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底,我跟随映画廊团队,游走了一圈法国和德国的艺术机构,还自行前往参观了威尼斯双年展,期间眼里脑里竞相蜂拥的都是建筑、美术、雕塑、装置、视频、摄影等世界顶尖的艺术。
半个月时间,天天浸泡在美和艺术的世界里,每天一睁开眼睛接受的都是艺术的熏陶,不知不觉中有点微醺的感觉。虽然略微体会到世界已经变局很大,但回来多时,仍然时不时回味起那段时间的愉悦。敝帚自珍,趁着记忆还没有淡化,赶紧整理出来与同道分享,这里重点主要讲一些与摄影有关的内容。
经过十四个半小时的直飞航程,法航飞机平稳降落在戴高乐机场。接机司机说我们运气真好,前几天的巴黎一直是阴霾笼罩,今天难得的阳光明媚,温度也不那么低了。汽车行驶在巴黎的街道上,感到外面的世界既熟悉又陌生,幸运的是目光所及还是几百年前的古老建筑和石阶马路,还有随处可见的自由浪漫的法式优雅。
这次旅行的重中之重是观看创始于1997年的Paris Photo(巴黎摄影博览会),我们因了它的开幕才安排这个时间点来到巴黎。Paris Photo是当今世界规模最大、规格最高,也是最重要的摄影画廊博览会,每年11月在巴黎大皇宫举办。很多人相信,只有看了Paris Photo,才会知道世界摄影是怎么回事,才会知道摄影在当代艺术中的价值和影响力。进入博览会正大门,第一眼看到的就是一整面墙奥古斯特·桑德的原作。
我们以藏家身份进入大皇宫,到处都是熟悉的世界摄影名作,还有特别多当代、创意,运用各种材料表现摄影的作品。我们在画幅巨大、里程碑式的当代摄影作品前仔细品味,从中感受艺术创作的无限自由度和包容力,还有跨界实验的无限可能性,认真揣摩当代摄影在探索各种艺术方向上的努力和成果,去理解当下摄影何以发展至此。
中国三影堂画廊在其中有个展位,荣荣映里、陈荣辉、拉黑、蔡东东、蒋志等艺术家作品在各自代理画廊出售,还有无像出版的摄影书。
发现一个最拽的小画廊,偌大的十几米展墙只有一幅小作品。画廊老板是一个华裔法国人,他说:“这么做不为什么,这是一个态度。”在这寸墙寸金的大皇宫,这态度是够可以的。这张照片是一个德国摄影师用iPhone手机拍的巴黎,然后左边墙是巴黎摄影师的作品,右边墙是德国摄影师作品,策展人用德国人拍的巴黎这张照片连接两边,有其特殊的用意。iPhone的照片制作成2米高,在遍地精致的大皇宫绝对是一个特立独行的存在。
国立网球场现代美术馆位于杜乐丽花园中心,于1862年拿破仑三世统治时期落成。最初是供贵族娱乐的室内网球场地,上世纪翻新改造并赋予新的职能。这次展出两位女性艺术家的回顾个展。蒂娜•巴尼(Tina Barney)是著名时尚摄影师,20年来用大画幅拍摄家人亲密关系的照片,关注人与人之间和世代之间不断变化的复杂关系。香特尔·阿克曼是70年代后欧洲艺术电影与先锋电影界最杰出的女性导演之一,65岁在巴黎选择自杀的方式结束了她的一生。展览完整呈现了阿克曼所有的作品和文献档案。
香特尔·阿克曼个展现场。
巴黎摄影之家成立于1996年,是法国专注于影像艺术的重要机构。2018年,英国泰特现代美术馆的资深摄影策展人西蒙·贝克成为艺术总监。这次是关于追溯植物视觉历史的一个群展《科幻:植物的非历史》,汇集了来自不同年代和国家的40多名艺术家作品。通过质疑人类对植物的投射和表现,展览将科学和科幻小说中的叙事融为一体,创造出了新的想象世界。
来到巴黎,马格南图片社是摄影人必去朝圣之地。这家世界上最负盛名的摄影机构成立于1947年,马格南的摄影师们是许多重要历史事件的见证者,他们的很多作品被博物馆和画廊收藏,并被视为全球摄影艺术的杰出代表。曾任副社长的帕特里克·扎克曼今年已经70岁,和那老师是20多年的老朋友,给我们介绍了马格南的历史和现状。他说:“现在的马格南摄影师已经从报道摄影向观念摄影转变,新任当家人也是提倡观念摄影。”正好新任社长克里斯蒂娜·德·梅德也在办公室。非常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在20天后,我们在厦门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节又遇到了。她的作品《地心游记》屡获大奖,从法国阿尔勒巡展到中国厦门。真的是世界那么大又那么小,太神奇了!
