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24年12月20日至2025年1月5日,由浙江省摄协等举办的浙江文化艺术发展基金资助项目——浙江制造摄影大展在浙江展览馆展出。展览通过影像、装置、多媒体、文献等近200件作品,艺术性地展示了浙江工业制造领域的发展成就、艰辛历程和浙江人民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新时代精神风貌,是一次浙江工业摄影的高光集体亮相。
同期,展览以“制造、文化与视觉生产”为主题召开学术研讨会,邀请专家学者共同探讨新质生产力背景下工业题材影像创作的多样方法和视觉可能。
“制造”,“浙江制造”,甚至“中国制造”,其实是一个由来已久的主题。最近若干年的时间里,浙江摄影界对于这个主题的处理出现了某些令人瞩目的取向,这显示在展览摄影作品的内部,也显示在作品之外。如同物种对于生态环境的意义,多元文化的共存显示了人类的丰富。很大程度上,这由现代性导演。从宏观视角看,首先是现代性“制造”了空前的全球性流动网络。然后,贸易范围的扩大不可避免地导致频繁的文化交流。这些使人们意识到了民族文化的差异,意识到独特的“制造”文化根系。许多时候,本土制造往往被解释为传统和历史,当下的经验通常被阻隔于这个概念之外。许多人不愿意认可当下经验的复杂性——我们置身于一个全球化世界,大众传播媒介正在形成一个公共空间,电视或者互联网可能将天涯海角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联结起来,物理距离、财富观念、虚构与现实、科学与神话、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都在出现深刻的转折。这种状况不仅发生于繁闹的都市,同时也在改造穷乡僻壤。某些理论家甚至大胆地预测,都市与穷乡僻壤的古老分界也将遭受严重的挑战。总之,如果所谓的“本土”拒绝这些内容而仅仅复述过去或者传统,那么,贫乏的视觉将无法进入现今的语境以触及各种方兴未艾的内容。展览作品,甲子巨变(选),刘志豪
不论传统和历史多么重要,“本土”制造都不可能永久地套在它们的躯壳里面凝固不动。传统和历史是一个先在的规定,但我们今天讨论“制造”的问题,我认为,“本土”是活的、始终存在诸多变数的空间,不能根据传统的结构简单地复制本土。活的本土制造必须在全球网络之中给予定位。如果没有引入共时的横向坐标,历时的纵向坐标远远不够。进入全球网络意味的是:运用视觉呈现“制造”、“浙江制造”和“中国制造”,我们将与多元文化广泛地对话,这是自我校正和修订的前提。另一方面,“制造”、“浙江制造”和“中国制造”的特征以及意义也将在全球网络之中得到证明,传统和历史的独特价值只能在多元文化的对话之中充分地表述。无论承传抑或修正传统,本土的认识业已包含了全球的认识。本土不是保存传统和历史的孤立标本,而是以互动的方式活跃在全球视野之中,“制造”、“浙江制造”和“中国制造”,是镶嵌在现代性世界之中的。展览作品,“人与太空”因我更近(选),余明
具体到摄影领域,我们不能单纯地将本土制造视为传统制造业的最新一幕。摄影、本土、传统和历史、全球化的背景,这些因素形成了一个互相影响的矩阵之后,局面变得复杂了起来。无论是认为现代性中断了传统的逻辑,还是期待传统的智慧再度征服未来,种种单质的结论都不那么可靠。摄影对于本土的理解在于,从日常细节之中发现各种因素的冲突、搏斗和相互制约。摄影所完成的事情不是论证某一个简单的口号,而是真正地描绘出“制造”、“浙江制造”和“中国制造”历史演变和当下情形的细致纹理。“制造”成为视觉主题,就是人有意识、成规模、持续被观看和表征的内容。我们今天在展览中看到、领略到、品析到的每一个“制造”,或“浙江制造”,它们呈现给我们的含义都来自其背后交织在一起的话语——对此的观察与思索之所以值得留意,是因为所有的制造必然涉及到人,是意义系统编织起来的。展览现场实际上,“制造”可以理解为各因素相互作用的关系,是多层次的。我认为,“制造”在摄影创作的质量取决于两个特性:“可解性” 和“可索性”,前者体现了人对于当下生活的需求,后者反映了人对于未来的求知欲,人期待运用种种信息、包括视觉信息去预测、探索未来的发展格局。在浙江制造摄影大展的摄影作品中,我欣喜地看到:一些作品被检视的其实不是影像里的具体制造场景,而是人们对周遭环境的感受。摄影师既是观察者,也是被观察者;既是照片的主体,同时又是客体。这些照片不是命名的游戏,而是认知的更替,说明浙江的摄影师和艺术家逐渐成为积极的叙事主体。展览作品,质变, 张志展览作品,竹州,汪雪涯&邱莉丽与过去的再现功能完全不同,摄影在修改甚至塑造着我们的社会与现实形象,流量、自媒体、大数据在影响着今天人类的创作思维与方法,装置、视频、现成品、不同媒介的跨界强烈地感染或干扰着摄影师和艺术家的心绪,但是,如果我们减少了面对摄影本体价值的思考和实践,就容易弱化各种影像的选择与利用的才智,影像与符号也容易沦为简单空洞的视觉装饰物。在这个层面上讲,何以制造?浙江制造摄影大展是非常有益的实践范例。展览现场无论如何,中国当代社会提供了复杂多变的“制造”的环境基础,不断生产着符号和意义。何以制造?作为视觉回应,我们从这次的浙江制造摄影大展中能够充分感受到,摄影对此已呈现出多元而变动的形态,关于“制造”的观看、拍摄、展示也成为了繁复无尽的表述与想象的循环再生产。 是我们共享、变化、发展了关于“制造”、“浙江制造”和“中国制造”的记忆和观察。如果“制造”这个主题最终不能迈向一个重新想象和重新建构的生活共同体,那么,“制造”将毫无现实的意义和美学上的意义。
| 延 | 伸 | 阅 | 读 |
浙江文化艺术发展基金资助项目|2024浙江制造主题摄影工作坊招募启事
公布|2024浙江制造主题摄影工作坊入选人员名单
2024浙江制造主题摄影工作坊在杭州市钱塘区启动
浙江文化艺术发展基金资助项目|浙江制造摄影大展征稿启事
历时四个月!2024浙江制造主题摄影工作坊结业
公示|这些作品拟入选浙江制造摄影大展
公布|这些作品入选浙江制造摄影大展
预告 | 「大潮起钱塘」浙江制造摄影大展即将启幕
直播&讲座预告 | 「大潮起钱塘」浙江制造摄影大展
研讨会预告|关于制造、文化与视觉生产 @浙江展览馆
《中国摄影》杂志|如何制造,何以摄影:一次浙江工业摄影的集体亮相
中国摄影报 | 成就蔚为“大观”,精神显于“初相”,展陈创意“无极”
开年见喜!延展2天!
浙江制造故事的缘起,是……
倒计时2天!!!!!!!!
编辑审核 / 郭珈汐 李夏姗 胡钰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