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0
世界精神卫生日
- 共建共治共享,同心健心安心 -
在大学生涯的匆匆步伐中,我们往往被繁重的学业与生活的琐碎所困,从而遗忘了内心深处那份对平和与真正幸福的深切追寻。2024年10月10日是第33个世界精神卫生日,宣传主题“共建共治共享,同心健心安心”如同一道穿透日常喧嚣的温暖光芒。这一天意义非凡,它宛如深情的呼唤,促使我们在忙碌之余,停下脚步,倾听内心的声音。因此,让我们共同倡导学生与社会各界关注心理健康问题,共同关注自己与他人的心灵,筑起一道坚实的防线!
PART.01
什么是世界精神卫生日?
“世界精神卫生日”是由世界精神病学协会(World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WPA)在1992年发起的。其目的在于提高公众对精神卫生问题的认识,促进对精神疾病进行更公开的讨论,并鼓励人们在预防和治疗精神疾病方面进行学习、投资。
PART.02
精神健康的重要性
精神健康是健康和幸福的基础,也是个人有意义生活的基础。它不仅仅是指未罹患精神疾病,它是一个人思考、学习和理解自身情感及对他人反应的能力。精神健康是在环境中以及与环境的一种平衡状态。身体、心理、社会、文化、心灵和其他相互关联的因素都决定了这一平衡。身、心健康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精神健康对大学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关乎学习效率、学术表现,影响我们能否在压力下保持高效学习状态。同时,精神健康也决定着我们的社交能力与人际关系建立,是大学期间培养社交技能的关键。更重要的是,它关乎自我认知与成长,影响我们能否清晰认识自己,明确人生目标。因此,大学生应重视精神健康,学会调整心态,积极面对生活。学校也应提供支持,共同营造有利于精神健康的环境。
PART.03
影响精神健康的因素
影响精神健康的因素众多,简要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01
遗传因素
某些精神疾病可能与家族遗传有关,如抑郁症、焦虑症等。
02
社会环境
社会支持系统的缺乏、人际关系紧张、工作压力、经济困难、生活事件(如失业、离婚、亲人去世)等社会环境变化都可能对精神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03
生活环境
不健康的饮食习惯、缺乏运动、过度使用社交媒体、不良的睡眠习惯等生活方式因素也与精神健康问题有关。
工作压力、学业负担、人际关系紧张等,长期累积可能导致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04
文化环境
文化背景、宗教信仰、价值观、社会期望等也会影响个体对精神健康问题的认知和处理方式。
PART.04
保持精神健康
我们可以这样做
缓解精神压力,保持精神健康是现代社会中每个人都应重视的课题。以下是五点概括并描述的有效方法,旨在日常生活中有效管理压力,从而促进精神健康:
01
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规律的作息是精神健康的基石。保持固定的睡眠时间,确保每晚获得7-9小时的高质量睡眠,有助于恢复体力,提升情绪稳定性。同时,定时进食,均衡营养,避免过度摄入咖啡因和糖分,也是维护精神健康的重要一环。规律的生活习惯能帮助我们的身体形成稳定的生物钟,增强应对压力的能力。
02
培养积极的心态:
投身于自己热爱的活动中,如阅读、绘画、运动等,能带来极大的满足感和成就感。这些活动不仅转移了对压力的注意力,还促进了自我表达和创造力的发挥,有助于提升我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掌握一些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冥想、渐进性肌肉松弛等,也有助于我们在紧张时刻迅速平复情绪,恢复内心的平静。
03
建立良好人际关系: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于精神健康具有深远的影响。在家庭中,亲密和谐的关系能够为我们提供温暖、支持和安全感,成为我们心灵的避风港,有助于缓解压力,增强心理韧性。在社会上,广泛而健康的人际网络不仅为我们提供情感上的支持,还能为我们提供信息和资源,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在个人层面,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我们自我认知的深化与个性的成长,让我们学会倾听、理解和尊重他人,从而更加成熟和自信。
04
寻求专业帮助:
定期进行心理健康自评,了解自己的心理状态,及时发现潜在的心理问题。当感到焦虑、抑郁等情绪时,及时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进行心理咨询或治疗。
心理温度指南
●●●
①有适度的安全感,有自尊心,对自我成就有价值感。
②适度自我批评,不过分夸耀自己也不过分苛责自己。
③在日常生活中,具有适度主动性,不为环境所左右。
④理智,现实,客观,与现实有良好的接触,能容忍生活中挫折的打击,无过度的幻想。
⑤适度地接受个人需要,并具有满足此种需要的能力。
⑥有自知之明,了解自己的动机和目的,能对自己的能力做客观的估计。
⑦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个人价值观适应社会标准,对自己的工作能集中注意力。
⑧有切合实际的生活目标。
⑨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
能适应环境需要从而改变自己。
●●●
让我们携手共创一个更加和谐美好的社会,通过加强人际关系的建立与维护,共同促进精神健康的发展。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相信我们能够迎来更加充满阳光、希望和幸福的美好未来!
—END—
部分图文来源于网络
编 辑:贾 娜
校 对:贾 娜
审核教师:刘文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