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视会讯】Professor X|迷雾蓉城 会议回顾

健康   2024-11-25 23:30   北京  




Professor X|迷雾蓉城如期而至。今年夏天,会务组收到了来自200家医院的眼科同仁们超过 300 多例的精彩的病例投稿,经过层层筛选,共有10例精彩病例在会场进行了展示。本次大会有幸邀请到彭晓燕教授、俞素勤教授、张美霞教授丁小燕教授作为大会主持。

眼底影像迷雾重重,疑难探索行无止境

东南西北高手齐聚,且在蓉城拨云见日









大会精心策划了三大篇章:“眼底前沿”、“影像赏析”和“疑难探案”,目的在于共享AMD、DME、RVO领域的前沿动态,并对复杂的眼底影像案例进行深入探讨。这不仅为基层医生带来了诊断思路的启迪,还促进了学术界的交流与共识,共同领略了眼底学科的辉煌成果。






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惠延年教授作为大会主席进行了致辞,惠教授表示目前大家赶上了眼底影像和生物药品的新纪元。他通过学界对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认识由黄斑病逐渐过渡到脉络膜疾病这一例子,说明了影像学发展对进一步认识眼底疾病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改变着临床实践规则,包括了对生物药品使用的观察和保障。影像学逐渐向细胞水平发展,我们需要不断学习并且合理运用成像技术,揭示眼底病的本质,从而更好地服务临床实践。

随后,惠教授别出心裁,向大家展示了四位大咖主持人的学术成果,借此提出了对与会者的期望,他希望大家不仅仅听疑难病例、听诊断、听治疗。更多地是学习对于科学、对于眼科的热爱和钻研精神。



第一篇章

眼底前沿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张美霞教授作为东道主,从病理机制向与会者介绍了雷珠单抗作为经典抗VEGF药物的优势所在。她指出病理状态VEGF与Ang-2均会升高,雷珠单抗作为小分子药物,可以快速穿透以到达目标位置,达到降低VEGF及Ang-2水平的目的;此外,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及适应证的广泛性也是大家有目共睹的。


来自江苏省人民医院的张薇玮教授向与会者分享了DME的管理经验。张教授从基础研究的角度向与会者分享了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可能发生机制,视网膜内液和视网膜下液都会导致光感受器细胞的进一步损害,最终导致功能障碍(视觉障碍)。因而早期消除液体,控制水肿对于视力的预后往往十分重要。雷珠单抗作为小分子药物能快速穿透,因此对于DME早期水肿等消除意义深远。


来自北京同仁医院的陈春丽教授从RVO的病因、发病机制等角度向大家介绍了RVO疾病及其并发症,其中黄斑水肿尤为常见。雷珠单抗因其小分子、无FC片段的特性,能够双重穿透,快速有效治疗RVO。临床研究表明,雷珠单抗在治疗BRVO和CRVO时,能显著提高视力,减少渗漏,降低中心视网膜厚度。此外,雷珠单抗在各类长期研究中均表现出其对RVO的强效和安全性,因而有着很好的解剖学及生理学获益,也因其注射针数少而减少了患者的负担。



第二篇章 

迷雾蓉城之影像赏析

病例一:
见出以知入-观往以知来

来自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的王霄娜医生的一例恶性高血压导致的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的病例。从现象到本质,层层深入,抽丝剥茧,一步步发现患者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的病因是服用了能够刺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升高的索凡替尼。患者的病情通过后续停药得到了好转。

刘玮教授:

提醒了对于高血压相关眼底病变的警惕性,并强调了造影前测血压的重要性。

彭晓燕教授:

对王医生的病例提出了针对性的问题,包括高血压视网膜病变的分级和恶性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并认为该患者已进展到到急进性高血压性脉络膜病变。

张含教授:

对王霄娜医生所分享病例的影像资料之齐全予以了充分肯定。



王霄娜医生对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解答,并展示了该病例的影像特征,进一步强调了病例的典型性和教学意义。



