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赔偿款已经拿到了,法官,太感谢您了,这件事总算是解决了!"
近日,莲花县法院成功调解了一起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纠纷案件,化解了当事人之间的隔阂,有效维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1
案情回顾
2022年1月,王某在骑电动车经过李某家门口时,李某的儿子突然从屋内冲出,好在王某刹车及时,未发生碰撞。李某的母亲随即对着王某破口大骂,王某与李某母亲理论数句后,恰逢李某买菜回来。王某欲转身离去,却被李某径直揪住衣物并朝其头部挥拳数下,周边街坊邻居上前劝阻后,李某挣脱开来又再度冲向王某实施殴打。王某受伤后被送往医院诊治,伤情诊断结果为:其一,鼻骨骨折;其二,多处软组织挫伤。后经司法鉴定中心评定,王某的损伤程度系轻微伤。此后双方虽经公安机关处理并达成调解协议,但李某未依约履行,王某遂诉至法院。
2
法院调解
法官接收王某的诉讼材料后,即刻与李某展开电话沟通。起初,李某拒不认同王某所提出的赔偿诉求,其辩称王某当时险些撞到自己儿子,且随后又与自己母亲发生口角争执,自己因一时情绪失控而殴打王某乃事出有因,不应承担赔偿责任。鉴于此情形,法官迅速组织双方进行调解工作。围绕争议焦点,法官一方面安抚双方情绪,另一方面主动释法明理,积极营造调解氛围。最终,双方成功达成协议,李某当即向王某支付赔偿款 18000元,这场历时逾两年之久的纠纷至此得以顺利化解。
3
法官说法
在民事纠纷中,当自身权益遭受侵害,当事人应及时借助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如该案中,尽管双方曾达成调解协议,但一方不履行时,另一方有权通过诉讼途径要求强制履行。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往期精选
擅自把私家车变为网约车,保险公司赔不赔?不赔!
昔日老友起纷争 法理相融化矛盾
在借条上签名,是借款人还是见证人?
供稿|朱 涛
编辑|朱 婷
一审|王科清
二审|敖小凡
三审|李建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