我和马格南新任社长克里斯蒂娜·德·梅德的两次合影。左边:巴黎马格南图片社门口。右边:厦门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节展览现场。马格南图片社办公室一隅。
从法兰克福机场一路开往韦茨拉尔,浓郁的迷雾、广阔的原野、包豪斯现代精致工业风的建筑,让我们心生阵阵惊奇。居住德国多年的中国朋友说,德国只有两个季节,不是在冬季就是大约在冬季。难怪德国历史上出现那么多哲学家,这样的日子就是适合思考哲学思考人生。
第一天我们来到莱茵河畔的莱卡总部,莱卡相机博物馆正在展出巴纳克奖12组入围作品,策展非常出色,每组作品展陈不同,制作工艺特别讲究。中国摄影师牛童的《快递》也在其中,没想到他在小红书上看到了我发的笔记,素不相识的两个人因为摄影开始点赞互关,发现他是一个研究生,才毕业一年的青年才俊,勤于思考善于写作,从他的文字中可以看得到对摄影对艺术的执着和努力,所以成功不是天上无缘无故掉下来的。巴纳克奖其他获奖作品。
莱卡博物馆外景。
莱卡博物馆内景一隅。
做全球最美图书的史泰德出版社坐落在哥廷根小镇上,从选书、编辑、设计、调色到印刷,全部在包豪斯风格的一幢四层小楼内完成。既是一线员工也是出版社老板的史泰德先生亲自把控每一个环节,每本书的出版时间从不设定期限,以出版社和艺术家满意为最终目标,目前在印Hirst的《伦敦药店》就已经历时十年。他说:“我们虽然是最小的,但我们是最专注做一件事的团队。而且我对摄影书出版的成本不感兴趣,我最关心的只有图书的质量。”
74岁的史泰德先生精神矍铄忙碌无比,据说要跟他见上一面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们非常幸运,那老师在雅昌印刷的帮助下提前约好了会面时间,来到现场参观出版社,并和史泰德先生交流摄影书。他一上午接待了来自日本、加拿大、韩国,包括我们的好几波访客,同时还要和各部门人员探讨细节。
史泰德出版社(红色建筑)外景。
Camera work、C/O Berlin、Museum für Fotografie是德国柏林的三个主要摄影机构,距离很近,依序步行10分钟左右到一地,我们狂逛大半天看完了全部展览。Camera work是国际超级摄影画廊之一,创立于1997年,经过20多年的发展,如今已成为世界最顶尖的摄影画廊。他们代理的基本都是世界最著名最当红的时尚类摄影家、摄影大师。目前正在展出的是大卫·亚罗 (David Yarrow) 的时尚及野生动物作品。C/O Berlin相当于德国的欧洲摄影中心,建立于2000年,该空间已举办了250 场左右著名摄影家以及影像新秀的展览,每年一度的C/O Berlin人才奖是欧洲唯一一个表彰35岁以下艺术家和理论家的奖项。最近在展出一个关于东西德的纪实摄影展《DREAM ON——BERLIN,THE 90S》。《DREAM ON——BERLIN,THE 90S》展览现场。(点击图片可放大查看)
Museum für Fotografie位于柏林耶本街2号,相当于柏林的国家摄影博物馆,由赫尔穆特·纽顿基金会赞助。一楼是赫尔穆特·纽顿常设回顾展,展示了这位德裔澳大利亚时尚摄影先驱的众多作品,还有他使用过的相机、私人用品等。二楼正在展出纽顿和其他几位德国摄影师的大型联展《柏林,柏林》。三楼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一位超现实主义艺术家个展。