病例二:
无“炎”以对

濮阳市眼科医院的丰晓鹏教授向大家分享了一例脉络膜脱离病例,综合各种体征和影像学表现,考虑患者脉络膜异常扩张与药物(他达拉非片)相关,该药物导致了局部组织及血管功能受损。从最初的炎性病变怀疑到最终的药物源性考虑,展示了丰晓鹏教授临床思维的转变和深化。

袁玲教授:

停用他达拉非后,患者的体征改善不明确,需要进行更为深入的排查才能明确具体病因。

郑东萍教授:

药物引起的相关改变多是双眼的,保持怀疑态度。

俞素勤教授:

倾向由药物引起,对侧眼PED在停药后PED改善;该药物是PDE5抑制剂,可引起脉络膜改变。

彭晓燕教授:

同意俞教授的观点,该病的导致由多种因素共同导致。


病例三:
峰回路转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雷春燕医生向大家分享了一例极具迷惑性的VKH综合征病例,该患者结膜水肿,同时伴有双眼视盘水肿和视盘旁视网膜小皱褶。最初诊断为双眼视神经病变,予以球后及局部激素治疗后症状缓解;完善造影检查后最终诊断为VKH综合征。

佘海澄教授:

这个病例在初诊时具有很大的迷惑性,随着时间的推移,患者的病情逐渐发展,不典型的表现慢慢变得越来越典型,这更支持了最终的诊断。

苏莉教授:

对于这类不典型的病例,早期的诊断和治疗决策往往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如果能够在早期就考虑到VKH等疾病的可能性,并进行相应的检查(如同时做FFA和ICGA造影),可能会更早地明确诊断,从而避免绕弯路和延误治疗。

张美霞教授:

肯定了雷春燕医生对病例保持了高度的关注和责任心,不断追踪病情,提出质疑,并主动寻求会诊,最终获得了正确诊断。同时强调了病史的重要性。

丁小燕教授:

鉴别诊断最便捷的方法是看OCT的脉络膜改变。


病例四:
屋漏偏逢连夜雨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鄢闻嘉医生向与会者分享了一例既往被诊断为CNV,多次接受抗VEGF治疗但是病情无改善的病例,通过基因检测及皮肤检查,确诊了该患者患有弹性假黄瘤。

张含教授:

肯定了鄢闻嘉医生对于病例的诊查之仔细;此外,张含教授指出虽然OCTA在很多情况下可以代替FA,但在高度近视患者中,FA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曹绪胜教授:

该病例是血管样条纹继发CNV,此外,全身因素也促使我们关注到该疾病。

丁小燕教授:

弹性假黄瘤导致的中动阻与栓子导致的不同,其发病机理主要是中小血管的钙化和变细导致慢性缺氧。因此,治疗时应针对这一发病机理进行。

彭晓燕教授:

要注意大血管的改变。

病例五:
追光寻影

重庆爱尔眼科医院的刘锐医生向大家展示了瓦登伯格综合征伴黄斑区神经上皮脱离的一例复杂病例。患儿的特殊临床表现和病史提供了关于疾病可能原因的线索。而停用生长激素后病情的改善则提示了治疗方向。然而,对于儿童近视伴发的圆顶样黄斑和视网膜下积液的吸收机制,仍需要进一步的随访观察和深入研究。

孙涛教授:

基因检测的准确性、生长激素使用与眼部病变的关系都值得进一步探讨。

张雄泽教授:

我们需要进一步探讨瓦登伯格综合征的眼部和眼外表现,以及生长激素在该病例中的可能作用。同时,我们也需要关注近视相关的黄斑病变,并加强对这类病变的认识和管理。

彭晓燕教授:

鉴别瓦登伯格综合征和白化病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表现、基因检查结果以及眼底改变等多个方面。同时,对于黄斑下液的形成和生长激素的关系也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丁小燕教授:

白化病患者没有黄斑、眼球震颤、虹膜异色均匀。该患者值得深入讨论和随访。

病例六:
膜之谜团

来自长沙爱尔眼科医院的陈娟医生分享的是一例视网膜色素上皮单纯错构瘤继发黄斑前膜,该病例的特殊性,为大家提供了更多关于视网膜色素上皮单纯错构瘤以及黄斑前膜等疾病的认识。

苏兆安教授:

牵拉是否为陈旧性病变?病灶是否一定与肿瘤相关?

