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太缺了:医护比不到1∶1.2 |国际护士节

时事   2024-05-12 21:47   广东  

1. 点击↑↑蓝字进入“健言”主页     

2. 点击右上角“…”      

3. 点击“设为星标”

和小健失联了?赶紧设为星标。


2024年5月11日,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人民医院碧海院区举行护士宣誓仪式。视觉中国 | 图

2023年末,全国卫生技术人员中,医护比不到1∶1.2。根据国务院办公厅2021年印发的意见,要增加护士配备,逐步使公立医院医护比总体达到1∶2左右。  


“互联网+护理服务”可以通过大数据实现护理人员、居家老人和家庭成员之间的智能匹配、实时联系,为老年人提供“线上咨询、上门服务、科普教育”等一体化的护理服务。


南方周末记者 | 宋炳晨 
bingchensong@126.com 
责任编辑 
患者看见的时候,他们嘘寒问暖,关注病情细微变化,记下密密麻麻的护理记录;患者看不见的时候,他们要与药房核对药品,清点耗材,白天黑夜,总是身影匆匆。  
他们是护士。  
为纪念“近代护理创始人”南丁格尔,1912年开始,国际护士理事会(ICN)将她的生日5月12日定为“国际护士节”,2024年的主题是“我们的护士,我们的未来:护理的经济效力”。中国护士节的主题是“发展护士队伍,优化护理服务”。  
国家卫健委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中国注册护士总量达到563万人,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达到4人,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护士超过80%,十年前,中国注册护士还仅有278万人,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只有2人。  
尽管护士数量增加,但远远谈不上充足。根据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23年末,全国卫生技术人员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478万人,按此计算医护比不到1∶1.2。而根据国务院办公厅2021年印发的《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要增加护士配备,逐步使公立医院医护比总体达到1∶2左右。  
国家卫健委2023年6月印发《进一步改善护理服务行动计划(2023-2025年)》,提出医疗机构要根据功能定位、服务半径、床位规模、临床护理工作量和技术风险要素等科学合理配置数量充足的临床护士人力。  
2024年5月11日,国家卫健委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健委医政司副司长邢若齐透露,国家卫健委正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关于加强护士队伍建设,优化护理服务的文件,希望发挥政策的支持引导作用,进一步发展优化护理服务。  
“护理的作用远远超出‘病床’,护士在推动全球健康和经济稳定发挥着关键作用。现在全球需要形成共识,护理不仅是一种职业,还是一项面向未来的重要投资。”ICN在《2024年国际护士节报告:护理的经济效力》中呼吁。
01 

为护士减负

忙碌是护士的常态。医院里,护士化身“六边形战士”,承担多个角色和工作任务,一位护士照顾数名患者都不足为奇。  
ICN报告中提到,每投资1美元改善健康服务,就能获得2-4美元的经济回报,投资护理能让人们适时获得所需服务,实现可达到的最高健康标准,护理服务的延误可能会导致生产力下降、更高的医疗费用和更大的健康风险。然而,尽管护理在医疗系统中占据重要地位,但其资金投入却常受到限制,社会效益常被低估。“护士不仅仅是医疗保健提供者,还是个人和社区健康和福祉的教育者、领导者和倡导者。支持护理队伍并非可有可无,而是不可或缺。”  
老人生病,儿子白天上班,夜晚照顾,持续一年之后,老人离世当天,儿子突发脑溢血不幸身亡,这个令人触动的故事源自安徽省政协委员、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姚淮芳在2022年安徽两会上的一份提案。姚淮芳建议医院应建立“零陪护”体系,即不需要家属或者护工,住院期间所有护理均由医院安排,家属只需要签字、交钱、按规定时间探视。  
国务院研究室主任黄守宏在解读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时直截了当地说:我们护士也缺。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加快补齐医疗护理等服务短板。“我们国家有500多万护士,每年会增加30万人,但是每千人口护士数量只有3.7人,发达国家一般是8-15人。”  
邢若齐表示,随着老龄化社会进程的加快,大多数老年人存在多病共存情况,老年护理以及老年有关慢性疾病护理的社会需求日益旺盛;慢性病患者生存期不断延长,对护理和康复的需求也不断增加,医疗诊疗量快速增长,住院服务量也在增加,临床护理工作的压力也日益加大。  
为给护士松绑减负,北京协和医院的方法是降低护士的非护理工作负担。北京协和医院副院长彭斌介绍,医院聘请近600名医疗护理员等辅助人员协助护士完成部分基础工作及患者生活照顾,他们在医院统一配送药品和物资,减少了护理人员外出领药、领物资的时间和精力消耗。  
针对护士每天问询患者、查房、注射以及手写大量护理记录的情况,医院的对策是优化信息系统。彭斌注意到,过往很多护理记录通过手工记录,优化医院信息系统后,可以减少相关的工作,而且之前对出院患者随访是通过人工打电话,现在智能随访平台也能帮助护士,“把护士还给病人”。  
“护理服务模式也在不断完善,将护士从大量繁重的手工书写工作中解脱出来,让我们有更多时间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患者。”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急诊科护士长李彩霞说。
02 

