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达叔的第1596篇原创
大家好,我是达叔。
一个想和大家一起慢慢变富的家伙。
昨晚文章,写在知识星球里:《星球密语——达叔周报+手段和目的》
分享了在南京线下见面会,各个星友的资源链接,一些医疗从业者的转型问题等。
以下内容,只代表个人观点,不一定对,随便看看。
Part1代价
利益重新分配
医疗说,你在线下见面会的PPT里,分享了过去十五年,连续三四次的转型。
都提前布局,看到不合适,就跑了。
很出乎我的意料。
在我们的传统教育里,都是教育一个人,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坚持,都要不忘初心,都要咬紧牙关。
坚持就是胜利。
但在你的观点里,发现不对,撒腿就跑,及时撤退,就是胜利。
达叔说,如果你的脑子里,只有坚持就是胜利的观点,那只能说,你们看书都看到狗肚子里了。
家庭教育,也是彻底失败了。
你设想一下,你是公司的领导,带领销售队伍,出去做业务,搞团建。
隔壁公司成功的路径,都是在大城市里做业务,做高净值客户,但你们去做了一段时间,全亏了。
都亏成狗了,还坚持继续做么?
留学回来的高管团队,要继续坚持,本土出身的图书管理员,就建议别搞了,走拼多多模式,农村包围城市。
生存,比什么都重要。
把原本的公司理念,讲义,全都扔了,实事求是,说变就变。
你现在负责公司团建,带了100个人,来到一条大河边,要过河,到对岸去做团建。
结果,刚到对岸,就遇到打劫的了。
怎么办?
回到河这边。
刚回来,就遇到另外一波打劫的,势力比对面还大。
怎么办?
理性告诉你,再带队伍,回到河那边。
但情感告诉你,带着100个人,来回折腾,颜面尽失,怕底下人议论你定力不够,策略不清晰。
要面子的人,就一咬牙、一跺脚,带着100个人,直接就和对方拼了。
要里子的人,该掉头,就继续回到对岸了。
甚至,能来回折腾四次。
这就是四渡赤水。
达叔小时候,第一次听到这个故事,是完全没有任何感受的,只是觉得可怜,被对手追着到处打。
等长大后,达叔自己做了管理者,带着销售队伍,在做销售策略的时候,很明显的知道,敢于变化,是多么勇敢。
实事求是,是多么的难。
发现计划经济不对,就改成市场经济;
发现锤了教培,严重影响了就业数据,就默默的再恢复;
发现锤了地产,并没有实现一鲸落万物生,没有实现内需、消费的大幅度增长,反而是更大萧条,就重新救地产。
这三座大山,操盘手都尝试着要搬掉,要让利于基层员工。
前两个,试图搬了一段时间,又把大山放下了。
现在轮到最后一座大山,重点在搞医疗,各种集采,降低药品、耗材的价格。
把原来上万元的支架,一口气砍到几百元;
把药品、输液的价格,部分干到几分、几毛钱,比矿泉水都便宜。
从操作的过程看,这必然一个充满理想主义的操盘者。
虽然都是慷他人之慨,花别人的钱,办别人的事,解决自己的麻烦。
最终结果如何,能否达成目标,尚未可知。
但过程,挺令人震撼的。
至少,没人再报道看病贵了,转而在感叹,以后还能不能买到进口药,能不能用到优质的手术器械和耗材。
这是几年,甚至十年后的后话。
至少,解决了当下的基层员工抱怨,把问题往后拖了一段时间。
Part2选择
始终都有不同方案
医疗行业,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是一个好行业,都是一个高收入行业,都是一个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的行业。
从事这个行业的人,收入一定是高于平均水平,这是一个大概率事件。
但活生生,在东大这边,就是玩出了新的花样。
底层的逻辑,是什么?
欧美日韩的医生群体,本质是从医生行会发展起来的,是医疗行会自治,就会天然形成自己的利益圈。
于是,在韩国,操盘手想多招一些医学生,增加医生的供应量,提高医疗效率,都会被拒绝。
医生行会,都会拼死抗争,不惜集体撂挑子,也要保持自己的稀缺性,来获得自己的额外利益。
在东大这边,可行么?
整个医疗行业,被集采、被三M模式等操作,都快剁碎了,千亿规模的行业,一刀砍成几十亿。
业内几乎没有任何专家敢发声,屁都不敢放。
为啥?
