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24年12月20日至2025年1月5日,由浙江省摄协等举办的浙江文化艺术发展基金资助项目——浙江制造摄影大展在浙江展览馆展出。展览通过影像、装置、多媒体、文献等近200件作品,艺术性地展示了浙江工业制造领域的发展成就、艰辛历程和浙江人民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新时代精神风貌,是一次浙江工业摄影的高光集体亮相。
同期,展览以“制造、文化与视觉生产”为主题召开学术研讨会,邀请专家学者共同探讨新质生产力背景下工业题材影像创作的多样方法和视觉可能。本期,推出中国摄影家协会策展委员会委员,福建省华光摄影艺术博物馆馆长崔波的发言,以飨读者。
研讨会现场 发言人 崔波
何谓“制造美学”?一方面,我们在浙江制造摄影大展上看到的,浙江摄影人正在自觉地正视自身,用影像佐证浙江制造的基础优势,不断挖掘和记录制造本身的“设计之美”“工艺之美”“生产之美”;另一方面,“制造美学”还在于“人文之美”和“理念之美”的文化内涵。当工业成为城市的名片与标签,也就代表了城市形象的进化,展现出工业与文化、社会的深度融合,甚至可助力打造城市IP。本质上,“制造美学”代表了当下浙江经济发展的文明生态。“道”是理念、方向,是我们追求美学与社会价值的核心;“术”是方法、路径,是我们将理念落地的实践手段。如何将“道”与“术”相结合,使视觉生产既具备思想深度,又能产生实际价值,这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问题。一、开辟摄影创作的专用通道,对准制造美学的“道”与“术”摄影创作中,“道”是对世界的洞察,是发现人与空间、人与社会关系的核心理念;“术”则是通过技术和形式将这种洞察转化为视觉作品。“道”是通过摄影表达制造背后的匠心精神与创新追求。例如,“浙江制造”体现的是高质量发展与文化自信,而摄影师的使命在于捕捉这些内核,将其转化为具有情感和思考价值的影像符号。“术”则是具体的创作手段,包括如何选择角度、运用光影以及使用最新的影像技术,使作品更具表现力与传播力。当然摄影展览是更重要的二次传播手段。浙江制造摄影大展,建议要多用影像从多个维度做好制造美学概念传播。一是浙江制造美学要从生产产品向生产内容转型,用图片深入挖掘浙江的成功故事、商业案例,找到传播爆点,实现碎片化传播。二是要从制造产品到制造体验转变,浙江下一步最重要的是制造体验,不仅要产品好,更要注重人群的体验,让大家感受到浙江制造之美,让制造成为创造,这是摄影人的机会。三是明确图像传播沟通的对象,体察用户的需求,确定自己的画面语言,深挖浙江制造美学的空间,助力城市形象传播。展览现场二、城市IP需要摄影人去关注,“道”是故事,“术”是表达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的独特故事,而视觉生产是讲述这些故事的重要方式。在城市IP的打造中,“道”是挖掘城市文化、历史与未来的深层逻辑;“术”是用摄影等视觉语言将这些逻辑具象化、可传播化。例如,“浙江制造”赋予浙江城市独特的气质。从杭州的数字经济到义乌的小商品市场,这些城市IP的“道”在于其内在的文化底蕴和创新动力。而通过影像展览、数字影像和多媒体传播等“术”,我们可以将这些特质以更生动、更广泛的形式呈现给世界,让城市IP真正成为大众记忆中的鲜活符号。制造美学可以分为工业自美、工业致美和工业至美三部分。浙江作为“世界工厂”,沉淀了40多年的制造水平、标准与氛围,有能力也有责任引领中国制造,为工业文明树立新的时代美学,挖掘浙江自有气质的美。在这里建议浙江摄影人以系统性思维,用建构制造美学品牌建设理论体系、传播体系,讲好浙江故事,输出浙江制造美学概念的画面。要找准切入点,对不同故事用不同表达方式进行传播。同时要扩大朋友圈,利用平台、海内外媒体唱响“有一种制造美学叫浙江”的IP,发挥好摄影家、企业、商家、群众等制造美学的重要拼图,增强制造业的文化自信,通过文化赋能制造业,讲好浙江制造美学的故事。展览现场三、城市更新的宣传体系:“道”是连接,“术”是转化城市更新是时间与空间的再造,其背后的“道”在于通过视觉生产连接过去、现在与未来,让城市在更新中找到文化的延续性与空间的再生力。“术”则是将这种理念转化为影像实践的具体方法。例如,展厅里《初相》那些老照片,我也看见萧云集40年记录苍南变迁的一些图片,经过几十年洗礼,时间赋予了这些影像以价值。他时刻关心温州这片热土上发生的变化,要求自己随时保持着一种新鲜劲,力图在摄影中寻找特定的、往往会被忽视的、却又能永恒的东西,在鲜活的社会动态中寻找对温州的感觉。把握改革开放历程的大脉络,在视觉语言上以平实的画面从小角度入手,“以小见大”表现温州人勤劳、肯干、不怕苦的特质。参展作品,温州制造(选),萧云集
