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几次“罢市”

文摘   2024-11-26 13:13   上海  

点击上方“特例的猫”,关注后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很多人以为“罢市”这个词,是鸦片战争之后的舶来品,只有资本主义的商人才敢这么玩。

古代商人政治地位低下,排在四民之末,经济上又有些瓶瓶罐罐,按说是最不敢出头的一群人。

《大明王朝》中的严阁老就说过:历来敢造反的,都是种田的人,没听说商人能闹翻了天!

但历史真相并非如此,“罢市”一词出自《管子·轻重篇》:男女相好,往来之市者。罢市,相睹树下,谈语终日不归。

《管子》是记录管仲言行的汇编,出现于春秋时期,此处“罢市”就是字面意思的停止经营。

后世的“罢市”,除停止经营的本意之外,还包括为实现某种要求,而集体停止营业的行为,附带了一层政治属性。

根据相关历史记载,商民出于抗争之目的而发起的罢市,至迟在唐代后期就开始出现了。

《旧唐书》有这样一段记载:

太常博士韦都宾、陈京以军兴庸调不给,请借京城富商钱,大率每商留万贯,余并入官,不一二十大商,则国用济矣。


判度支杜佑曰:今诸道用兵,月费度支钱一百余万贯,若获五百万贯,才可支给数月。

这段历史背景是唐德宗年间,朝廷国库空虚,为了解决财政危机,几个大佬打算问商人“借钱”。

他们对此信心满满:商人有的是钱,每人给他们留一万贯,其他财产全部没收,只需没收一二十个,国库就充足了!

现在每月开支一百万贯,起码要拿到五百万贯,商人要为朝廷想,你不出钱谁出钱?

没有钱用啊,权贵又不敢惹,就是抢商人这种东西,才能维持得了生活这样子。

甲子,诏京兆尹、长安万年令大索京畿富商,刑法严峻。


长安令薛苹荷校乘车,于坊市搜索,人不胜鞭笞,乃至自缢


京师嚣然,如被盗贼。

大唐的官府派出京兆尹、长安尉等官,带人去找长安的商人“借钱”。

官员公然“搜人财货”,拿不出钱就抓起来拷打,有人因为“不胜鞭笞,乃至自缢”。

史书将这次“借钱”比作“抢劫”,给了八字评语:京师嚣然,如被盗贼!

搜括既毕,计其所得八十万贯,少尹韦禛又取僦柜质库法拷索之,及二百万。

可一番搜刮下来,官府总共“借”到八十八万贯,远未达到预期目标,后来百般拷打,也就两百万。

史笔如铁,一字千钧,在金额前连用两个“才”,嘲讽与批判可谓力透纸背。

难道长安商人的富裕程度被高估了?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一定是某些商人不体谅朝廷的难处,偷偷藏匿财产。

