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正 课堂】打造养正课堂 促进专业成长—兴化市戴南中心小学校本教研活动常态化数学教研活动(十四)

文摘   2024-10-23 19:10   江苏  

促进专业成长

打造养正课堂

兴化市戴南中心小学校本教研活动常态化

数学教研活动(十四)

-校本教研-

集体备课和“养正课堂”骨干教师课堂教学展示活动是戴南中心小学的一项常规性工作,每学期单周各年级组,各学科由备课组长牵头组织集体备课,双周各学科骨干教师开展示范课,所有教师参与听课评课研讨活动。校本教研活动的目的旨在改善教学实践,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

本学期教研主题为:养正文化在课堂中的体现

课堂展示(一)


翟慧慧,中共党员,本科学历,毕业于扬州大学数学科学学院,中小学二级教师,兴化市小学数学第五期骨干教师研修班学员。热爱数学,注重自我提升,关爱学生,为人师表以身作则。

教育箴言:

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你会发现更多的美。




翟慧慧老师此次执教三年级上册《轴对称图形》。这是图形的位置与运动主题中的一节课,三年级初步接触,更加侧重于在操作活动中发现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因此翟老师借助身体中的对称-找眼睛的趣味互动吸引学生的兴趣,通过对蝴蝶、天坛、飞机图是否对称进行动手操作折一折验证,并进一步揭示出轴对称图形的定义,紧接着安排折一折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验证汇报是否是轴对称图形,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感受知识的发现过程,理解内涵并学会表达。其后安排了找轴对称图形游戏、剪纸任务以及挑战任务打孔一次多孔成型,通过观察、操作、想象,感受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体会学习的乐趣,促进空间想象力的提升。最后以生活中的对称美,鼓励孩子们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发现更多的轴对称图形。整节课层层递进,条理清晰,在操作想象中,有效发展学生几何直观能力。

课后研讨

叶新老师: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非常明确,始终围绕着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实践,理解轴对称图形的概念与特征。翟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围绕这一目标展开,通过丰富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深刻体会到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和美感,重点突出,效果显著。翟老师准备非常充分,实物轮廓图、平面图形、剪纸工具、互动游戏等,这些课前准备不仅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加直观的学习途径。

申燕老师:


本节课从对称的实物到轴对称图形,层层递进引导学生感受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在认识过程中,加强操作探究,引导学生通过实际的对折操作验证相关的判断,同时通过对“折痕”也就是“轴”的理解,将“轴对称”从“对称”概念中分化出来,促进空间观念发展;在剪纸环节,通过观察、操作、想象,感受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体验创造美的乐趣,促进同学们空间想象力的提升,加强几何直观培养;数学来源于生活,学生最初对轴对称的认知是从找眼睛的情境中产生的,经过一节课的操作探究学习,这种认识在一定程度上理性化了,最后又带着今天所学的知识观看生活中的对称美的视频,真正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韩炳辉老师:


翟老师教学目标很明确,所有的活动都是围绕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来展开的,在教学过程中,也非常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发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想法。无论是在小组讨论中还是在全班交流中,都给予了学生充分的表达机会,并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和积极性。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



课堂展示(二)


刘珊莉,毕业于江南大学,现任教于戴南中心小学,从教以来一直担任数学教学。

教育箴言:

你希望自己的孩子遇见什么样的老师,你首先就得成为这样的老师。




此次执教的是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简单的周期》,本节课在三年级学生已经学了《间隔排列》的基础上,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并营选合作学习的氛围,促使学生学会分享思维成果,优化解决问题的策略。因此,教学时首先从创设生活情境,从游戏环节导入,让学生感受到周期的优越性,激发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三种解题思路中找到最优的解题方法,并能够说明该方法的优点;另外根据算式,能够知道商和余数分别表示什么?根据算式你能判断第15盆花是什么颜色吗?进而让学生体会到周期规律与相关除法算式的内在联系。再通过自主探索,观察场景,让学生独立去尝试,并通过练习,加深对解题方法的理解,加深对周期规律的认识。在这一过程中紧密联系生活,让学生在运用知识解决生活问题中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积极的情感、态度,同时做到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体验出发。

课后研讨

李莹老师:


刘老师很注重学生学习主体性,让学生自主探究并发现排列规律,找出排列规律,确定排列周期。总结比较完善,分为有余数和没有余数两种情况,引导学生准确说出彩灯具体的排列规律。最后从生活中去寻找规律,联系实际。

翟紫雯老师:


《简单的周期》是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课程中的一节重要内容。这节课旨在引导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使学生能够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听了刘老师的课,我的感受如下:

①教学目标明确,贴近生活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非常明确,即通过具体情境引导学生发现和掌握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紧密结合生活实际,如通过国庆节小区门口摆放盆花的例子引入周期概念,使学生能够在熟悉的情境中感知和理解抽象的数学规律。这种设计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使他们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新知识。

②教学方法多样,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动手操作、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等,有效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学习。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摆放盆花,学生在实践中初步感知了周期规律,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此外,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的环节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也促进了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使他们在互动中互相启发,共同进步。

③注重策略优化,提升思维能力

本节课不仅关注学生对周期规律的认识,还注重引导学生体会和掌握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如画图法、列举法和计算法。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比较不同方法的优劣,帮助他们逐步优化解题策略,提升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④教学难点处理得当,突破有效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在于理解用除法计算的算理,特别是在有余数和没有余数的情况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教师在处理这一难点时,通过具体的例子和详细的讲解,使学生能够清晰地理解算理,掌握解题方法。此外,教师还通过小组交流和全班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并在交流中互相纠正和补充,有效突破了教学难点。

⑤拓展应用充分,体现数学价值

在课程的最后,教师设计了“活学活用巧设计”的环节,让学生用三种图形设计一个按周期规律排列的图形序列。这一环节不仅巩固了学生对周期规律的理解,还培养了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此外,教师还引导学生回顾和反思本节课的学习过程,帮助他们总结收获,提升学习效果。

本节课通过生动的情境引入、多样的教学方法、有效的难点突破和充分的拓展应用,成功引导学生探索并掌握了简单的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合作交流,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提升了他们的数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这是一节非常成功的数学课,值得借鉴和推广。

校本教研活动是一个全体教师参与的工作,也是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和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手段。在今后的教研工作中,我们继续研究教学与教法,探索新思路,携手共同进步。


文稿张    婷

编辑|崔小丽

初审孔    玲

终审|姚必学



兴化市戴南中心小学
提供教育服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