财政、金融、产业、投资、土地、环保等政策的协调配合,落地实施跨领域合作事项和重点项目。支持洛阳高标准建设Ⅰ型大城市,加快推进洛济、洛渑产业带和郑洛西高质量发展合作带建设。支持南阳建强省域副中心城市,联动信阳、驻马店推进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强化商丘东向开放,联动周口、漯河等城市对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支持安阳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强市,联动濮阳、鹤壁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三要深入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全面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在郑州都市圈推动户籍准入年限同城化累计互认,实施户口迁移“跨省通办”,完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配套政策,促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规范省与市县共同财政事权事项的支出责任分担方式,落实基本公共服务跨城乡跨区域流转衔接制度,推进基本公共服务投入向革命老区、欠发达地区倾斜。四要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持续推进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加快推进中原农谷建设“种业硅谷”,积极探索高标准农田示范区“投融建运管”一体化推进机制。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加快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推动农业农村体制机制改革,提升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和治理水平,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省。
作者系河南省区域合作中心(河南省一带一路建设促进中心)副主任、研究员
来源:《党的生活》2024年第12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