在萧云集的案例中,我们能看到浙江许多传统工业在转型过程中,通过摄影记录下从工业空间到文化空间的蜕变,这种记录不仅是历史的保存,更是对未来的启迪。“道”强调尊重城市的历史记忆与人文脉络,而“术”则是运用影像策展、社区影像工作坊等手段,让公众共同参与到城市更新中,使更新过程更加温情且富有意义。
展览现场四、用图片大展建立起传播平台,为浙江产业赋能。“道”是价值,“术”是落地图片展示是摄影创作的二次方法,也是经济驱动与品牌传播的力量;“术”则是如何将这一价值通过影像生产具体实现。“浙江制造”作为高质量发展的代表,其“道”在于用制造承载创新,用创新传递文化。而通过影像塑造品牌形象、打造文化产品,我们可以实现从美学到经济的跨界赋能。例如,一个记录制造工艺的影像展览,不仅可以拉近消费者与品牌的情感距离,还能在全球范围内扩大浙江制造的影响力。通过数字化传播、跨界艺术合作等“术”,这种产业赋能的效果会更为显著。
图像在这里变成了制造美学的灵魂,它赋予企业产品深厚的内涵和独特的魅力,图像与功能性的设计相结合,使得产品不仅画面精美布局严谨,还具备多种传播功能。摄影家们通过跨学科的方式,将不同的艺术元素融入产品设计中,使得产品呈现出多样化的风格。这种多样性和包容性不仅丰富了制造美学的内涵,也推动了制造业的创新发展。随着时代发展,制造美学也经历了从装饰艺术到现代设计的转变在变成现在的视觉生产”。这种理念不仅体现在产品的设计和制造过程中,也体现在我们摄影家的社会责任中。传播是动态的,我们看到的制造产品以及产品背后的一群摄影人,都是活生生的,他们是制造美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工业硬实力和传播的软实力不冲突,要相互结合,一棵大树需要很多树干、枝叶才能支撑起来,浙江摄影人要做好顶层设计、创新形式,通过丰富的传播活动,建立起传播的树干,形成传播的合力,才能为浙江工业与城市产业赋能做更多地落地项目。展览现场五、视觉生产与浙江制造的“六美”,就是用“道”塑造方向,用“术”实现未来制造美学与视觉生产的背后,“道”是对文化与社会意义的深刻思考,“术”是实现这些意义的实践路径。在摄影创作中,我们需要以“道”定方向,以“术”落地实施;在城市IP和城市更新中,我们通过“道”凝聚共识,通过“术”推动发展;在“浙江制造”中,我们用“道”传递价值,用“术”链接全球。
在浙江制造摄影大展中,浙江摄影家已经在传播浙江制造的“六美”,分别是规模效益之美、结构性之美、产品之美、研发设计制造人员之美、情怀之美、使命之美。我们只有将“道”与“术”相结合,制造美学与视觉生产才能真正实现从美到力,从力到变的跨越。未来,浙江摄影人可以围绕城市升级的动力之美、城市之美、人的生活之美三个方面做文章,主要包括要关注产业更新、城市空间更新,社会更新,要以视觉之美来引领浙江的三大更新。只有产业更新才能够吸引高技能的人群,提升城市整体的消费水平,带动整个社会文化水平的提升,实现社会更新。今天我们在研讨会中集思广益,就是想探讨如何将浙江制造摄影大展上看到的视觉图片进行大规模的推广,将个性和共性相结合,将制造美学和浙江制造业分布特点相结合,规划好浙江作为摄影大省战略布局,让更多地摄影人聚焦产业、社会、城市三大更新,注重变现,实现浙江制造美学高质量传播。这是浙江摄影人给我们抛出的一个课题。接受挑战之后,我们也需要思考如何答题。
| 延 | 伸 | 阅 | 读 |
浙江文化艺术发展基金资助项目|2024浙江制造主题摄影工作坊招募启事
公布|2024浙江制造主题摄影工作坊入选人员名单
2024浙江制造主题摄影工作坊在杭州市钱塘区启动
浙江文化艺术发展基金资助项目|浙江制造摄影大展征稿启事
历时四个月!2024浙江制造主题摄影工作坊结业
公示|这些作品拟入选浙江制造摄影大展
公布|这些作品入选浙江制造摄影大展
预告 | 「大潮起钱塘」浙江制造摄影大展即将启幕
直播&讲座预告 | 「大潮起钱塘」浙江制造摄影大展
研讨会预告|关于制造、文化与视觉生产 @浙江展览馆
《中国摄影》杂志|如何制造,何以摄影:一次浙江工业摄影的集体亮相
中国摄影报 | 成就蔚为“大观”,精神显于“初相”,展陈创意“无极”
开年见喜!延展2天!
浙江制造故事的缘起,是……
倒计时2天!!!!!!!!
实录|姜纬:何以制造
实录|史民峰:工业制造摄影中的科技美学与实践
编辑审核 / 刘雅菁 郭珈汐 李夏姗 胡钰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