就是因为我们的医疗队伍,是被操盘手用低价医学院的模式,批量、大规模生产的。
在海外,普通家庭的孩子,压根就不敢学医,耗时巨长,耗资巨大,还得拼各种业内资源。
在东大这边,绝大部分都是随时可以替代的零配件,即使是主任、院长、院士级别的,也是一屁股问题。
特殊的利益分配模式,导致每个人,都随时可以被替换,都经不起查。
人为刀俎,你就只能为鱼肉。
没人看出,目前变革模式的代价么?
有。
而且很多。
但也只能暂避锋芒。
北大的某李姓教授,一时风光无两,到处都在兜售自己的变革方案,各种奇谈怪论,都能获得巨大流量。
说的不对么?
打着为患者说话的旗号,做着为庙堂节约银两的实事,大家都满意,都装作不知道其他的隐形成本。
双方一拍即合。
在她自己的高校里,就有相关的专家,持有和她完全相反的观点,而且这些观点,操盘手也知道,也听过。
只是当下,选择了李教授的方案。
这就说明一点,医疗行业的从业者,要为更大的局面,为其他行业让路。
操盘手即使印了钱,也会优先投入到电动车、新能源、芯片等更多高精尖的赛道里。
明知道人口在加速老龄化,应该加大对医疗的投入,也只能让这个赛道的人,先忍一下。
自己想办法,内部腾挪一下。
就如同,几十年前,有人让终极暴力穿制服的人,你们忍耐一下,我们先去搞经济,先赚钱。
等赚了钱,以后再给你们更新装备。
站在这个角度,医疗行业的从业者,就是被阶段性要求,要忍耐一下的群体。
以后,再补偿。
Part3以后
以后到底是几年
医疗问,给部队的装备,这些年,全部都更新了,之前的忍耐,是有道理的。
策略,是对的。
达叔说,你站在宏观的角度看,肯定是对的。
但如果你去算时间上的账,从八十年代的忍耐,到2010年以后给补偿。
过了多少年?
二三十年。
假如你现在30岁,刚拿上处方权的签字笔,让你忍耐一下,上来就是忍耐二三十年。
你老老实实的配合了,等要开始给你补偿,给你松绑的时候,你多大了?
五六十岁了。
一代人,就过去了。
作为个体,你愿意么?
觉醒的人,肯定是不愿意。
浑浑噩噩的人,压根就没发现,误以为大家都在过这样的日子,误认为自己没的选,也就忍耐下来了。
只要能控制住局面,只要能团结到大多数,操盘者压根就不会介意少数叛逆者的动作。
是有钱人多,还是穷人多?
很明显,是后者。
为什么是后者?
因为后者能做的,一辈子都是被安排的命运,是风险厌恶型,是不可能多做一个动作的。
而这在东大的医疗群体里,数量占比是极高的,所以达叔的判断是,医护群体的受损,是容易化解和转移的。
在历史上的各种变革中,甚至在民国央行行长写的《通胀螺旋》里,部分体制内,追求稳定的人,都承担了大部分变革成本。
你在追求稳定性,对方也知道你在追求稳定性,那就容易被拿捏。
超额利润,经常是对风险的溢价。
哪里会出问题?
医药、医疗器械等产业端,投资端,这批人本质不是医疗人,而是生意人。
和其他行业的生意人,没有区别。
只是医疗行业利润高,壁垒高,碰巧他们懂,就做了医疗行业。
一旦价格、利润、规模,还不如卖矿泉水,立马就都跑路,转型了。
对医疗行业,没有丝毫的留恋,用脚投票。
还有别的影响么?
有。
整个医疗端的各个环节,都是围绕支付端打转,钱向哪里流,动作就会被吸引到哪个地方。
各种消费医疗的项目,不碰医保的项目,都会陆续崛起,甚至会做出比医保赛道,规模更大。
本质,不是消费医疗的强势,而是医保项目的缩量、衰落,只能兜底。
还会造成什么后果?
各个保险公司,原本的百万重疾险等产品,大概率都要重新设计,否则里面的条款,全都是骗人的了。
患者都无法达标。
这是集采后,引发的蝴蝶效应。
原本医院内部的药品,没了;
原本某个手术、治疗方案,达到多少钱,能拿到商业保险报销,没了;
而这些慢变量,都是正在发生的事,也都是民众呼吁利维坦,来解决看病贵,引发的后果。
在任何一个组织里,一个问题的解决,经常并不意味着这个问题的胜利。
而是意味着,会衍生出下一个问题,亟需去解决。
哪个问题更大?
不知道。
两害相权,取其轻,只能留给时间去评估。
毕竟利维坦,回应了,做事了,这是对方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
关注达叔,一起慢慢变富。
用微信扫码领券续费,达叔付费社群,可以优惠36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