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进入
电子刊
一、案例简介
南阳市宛城区“百姓宣讲团”针对基层群众更喜欢“理论+文艺”等宣讲形式的情况,利用公益电影放映平台,在实践中探索出基层理论宣讲的新载体——“影前十分钟”微课堂。成立“影前十分钟”微课堂团队,建立健全“影前十分钟”微课堂制度,精选片源、规范教员,强化百姓宣讲团集体备课、试讲、选员等环节,与电影公司和放映员同学习、共说课,利用公告栏、手机微信等列出影片和宣讲“双菜单”。
“影前十分钟”微课堂实现了理论宣讲与基层受众的“双向奔赴”,深受基层党员干部、城乡居民、广大青少年的欢迎,社会效果显著,有力推动了基层宣传思想工作走深走实。一是“小课堂”宣讲新思想。观影片《长征》,讲“用长征精神走好新长征路”;观影片《开国大典》,讲“为什么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观众好评如潮,纷纷表示过去看电影往往是看热闹,现在有了“影前十分钟”,电影看得有“味道”,心里懂得是“门道”。二是“短时间”产生长效应。“影前十分钟”将影片与宣讲内容有机结合,宏大叙事简洁表达,“理论+文艺”有了抓手,便于理解和传播;观影、听讲互动,使公益电影放映与理论宣讲结合起来。三是“微宣讲”占领大阵地。坚持做到群众在哪里,宣讲阵地就跟到哪里,理论武装就延伸到哪里,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具体生动的案例,把党的创新理论讲深讲透讲活。
二、主要做法
(一)坚持统一领导
“影前十分钟”微课堂是“百姓宣讲团”实践形式的深化和延伸,建立党委领导、部门主导、主题先导、骨干引导工作机制和工作规范,由区委宣传部统一管理、统一培训,确保宣讲政治方向和导向正确,内容准确权威。
(二)坚持“三个精选”
一是精选带头人。“影前十分钟”微课堂的项目负责人既要政治上可靠,又要宣讲能力突出;既要有强大的领导力,又要有奉献精神。“影前十分钟”微课堂的发起人、负责人和主讲人梁海磊,是中宣部2020年度全国基层理论宣讲先进个人、全国岗位学雷锋最美志愿者、河南省道德模范、河南省优秀共产党员、河南省岗位学雷锋标兵、河南省党的二十大精神百姓宣讲团成员,承担着宛城区“百姓宣讲团”的组织领导、业务培训、团员选拔等工作,还担负“影前十分钟”团队日常管理、宣讲指导和主讲工作。二是精选放映人。放映人既要承担电影放映的组织协调工作,还要担任每次活动的现场组织者、主持人。“影前十分钟”微课堂的另一发起人、放映人黄杰,是宛城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文艺文化志愿服务队队长、2022年度河南省优秀志愿者。他组建的宛城区新时代艺术团电影放映队,依托南阳市电影总公司提供优秀电影片源,为“影前十分钟”提供了有力支持。三是精选宣讲人。因“影前十分钟”微课堂直接面对基层群众,要求更严更高,宣讲员均是宛城区“百姓宣讲团”成员,优先选择党员、先进人物和宣讲经验丰富、能够灵活驾驭课堂、具有以老带新能力的老干部,保证微宣讲效果。
(三)坚持规范管理
采取多元化放映模式,重点放在节假日、学生暑假等时间。一是把好事前关。提前一个月将放映计划、电影片名、影片资料等通报各位宣讲员,宣讲员确定宣讲课题,积极备课;提前两周试讲,反复修改精练主题内容、讲述角度,确保不走过场。二是把住事中关。活动当天,宣讲人提前到场与组织者、放映员对接,由放映员介绍影片内容和宣讲人情况;控制宣讲时长在10至20分钟之间;在影片放映过程中,宣讲员全程与观众一起观影,收集观众反馈意见。三是把牢事后关。放映活动结束次日召开分析会,对活动进行复盘总结,制作抖音、快手等宣讲微视频,发布宣讲动态,提升“影前十分钟”的影响力和辐射力。
三、效果启示
“影前十分钟”微课堂全面开办近4年,现场宣讲200多场次,受众达10万余人次,制作优秀宣讲视频50多条,在“云上宛城”等新媒体平台展播,累计点击量超过100万。“影前十分钟”既有利于扩大理论宣讲受众、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又符合基层党员群众思想实际、接受能力,具有以德化人、以德育人的效果。
一是成为市民文明“新夜校”,解决了教学内容、场地、组织等难题。以往的各级各类理论学习阵地,虽然硬件不断改善,条件越来越好,但不方便社区、乡村居民参加。“影前十分钟”承担了“新夜校”功能,看相关主题影片,开展相关教育活动。
二是成为学生思政“新课堂”,形成“大思政”格局。“影前十分钟”尤其重视周末专场、学生假期专场。比如,推出了《跨过鸭绿江》《红海行动》《人民检察官》《十八勇士》《剿匪龙虎山》《谷文昌的故事》等50多部优秀影片,以“实、短、新、活”的风格,创新增设现场互动、普及观影常识等环节,增强微宣讲的针对性、可听性和生动性。
三是成为理论宣讲“新阵地”,党的创新理论宣讲有了新的平台,宣讲员从宣讲中得到锻炼,为大范围的宣讲打牢了基础。同时,联合纪检监察部门、政法部门、组织部门共同组织活动,精选有宣讲能力的同志加入“影前十分钟”团队,双向奔赴、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