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胡志明市“大瘦身”,是精简还是约束?

文摘   2024-12-17 15:10   云南  

胡志明市,这座越南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曾凭借独特的地方政策和改革机制,走在全国发展的最前沿。然而,随着一场名为“精简革命”的改革风暴席卷全国,胡志明市的“特权地位”被重新调整,标志性的“独特模式”也逐渐消失。这究竟是一个全新的起点,还是不可避免的历史遗憾?

“特权”下的创新之举

2024年1月1日,胡志明市隆重成立了食品安全局(Sở An toàn Thực phẩm)。这是越南地方政府历史上首次设立这样一个直属部门,专门负责食品安全管理。出任首任局长的是范庆芳兰(Phạm Khánh Phong Lan),一位以直言敢语闻名的国会代表,她曾因在食品安全领域的改革和政策推动而备受瞩目。

“我们的目标是让市民在选择食品时感到安心,”她在成立仪式上承诺。这一创新性举措将过去分散在农业、工业与贸易、以及卫生部门的食品安全职责集中到一个机构之下,试图解决多头管理、重复检查的问题。

然而,这个充满期待的部门并未迎来长久的辉煌。仅仅六年后,在2024年末,食品安全局连同胡志明市的其他几个独特部门被要求解散,其职能重新分配回原来的部门。这一决定是“精简革命”的一部分,胡志明市不得不再次穿上与全国其他地方相同的“统一制服”。

从先锋到回归,“特权”被收回

胡志明市的改革尝试,不仅仅局限于食品安全局。近年来,该市还设立了旅游局(Sở Du lịch)和规划建筑局(Sở Quy hoạch Kiến trúc),这些部门都曾为城市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然而,在改革浪潮下,这些部门也难逃被解散的命运。

旅游局的职责被并回文化体育与旅游局(Sở Văn hóa Thể thao và Du lịch),而规划建筑局则重新归入建设与交通局(Sở Xây dựng và Giao thông Vận tải)。这不仅意味着胡志明市“特权机制”的结束,也让其他正在研究类似模式的城市如河内、岘港等不得不搁置计划。

“中央有的地方就必须有”成为这次改革的核心思想,然而,统一的管理模式是否真正适合像胡志明市这样的人口超过1000万的超大城市,仍然存疑。

“大瘦身”:精简还是约束?

伴随改革的到来,胡志明市的行政机构数量从31个缩减到22个,人员编制也从实际的10,073人削减到中央分配的6,777人以内。这一“断腕式”调整引发了社会和政策领域的广泛讨论。

“管理胡志明市这样的大都市,与管理人口仅35万的北件省(Bắc Kạn)或77万的得农省(Đắk Nông)完全不同,”一位学者指出,“统一模式可能导致大城市行政效率下降,甚至阻碍经济活力。”

即便如此,改革的决心似乎没有动摇。胡志明市将80个街道合并为41个,新成立的街道数量减少近一半。一些官员被迫提前退休或重新分配职位,然而如何安置这些超编的公务员仍是一个未解之谜。

改革背后的挑战与争议

精简机构的目的是提高行政效率,但当改革以“硬性统一”的形式推进时,问题也随之浮现。

“削减机构和人员的措施看似简单直接,但却忽视了不同地区的现实差异,”越南学者阮克江(Nguyễn Khắc Giang)在专栏中写道,“例如,胡志明市一个中心街区的管理复杂程度,远远超过某些山区的小镇,但他们却被同样的规则约束。”

与此同时,如何妥善处理因改革而产生的“冗余人力”也是一大难题。根据越南劳动法修订后的规定,2025年男性和女性的退休年龄分别提高到61岁3个月和56岁8个月,这意味着许多官员将面临职业生涯的“尴尬阶段”。

尽管政府承诺会提供支持政策,但许多细节尚未明确。社会上也出现了对改革过于仓促、缺乏配套政策的担忧。

精简的代价

从表面上看,这场“精简革命”是一次必要的机构调整,旨在优化资源分配,提高行政效率。然而,是否采用“一刀切”的方式统一全国的管理模式,仍值得反思。

对于胡志明市这样的大都市来说,“独特性”本应是其经济活力的重要保障,而非一种“特权”。在改革的大潮中,如何在精简机构与保留地方特色之间找到平衡,将是决定未来发展的关键。

胡志明市的“特权时代”已经结束,但历史将继续见证这座城市在“统一制服”下的探索与努力。


中越知行
以知促行,以行践知,探索越南文化与社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