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爸的18岁》:“短剧+”模式开启精品化新篇,非遗文旅共绽华彩

文摘   2024-12-11 21:31   北京  

短剧《我和我爸的18岁》中,18 岁的林梓豪(柯博伦饰)因不满父亲(邱鼎杰饰)对英歌舞的痴迷,与父亲产生隔阂。一场意外他穿越到1993 年,恰逢父亲 18 岁。在与年轻父亲共同历经诸多事件后,最终理解父亲,自己也投身到英歌舞的传承与发扬之中。


英歌舞,流行于潮汕等地的‬一种糅合南派武术、戏剧等‬地方艺术为一体‬的民间广场舞蹈。


《我和我爸的18岁》每集10-15分钟,于12月3日在腾讯视频正式上线独播。该剧作为广电总局2024年“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第三批推介精品项目之一,同时也是2024年广东省原创网络视听精品项目库入选项目。其通过采用“短剧+文旅”“短剧+非遗”的创新模式,探索了短剧赋能文化传播的可行路径,提供了短剧精品化道路的新方向。



“短剧+非遗”

优质剧情赋能非遗文化传播




不同于非遗纪录片亦或者介绍非遗的短视频,短剧作为以剧情为核心的影视内容创作,讲好故事是根本。只有用有趣、有情节的好内容吸引观众,才能体现剧情赋能非遗传播的额外价值。

《我和我爸的18岁》并没有将整部剧情都围绕在讲述“英歌舞”相关的故事,主线仍然聚焦在父子亲情关系上,“英歌舞”仅作为剧集的线索起到贯穿全剧的效果。



从最开始林梓豪因英歌舞与父亲产生隔阂,到穿越过去遇到18岁的父亲,想办法让父亲放弃英歌舞,到逐渐开始理解父亲。该剧并没有设定套路的情节以呈现林梓豪的心理变化过程,而是通过一些细节将变化润物细无声地体现出来。


剧情中有一幕,林梓豪父亲所带领的“英歌舞”队准备和对家擂台比舞,以争夺上春晚表演的机会。一直以来对英歌舞十分反感的林梓豪看到这幕的独白却是“虽然我不懂,但是参加春晚也是蛮有意义的事情,人生嘛,偶尔疯狂又如何?至少,不留遗憾。”梓豪对父亲的态度变化,也通过独白巧妙地传递给观众。


此外,除了贯穿全剧的父子亲情和非遗英歌舞两条脉络外,剧情中还穿插了林梓豪利用自己来自未来的优势,在90年代创业赚钱的片段。例如,通过将当前爆火的盲盒营销思路转嫁到90年代的商品销售上,迅速清空大批滞销货物。同时剧情中还融入了90 年代初期中国股市扩张,林梓豪瞄准牛市带父亲投资的片段。丰富多元的情节,配合紧凑有逻辑的线索,以及贴切的时代背景,让短剧更精彩、更耐看。



“短剧+文旅”

精选文化符号助力城市文旅推广




《我和我爸的18岁》全剧在汕头取景拍摄,通过多元丰富的情节配合承载城市记忆的场景,实现以剧赋能城市传播,促进文旅推广的作用。


该剧中诸多场景选择了很多在潮汕有着悠久历史的地标。例如小公园,作为梓豪穿越时空关键地点,其宏大骑楼建筑群落,承载着百年商埠的历史厚重,彰显着独特建筑美学与深厚人文底蕴,让观众记忆深刻。


汕头小公园

又如乌桥岛,影片的往街景采撷于此。昔日工业辉煌余温尚存,古旧街巷、斑驳厂房,诉说着市井繁华与人情质朴。通过影片让我们重温岁月留给城市的痕迹,唤醒汕头本地人的文化记忆,也激发外地人的探索热情。


除了承载文化记忆的地标建筑外,影片中出现的当地美食也为城市文旅推广注入新动能。例如,梓豪在剧中给英歌舞队成员制作的粿条就是潮汕地区特色美食。汤粿条,把精选的稻米通过浸、磨、蒸、压,做成扁平长条,再通过热汤烩煮,佐鲜料、香辛,汤醇味厚,米香清甜。


汤粿条

“短剧+文旅”的创新模式,需要编剧和导演深挖城市特色,把能承载城市文化记忆的符号,如历史地标、特色美食、传统习俗等巧妙融入到剧情当中,通过情节推动、人物互动,让观众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城市的魅力,以此转化为观众线下旅游参观的动力。


短剧精品化

精致服化道助力短剧提档升级




短剧精品化离不开对细节的把控,在《我和我爸的十八岁》中,从演员的妆造、场景的布置、灯光烘托都能看出该剧对服化道的用心。


从服装上看,九十年代的风格被精准还原。父亲林佳旭身着的牛仔外套、水洗牛仔裤以及带有复古图案的T恤,一下子将观众拉回上世纪。而儿子林梓豪从现代穿越过去后,随着剧情推进,其现代风格的服装也逐渐换成了符合九十年代风格的服饰,像是简约的T恤、带有垫肩的蓝色西装外套等,这种服装的转变不仅展示了角色对新环境的适应过程,更让观众沉浸于时代氛围之中。



妆容方面同样可圈可点。该剧的女主角刘晓琪的妆容,淡淡的眼影、鲜艳的口红以及略显蓬松卷发,很好地复刻了九十年代女性的妆容特点。梓豪的妈妈陈嘉欣,黑色的直发配上粉白色的珍珠发箍以及珍珠耳环,加上清爽自然的面容,将90年代人的青春风貌展现地淋漓尽致。通过这些贴合年代背景和角色性格的妆造,让每一个角色都仿佛是从九十年代走来的真实人物,让观众更有代入感。



道具的运用也为剧集增色不少。街头的公用电话亭、张贴着明星海报的音像店、装满弹珠和小零食的小卖部货架、还有朋克磁带、舞厅的霓虹灯,每一个道具都承载着九十年代的记忆。


此外,整部剧的灯光主要以金色和红色为主,通过高饱和的色彩渲染给观众更强的视觉冲击。同时在后期滤镜方面也统一成暗黄色的复古色调,进一步强化了90年代的时空背景,增强观众的沉浸感。



结语




《我和我爸的十八岁》通过丰富的情节、精致的服化道、演员的真诚演绎让观众看到了短剧精品化的别样可能。在追求爽感的短剧市场,如何通过优质的剧情、精心的选景、细节的设计,让短剧不仅让观众看得爽,更能赋能文化文旅传播,产生社会价值,值得后续进一步探索。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转载请联系授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监制|王晓红

主编|包圆圆

副主编|肖凡

撰稿&编辑|陈家豪



视听沙龙
以深度案例记录视听行业发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