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强中韩文化交流,庆祝辽宁省与韩国京畿道缔结友好省道关系30周年,由辽宁省人民政府与韩国京畿道主办、辽宁省博物馆与京畿道博物馆承办的“明境丹青——辽宁省博物馆藏明代书画展”将于12月5日在京畿道博物馆开幕,展览共展出明代中国绘画精品53件。中国绘画是具有悠久历史和鲜明中华文化特色的艺术形式,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中国绘画采用特有的工具材料,以千变万化的墨、色表现物象,追求笔墨韵味和抒情写意的审美意趣,并与中国的诗、书、印相互交融影响。人物画传神达意,山水画境悠意远,花鸟画寓情写意,讲求以形写神,气韵生动,注重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强调融化物我,营造意境,反映出中华民族“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生态观。明代绘画作为这一时代文化的重要载体,不仅继承和发展了前代绘画的艺术传统,更在技法、风格与主题上实现了诸多突破,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貌和审美意趣。从宫廷画师到民间艺匠,从文人墨客到职业画家,他们共同编织了一个多彩斑斓的艺术世界,为中国绘画史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明代初期,以职业画家为主的浙派为皇家推崇,宫廷绘画形成了以继承和发扬宋代院体画风为主的绘画风尚。明代中期,江南地区的吴门画派发扬宋、元文人画传统,逐渐成为画坛主流。明代后期,董其昌倡导文人画,注重笔墨,追求士气,提出绘画南北宗论,对明末清初的绘画产生重大影响。辽宁省博物馆是中国古代绘画收藏的重镇之一,收藏了数量可观的中国古代书画,其中明代绘画尤为经典,可以概括地反映出明代绘画艺术发展的脉络,系统地展示其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本次展览以“明代前期绘画”“明代中期绘画”“明代晚期绘画”三个部分系统展示了这一画风迭变、画派繁兴时代的独特魅力。展品欣赏
纵33.8厘米、横219.5厘米
戴进(1388-1462),字文进,号静庵,又号玉泉山人,钱塘(今杭州)人,为明代初期承继南宋院体画风的代表画家,曾供职于宫廷,是明代“浙派”绘画的开创者。其画艺精湛,技法全面,山水、人物皆擅,以健劲灵动的用笔和淋漓尽致的水墨独树一帜。画面从右至左分为六组,绘禅宗达摩、慧可、僧璨、道信、弘忍、慧能六祖师像。每组人物以山水树石相隔,且有小楷书题字。画中笔墨凝重且具节奏感,皴染苍润浑厚,层次丰富。卷后有吴门名家祝允明、唐寅的题跋,书法精妙。朱瞻基《万年松图》
朱瞻基(1398-1435年),建元宣德,庙号宣宗,明朝第五位皇帝,明成祖朱棣之孙。朱瞻基精于书画,在位时皇家画院盛极一时。朱瞻基的传世画作中《万年松图》(图版)是其代表画作之一。此卷是作者为其母贺寿之作。画幅采用截景式的布局,沉稳厚重的笔墨画出虬曲多姿的古松枝干,缜密挺劲的线条画出清新明秀的松针,表现出古松的蓬勃生机,以此祝愿其母健康长寿。沈周《盆菊幽赏图》
纸本设色
沈周(1427-1509),字启南,号石田、白石翁等,长洲(今苏州)人。幼承家学,精诗文,书法学黄庭坚。善画,宗法宋元,画风苍劲朴拙,自成一家,为吴门画派领袖,“明四家”之首。本幅又名《催菊图》,绘文士于秋色中饮酒赏菊情景,画中人物意态悠闲,景物描绘细致,笔墨细致洒脱,是沈周中年时脱胎宋元水墨山水技巧,形成自己画风的代表作品之一。文徵明《浒溪草堂图》
纸本设色
吴门画派兴起于沈周,成熟于文徵明。文徵明(1470-1559),初名壁,字徵明,后以字行,号衡山,长洲(今苏州)人,正德末年授翰林院待诏。诗文书画皆精,画学沈周,青出于蓝,是吴门画派代表人物,明四家之一。此图为文徵明应邀为沈天民所建的浒溪草堂而作,描绘文人书斋的场景,以“小青绿法”赋色,笔法工致,清雅秀润,画境由远及近,疏密相间,心物交融。在吴门四家之后,文徵明的弟子、子侄将吴门画派的文人画风影响更加扩大,钱穀就是吴门画派发展中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员。钱穀(1509-1584),字叔宝,号句吴逸民,长洲(今苏州)人。少孤贫失学,壮年始读书,文徵明入室弟子,习画山水,笔墨疏朗稳健,亦绘人物、兰竹。此图为作者为好友王世贞所作。图绘茅亭筑于茂竹丛蕉与溪水潺流之间,亭内二士人围桌对弈,二僮仆持扇、携卷侍立在旁。松、蕉、竹间墨色变化丰富,与近岸的溪水台栏形成繁密与简疎的对比,于章法布局颇多机智。画中人物形象与浅绛施染树石及坡岸水纹的画法,深得其师文徵明氏风范。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号香光居士等,华亭(今上海)人。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卒后谥文敏。董氏精于书法、山水画,笔墨清润中和,倡导“南北宗”论,对明末清初画坛影响深远。
图绘江南秋色,峰峦临江,松柏红树,曲渚茅屋,小桥轻舟,山村散落。山石以披麻皴为主,浅绛着色,浑厚华滋,用笔苍润,功力深厚。
纵21.8厘米 横29.6厘米
陈继儒,字仲醇,号眉公,华亭(今上海)人。自幼颖悟,博学,终生不仕。工诗文,短翰小词皆有风致。擅绘水墨梅花、水仙、奇石等,与董其昌齐名,是董其昌的同乡及好友,也是绘画南北宗论的主要倡导,二人志趣相投,在书画实践和理论方面相互影响,共同推动了华亭派绘画的发展。
梅花凌寒傲雪、幽然独放,象征孤傲高洁的品质,自古便是文人反复吟咏、描绘的对象。陈继儒尤爱梅花,写诗作画,寄意其间。图册中老干虬曲,新梅雅致,用笔简洁,章法清朗,并题写诗文,诗画相得益彰。
纵134.3厘米 横48厘米
晚明的画坛,山水画占据主导地位,但这一时期的人物绘画也令人瞩目,陈洪绶就是其中的代表画家。陈洪绶(1599-1652),字章侯,号老莲,浙江诸暨人。善画山水、人物,尤以人物画著名,与崔子忠齐名,号称“南陈北崔”。“斗草”是流行于古代妇女孩童中的一种游戏,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就已流行。玩法是或对花草名,如狗耳草对鸡冠花,或斗草的多寡、韧性等,常于端午节前后游戏。
本公号刊载的作品(含标题及编辑所加的版式设计、文字图形等),未经中国文物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及作者。作者投递至本社社属平台的稿件,包括文字、图片、音视频等,视为作者承诺其享有相应著作权。如发布后有侵权行为,后果由作者本人承担。中国文物报社1989年于北京组建,是国家文物局主管的中央文化企业(司局级),全国文物行业唯一具备新闻资质的媒体单位。作为文物宣传工作的主力军,承担着文物舆论引导、新闻宣传、成果展示、知识普及和文化传播等职责。主要负责《中国文物报》编辑出版,国家文物局政府网站、“国家文物局”微信公众号运维管理,中国文物报社所属网站及新媒体的运维拓展等工作。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内北小街2号楼
邮编:100007
总机:(010)84078838
传真:(010)84079560
热线:(010)84078773
邮箱: wenwubao1985@vip.sina.com
点点点,赞和在看都在这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