在家也能享受护理服务

离开病床,医院之外,老年人对护理的需求也十分迫切。2021年底,国家卫健委确定了北京市等15个省市先行先试,开展老年医疗护理服务试点工作。  
试点省份通过转型或者社会力量举办等方式,扩增老年医疗服务资源,护理院、护理中心、护理站等机构数量明显增加,平均增幅约16%。江苏、山东等地扩大基层医疗机构提供老年护理的床位数量,江苏给社区服务中心加挂护理院的牌子,为社区内的失能失智、不能自理的老人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  
服务模式也更加多样。试点省份探索在社区和家庭就能体会到医院内的护理服务——上门巡诊,设置日间护理中心、“呼叫中心”或家庭病床等,也有省市将老年居家医疗护理服务与当地的长期护理险政策有机结合起来。  
但是,全国政协委员、重庆静昇律师事务所主任彭静在2023年两会提交的一份提案提到,目前承接社区养老服务的社会机构偏重生活照料,医疗保健、康复护理、文体娱乐、精神慰藉等优质普惠服务获得性差,这些普惠性服务看起来技术门槛不高,实际上往往需要专业机构、人员和资质。  
彭斌介绍,为帮助基层提升老年护理服务能力,北京协和医院积极推进对基层医疗机构的帮扶,接受基层医疗机构的医护人员来院进修学习,定期到基层医院和社区进行现场指导,查房和持续提供线上支持等。  
“互联网+护理服务”也是解决路径之一。作为试点省份,湖南省卫健委副主任祝益民介绍,在湖南,“互联网+护理服务”从综合医院逐步覆盖到专科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有一万多名护士参加了互联网护理服务。通过大数据实现护理人员、居家老人和家庭成员之间的智能匹配、实时联系,为老年人提供“线上咨询、上门服务、科普教育”等一体化的护理服务。  
邢若齐表示,将继续落实改善护理服务行动计划,鼓励医疗机构逐步提供延续性护理服务,降低出院患者非计划再次入院率,惠及更多的出院患者,发挥大型医院优质护理资源下沉和带动作用,提升基层护理的服务能力,就近解决群众急需的护理问题。
(南方周末实习生谭梓莜对本文亦有贡献)


校对 | 胡晓 视觉 | 雷佳霖
本文首发于2024年5月12日南方周末
转载、提供新闻线索请在后台留言
更多阅读 ↓↓

卫健委答南周:将加大居家社区医养结合服务供给

从谈“狼”色变到慢性病|世界狼疮日


健言
“健言”关注我们每一个人赖以生存的食品、药品、医疗大健康话题,并带来最深度、最有价值的解读。线下“健言沙龙”追求建设性想法,倡导跨界、多元、碰撞、共识的交流准则,务求新思维、新视野、新观点,立志打造中国食药健康领域最具影响力的青年智库。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