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沉寂了三年多的短视频博主李子柒重新登场,发布了最新的视频,一下子赢得了众多的关注。李子柒的视频展现了中国乡村传统技艺的精湛和细腻,营造了一种淡雅而又辽远的生活意境,激发起在快节奏生活中当代人内心的向往。其中有很多非遗手艺,经李子柒亲手还原,生灵活现地展现在世人的眼前,唤起了人们内心对传统美的共鸣。
无独有偶,95后新锐女作家宋娃的长篇小说《桃艺》,也把目光投向了乡村非遗项目的生存环境以及它的传承和发展。在高速发展的当下,依托非遗项目的男女主人公们的生存现状,以及他们对情与爱的人生抉择,同时也写出了参与到其中的形形式式的人的千姿百态。
《桃艺》这本书以双线结构展开叙事。一条线是桃核雕刻三代传人张根将自家祖传的雕刻手艺从摆地摊式的小打小敲做大做强,带出了徒弟,打开了市场,并且在当地“三足鼎立”的非遗项目竞争中胜出;另一条线是张根与李桃香经历重重磨难的爱情终得圆满,并拥有了他们的爱情结晶张桃儿,在这个过程中,恩与情、公与私、美与丑、善与恶交织起伏,看似平淡的叙事中时常高潮迭起,扣人心弦,同时又耐人寻味。
读完《桃艺》,我觉得这本书至少有三大看点。
首先,你一定会好奇,写农村题材的小说,一般被认为是老作家的传统,至少是有着长期生活在农村背景的作家愿意涉猎的话题,95后的宋娃她是都市女性,平时生活在南京,她的身份和她的年龄,看起来似乎都不会对农村题材感兴趣,可是她偏偏以她独特的视角关注到生活在农村这个人物群体,并且带着她独特的思考倾注笔端。作品出版后,得到江苏省作协名誉会长范小青老师的倾情推荐。她为什么要写这样的题材?她能写好吗?未翻开书前,我是带着疑问的,掩卷之后,我从宋娃的文字中找到了答案。
其次,在我的感觉中,眼下公众对非遗项目的认知走向两极。一些国家级的大的非遗项目热火朝天,全民皆知,甚得大众的追捧。相反,一些地方级的小的非遗项目,人们对它们的认知就非常有限,只局限于很小的范围,甚至可能申请通过非遗之后,就像被打入冷宫的妃子,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宋娃因中学课本中的《核舟记》一文关注到了她家乡泗阳的核雕技艺,并以此为裁体写成了长篇小说,借由此书引发更多人对这类小众非遗项目的关注,在高速发展的当代,这样的技艺它们的生存环境、发展前景都有她独特的思考,也抛给读者去关注,去思考。
再者,所有的技艺都是借由人来完成的,人才是书的根本。书中的人物也同样经历着传统和现实的碰撞。身为女性作者,宋娃除了对男主人公张根着力刻画之外,对书中的女性刻画得非常立体。摆摊卖鞋垫的李桃香面对着因伤致残的丈夫要不要守他一辈子?罐头厂的销售主管吴琼借着手中拥有的桃核资源要挟对方能不能得到爱情?记得有人曾说过,小说一旦展开,书中人物就不再由作者摆布,而是由人物自己驱动向前(大概意思),这本书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在95后的笔下,这些人物他们走出了怎样的道路?与传统的写农村题材的小说有什么不同?打开书,你会找到答案。
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还发现一个亮点,作者对人物的起名颇为独到。三代桃核雕刻传人名叫张根,根,即把工艺传承的根留住,张,不但要留住,还要发扬扩大。与张根情感交织的女人叫李桃香,她身上充满着桃的纯朴,他们的孩子叫张桃儿,一家人都与桃艺息息相关,罐头厂销售吴琼一直渴望跟张根结婚,可是,她那无穷欲望最后只能像王熙凤那样机关算尽太聪明,还有借着张根因收不到桃核坐地起价的收藏公司老板,名叫胡干,因事需要,随手起个名……此起名法深得曹公《红楼梦》给人物起名之高妙,每每读来,都令红迷如我拍案叫绝!
《桃艺》由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你永远可以相信大牌的出版社的品质保障。说千道万,不若打开书走进一看。
感谢你的关注、点赞、在看和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