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微信读书”,我读完了第76本书,这本书是张清华和高慧勤写的《王维传》,整本书按时间顺序从王维的出生写到他的离世,文采一般,对王维的很多诗也缺乏深度的解读,可能有些诗因为写作背景等原因,作者本人也不甚了了,就不加解读一笔带过了。对于不了解王维生平经历的人来说,可堪一读,作为一个了解王维的窗口,还是值得一读的。
今年在“微信读书”读完的书目不多,除了《王维传》之外,还有张岱的《自为墓志铭》,赫尔曼·黑塞的《悉达多》,陈晓卿的《吃着吃着就老了》,莫砺锋老师的《杜甫十讲》以及胡安焉的《我在北京送快递》。
张岱的书任何时候都值得一读,书中文字的美、意境的美以及国破家亡之后无奈之极的人生的凄美,总能引发人无感慨,他的书是值得反复阅读的,一个经历过世事繁华然后一下子跌入低谷躲进深山幸喜人不识,生命的痛只能在反复阅读的过程中才能逐渐体会。同样值得多次阅读的还包括莫砺锋老师的《杜甫十讲》,我前段时间在社区做关于杜甫的主题,有很多诗的解读就参考了莫砺锋老师书中的内容。
读赫尔曼·黑塞的《悉达多》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悟人生。在我们一生前行的过程中,总会经历一些痛苦、迷茫、无奈和慌乱,你只有自己亲自去经历,去体会,然后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最终获得内心的宁静,这或许是我们一辈子要做的功课。这也是一本可以多次阅读的书,每次阅读都会有不一样的体验。
陈晓卿的《吃着吃着就老了》就是一本下饭书,书中写了美食,但不仅仅是美食,各种人情世故、地域风俗,看着一乐的同时,顺便也感受一下60后老男人的人文情怀。
今年,非虚构写作很火,比如说前段时间《新周刊》采访的非虚构作者袁凌的那篇文章《一个贫穷的作家决定重新找工作》,吸引得各大平台争相转发。胡安焉的《我在北京送快递》也是一本非虚构写作的作品。但是,你要说他真的是一本关于送快递的书吧,其实内容还是蛮虚的,这本书先开始用了较长的篇幅写他在广东的物流公司上夜班,跟送快递不太挨得上,跟北京更没啥关系。随后大概有三分之一的内容写他在北京送快递,可能觉得这样写融合成一本书太水了,只能凑成薄薄的一个小册子,后面大篇幅的内容写他在送快递之前的工作,比如说在便利店打工,在自行车店卖车等等,后来还折腾了十几份工作,跟快递完全风马牛不相及,人物形象也与送快递时的形象搭配不起来。
如果这本书是纸质书,就很有注水的嫌疑,可能在北京送快递是他真实的经历,但三分之一不到的内容用来作为书名,无论怎么说都有些尴尬,名不副实。
但,不管怎么说,读书,让我看到了不一样的人不一样的生活,这,或许就是阅读带来的收获。
聊以应付今天的公号文。我觉得不值得一看的书你可以避开,这也算是一种功德吧。毕竟教人节省时间比教人任何东西都有意义。
感谢你的关注、点赞、在看和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