Fotografiska十年前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创办,现在塔林、纽约、柏林、上海等城市也建有展馆。在上海Fotografiska看过两次展览,薇薇安·萨森的个展和当代非洲影像艺术展《非凡现实主义》,摄影与多媒体装置的结合,极具视觉冲击力,让我印象非常深刻。这次来柏林,对Fotografiska柏林影像艺术中心非常期待,果然是更加令人兴奋的地方。Fotografiska柏林影像艺术中心曾经是柏林墙倒塌后的艺术家聚集地,墙上布满艺术海报和涂鸦,经过多年的翻修于去年9月开幕,这些都被保留了下来,使得展馆看起来更加独具艺术气质。艺术中心楼高五层,一楼是接待大厅和书店,展览在三至五楼,另外还有餐厅和酒吧。一路走来这么多画廊、美术馆和博物馆,只有这个是晚上11点才闭馆,夜猫子们非常有福。这次柏林展出的是摄影群展《德国HIP HOP》和MarcoBrambillas的视频拼贴作品,呈现了非常绚丽的视觉世界。《德国HIP HOP》展览现场。(点击图片可放大查看)
跟随那日松老师游历了法国和德国十几个博物馆和艺术机构,最后一站来到了德国职业摄影师协会会长Klaus Mellenthin的工作室,见到德国莱卡画廊负责人,还有好几位德国著名的商业摄影师。
Klaus会长有一大批莱卡古着相机,相机的所有者是Eitel女士,她的哥哥是一位莱卡收藏家,几年前刚刚去世。Eitel女士的儿子Tim Eitel是德国当代画家,作品被认为是新莱比锡画派的代表,这一画派主张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强调对现实的敏锐观察和对人性的深度挖掘。曾经和毛焰、张晓刚、张洹等人一起在Art Basel Online展览过。其中有一台禄莱,我一眼看到就非常喜欢,立马拿下带回了中国。我提议在门口拍个合影,没想到一转身人家就不怕麻烦直接把灯搬出去了,海娇说:“用手机拍不用打灯也行,你们对每张照片都这么认真吗?” 一个摄影师:“我们德国人就是这样的。”严谨认真专注,一路走来对于德国人的这些品质越来越有深刻体会了!在德国职业摄影师协会会长Klaus Mellenthin工作室门口合影。
| 作 | 者 | 简 | 介 |
汪雪涯 女,浙江江山人,1969年9月生,民进会员,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民俗摄影协会理事,浙江省摄影家协会会员,衢州市政协委员,现生活居住于杭州。曾获第四届浙江摄影金像奖、日本福冈艺术双年展——首届影像展优秀摄影师、丽水摄影节专家推荐摄影师等。作品曾获浙江省第十七、十九届摄影艺术展览银奖、铜质收藏,第十届大理国际影会主席联盟奖,入选第三届“高帆杯”全国摄影大展、浙江省第十八届摄影艺术展览、第五届浙江纪实摄影大展、“诗画浙江”全省风景摄影大展、第三届影像西湖艺术现场、第九届影像上海艺术博览会等。2020年,在三影堂厦门摄影艺术中心举办个展《私人剧场》。出版有《国际滨》《江山味道》等摄影作品集。
编辑审核 / 郭珈汐 李夏姗 胡钰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