又以僦柜纳质积钱货贮粟麦等, 一切借四分之一,封其柜窖

官府又要求凡典当交易、粟麦粜卖,必须缴纳税率为25%的附加税。

长安为之罢市百姓相率千万众,邀宰相于道诉之。


杞初虽慰谕,后无以遏,即疾驱而归。


德宗知下民流怨, 诏皆罢之,然宿师在野,日须供馈。

面对官府百般盘剥,退无可退的长安商家,终于做出了集体性抗争——全城罢市。

除了罢市之外,他们还“相率千万众,邀宰相于道诉之”。

将宰相卢杞请到路上控诉,卢杞控制不住局面,只好“疾驱而归”。

事情最后惊动了皇帝,德宗迫于民间压力,不得不下诏,停止官府的“借钱”和加税。

唐朝以后,历代封建王朝都有罢市,宋朝虽然号称“富庶”,但罢市比起唐朝更加激烈。

绍熙初,铁钱法弊,商贾顿亏折,所至皆皇惑罢市。

这段是南宋绍熙年间的一段史料,比起唐朝商人面对拷打盘剥,忍无可忍后方才罢市,宋代商人显然更敢于斗争。

宋朝官府还没动手抢呢, 只是通过法令让他们做生意吃亏,商人就直接罢给宋官家看。

到了明清以后,虽然皇权进一步集中,但商品经济也在缓步发展,封建高压与经济流动天然对立,罢市比起之前只多不少。

明清时期,往往将罢市称之为“民变”,而且两者态度有所区别:明朝对民变主“抚”,满清对民变主“剿”。

满清之所以比明朝更狠,除了异族政权对合法性天然不安外,也和满清对基层官绅控制更牢有关,它不需要对商民太多“让利”。

需要指出的是,商民罢市的心态,并非否定官府或推翻政权,并不触及政权的合法性。

他们既不是“革命”,也不是“叛乱”,只是一种“抗议”手段,只要官府稍作让步,他们就能心满意足。

真正被历史称为“义举”的,是五四运动时期的商人罢市。

1919年5月4日,为抗议北洋当局出卖国家权益、抓捕爱国学生的罪行,五四爱国运动在北京爆发。

《民国日报》、《申报》等报刊揭露学界、商界、新闻出版界等团体通电全国,要求释放学生、拒签和约、组织游行、抵制日货。

五四运动的消息传到上海以后,上海商人立即以各种方式,对爱国运动表示同情与支持。

在最繁华的南京路一带,商店不计成本,主动“休业”一天。

当学生抗议卖国条约,被北洋警察抓捕的消息传到上海后,商人们纷纷集会,最终决定用割肉放血的罢市,作为对北洋当局的抗争。

6月5日,震惊全国的上海人民三罢斗争(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学生罢课)在上海全面开展。

实事求是地说,北洋当局不怕学生罢课,怕的是商人罢市和工人罢工。

上海最先拿起了罢市的武器,它是“东南第一商埠,全国视线所及,内地商埠无不视上海为转移”,在上海表明立场后,全国各地纷纷响应。

罢市风潮迅速波及到其他城市,风起云涌的罢市风潮,引起了北洋当局的严重不安!

在得知罢市消息后,北洋被迫紧急决定,释放被捕学生,并立刻停止一切拘捕,撤回包围大学的警察。

上海军阀卢永祥对北洋当局抱怨:现在罢市业经三日,并闻内地如南京、宁波等地亦有罢市之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失此不图将成大乱”

当天津也出现罢市迹象时,北洋不得不认真考虑,关于惩办卖国贼的问题,即罢免曹陆章职务。

上海商学工报联合会开会时,商界代表公开发言:

放了学生还不够,想要我们开市,一不能签卖国条约,二要罢免曹陆章三人职务,移交法庭惩办!

迫于种种压力,北洋当局不得不罢免曹陆章三人职务,同时拒签巴黎和约。

在巨大压力下,北洋政府作出罢免卖国贼、拒绝在巴黎和约签字的决定,五四运动取得重大胜利。

在过去的观点里,商人“不惜血本”进行罢市,是碍于学生和工人的要求,是在员工的督促和压力下被迫实行。

但现在的观点里,我们应该承认,商人对北洋卖国求荣的不满,对摧残爱国学生的愤慨,以及商人的爱国良心。

当时党还没有诞生,商人们没有坚强的组织统一领导。

如果没有强烈的爱国热情,以及罢市到底的坚强信念,很难坚持这么久。

其次,上海罢市以后,北洋当局曾利用各种手段,用武力胁迫商人开市。

军阀卢永祥多次下令强迫开市,同时出动军警相威胁,叫嚣“不服者以军法从事”。

但即便面临种种威胁,商人们仍坚持罢市,这不能不说冒着天大的风险!

五四运动成功了,工人和学生们登上了历史舞台,党也被时代召唤出来。

但同样做了贡献的商人,也不该被历史遗忘。

最后,用一段史料结束本文。

五四运动期间,无数家理发店在门前贴出布告:国事如此,无心整容,请诸君不必光顾!

特例的猫
发现有趣有深度的世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