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地方政府加杠杆来置换存量隐性债务不济预期,但这也意味着,中央政府还没有真正发力,中央的手段还较多,未来仍有较大的发挥空间。
投顾支持 | 郭一鸣
执业证书编号:A0680612120002
通过本公众号发布的观点和信息仅供陕西巨丰投资资讯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巨丰投顾”)客户中符合《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规定的特定客户参考。因本公众号暂时无法设置访问限制,若您并非巨丰投顾客户,为控制投资风险,请您取消关注,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公众号中的任何信息。对由此给您造成的不便表示诚挚歉意,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备受瞩目的增量财政政策终于落地!
财政部部长蓝佛安在11月8日举行的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从2024年开始,我国将连续五年每年从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中安排8000亿元,专门用于化债,累计可置换隐性债务4万亿元。再加上这次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的6万亿元债务限额,直接增加地方化债资源10万亿元。同时也明确,2029年及以后到期的棚户区改造隐性债务2万亿元,仍按原合同偿还。蓝佛安表示,政策协同发力后,2028年之前,地方需要消化的隐性债务总额从14.3万亿元大幅下降至2.3万亿元,化债压力大大减轻。
1、10万亿终于落地
本次增量财政政策是对国家布置的隐性债务化解任务的进一步落实。根据国家部署时间看,要用五至十年的时间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根据人大财税研究所的测算数据,2018年底我国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规模应在21.39万亿-45.14万亿元,结合财政部发布会相关表述,目前隐性债务余额应该不低于10万亿。而根据最新的政府会议精神和各项监管政策,隐性债务置换是必要按期完成的。从现在开始到2027年6月,只有不到3年的时间。因此本次财政增量政策预计会用3年左右的时间,将隐性债务全部进行置换,财政增量政策涉及的债务置换整体规模预计不低于10万亿。
此次,在此前市场预期下,可置换隐性债务4万亿元加上6万亿元债务限额,10万亿地方化债资源落地。
2、本次增量财政政策既有超预期的地方,也有不及预期的部分。
超预期的是,审议时间在美国大选和美联储议息会议之前,充分体现自主性。2024年11月4日(周一)18:00左右,新华社刊发一则消息,称于11月4日开始的十四届全国人大常会第12次会议审议了《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增加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置换存量隐性债务的议案》(财政部部长蓝佛安作了说明),同时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许宏才作了关于该议案的审查结果报告。这意味着,市场一直在揣测的“增量财政政策”即将出炉,审议结果已定(各委员通常只会提出方向性意见和一些表述上的调整,不会对具体数字提建议)。先前市场主流观点普遍认为,11月4-8日召开的人大常委会会议在召开时间上颇耐人寻味,一定程度上考虑了美国大选结果(11月5日投票、预计11月8日前后出结果)和最近一次美联储议息会议(11月6-7日)的影响。但实际情况下,本次对“增量财政政策”的审议时间在美国大选投票和美联储议息会议之前,表明“增量财政政策”的出炉更多是秉持了“以我为主”的思路,先前市场流传的小作文明显存在故意带节奏的嫌疑。
不及预期的是,增量财政方案中,仍然是通过地方政府加杠杆来置换存量隐性债务,而非中央政府。本次人常会审议的是《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增加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置换存量隐性债务的议案》,这里的置换对象为“存量隐性债务”,置换的资金来源为“地方政府债务限额”,并非之前财新所提的“国债”。也即,本次是通过让地方政府加杠杆的方式来置换存量隐性债务,并非是中央政府加杠杆,这与市场预期有一定差距。
不过,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虽然通过地方政府加杠杆来置换存量隐性债务不济预期,但这也意味着,中央政府还没有真正发力,中央的手段还较多,未来仍有较大的发挥空间。
3、A股市场将迎来新的上涨动力。
财政刺激落地,在一揽子刺激加改革政策,有望给股市带来全面提振。而一揽子政策重点聚焦于经济回归,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企稳,所以政策政策持续性和空间性值得想象,对市场的支撑和提振不言而喻;资金上,央行大幅度降准、降息,创设两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为非银金融机构、上市公司、大股东提供低成本资金增持股票,并进行预期管理向市场透露政策规模可视情况扩大,向市场释放了强烈的宽松和托底信号,有助于明显提振信心。而海外美联储再次降息之下,中美利差收窄,人民币贬值压力趋于缓解,中国资产对外资的吸引力将大幅提高,为市场带来新的增量资金;基本面上,受一揽子金融、财政、地产、资本市场等增量政策的支撑,四季度GDP、物价、货币增速企稳回升可期,明年上半年GDP增速有望回升至5%以上,对企业盈利形成有力提振。
机会机会方面,政策可能会给部分板块带来潜在提振:首先,城投公司。地方债务化解力度的加大,对于城投公司来说,债务压力有望得到缓解,其融资环境和经营状况可能会得到改善,进而刺激城投板块的表现;房地产板块。房地产市场的稳定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推进,将增加对建筑建材的需求,建筑施工企业、建材生产企业等可能会受益于增量财政政策带来的建设项目增加;消费板块。财政政策对重点群体的支持保障力度加大,将提高居民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对消费板块形成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