俞素勤教授:

应该更加注重鉴别诊断,也可以补充病理资料。

彭晓燕教授:

应在病史中补充提及。

张美霞教授:

需要在辅助检查中证明RPE层的完整性。

丁小燕教授:

单纯错构瘤及联合错构瘤发病机理中,血管不参与其中。


第三篇章 

迷雾蓉城之疑难探案

病例七:
黄斑液体为哪般

山东省鲁南眼科医院的肖静教授为大家带来一例疑难黄斑水肿病例。该病例经过详细问诊、仔细查体,完善检查,最终被确诊为急性渗出性多形性副肿瘤性卵黄样黄斑病变(AEPPVM),患者接受免疫治疗后,眼部症状迅速消失,视力恢复良好。

石璇教授:

该疾病稀有且复杂,肯定了肖静教授诊断的敏锐性。

魏为教授:

除了OCT特征外,多发性的、广泛的EZ带增厚也是该病例的一个重要特征。

张美霞教授:

作为副肿瘤综合征的一种,AEPPVM只是其中的一部分。现在癌症病人非常多,新的肿瘤治疗药物也特别多,这对眼科来说是一个挑战。

俞素勤教授:

不知道原因并不意味着永远找不到原因,未来可能会发现新的病因,甚至感染因素也可能造成这种病变。


病例八:
像雾像雨又像风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梁玲玲教授为大家分享了一例因双眼视物模糊一周来医院就诊,经过详细的眼部查体和一系列检查,最终诊断为双眼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的青少年男性患病病例。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的使用缓解了疾病的进程。

宫媛媛教授:

LCH在诊断上有时会造成很多迷惑性,容易与其他疾病混淆,如伪装综合征等。确诊LCH主要依赖于病理检查,需要观察到特异性的细胞以及免疫组化中的CD1a和CD207阳性。

彭晓燕教授:

见过两例LCH病例,都是小孩,且都是眼眶和眼睑的病变,伴有巩膜的病变。

丁小燕教授:

很多疾病对激素治疗有效,并不能直接断定与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LCH)有关。


病例九:
行路难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的李春花医生以李白的《行路难》为引,通过三个病例的展示,探讨了视网膜血管异常的复杂性和诊断挑战。三个病例的诊断分别为视网膜静脉迂曲、视网膜小动脉迂曲和视网膜动静脉迂曲。强调了视网膜血管异常的治疗需根据具体疾病类型制定。

王玉萍教授:

在诊断过程中,我们应充分考虑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和各项检查结果,并排除所有可能的疾病。同时,对于罕见的视网膜血管异常,我们还应关注其他脏器血管是否受累,并进行必要的检查。

俞素勤教授:

需要注意有无全身系统血管异常的问题。FA的检查也十分有用。

彭晓燕教授:

应该叫做行路弯。

张美霞教授:

好的眼底的影像会让你记忆终生。

病例十:
迷雾寻踪:一例眼部首发淋巴瘤

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的许懋医生为大家带来了一例几经波折最终确诊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且累及眼部形成脉络膜淋巴瘤的病例。许医生对该病例进行了思考,对于眼部病变,应进行全面而深入的检查,以排除潜在的系统性疾病。同时,对于淋巴瘤等恶性肿瘤,应提高警惕,及时转诊至相关科室进行进一步诊断和治疗。

张雄泽教授:

在分析视网膜脱离的原因时,脉络膜是否增厚是一个关键的体征。

孙祖华教授:

OCT作为一种无创且快捷的检查手段,能够为我们的诊断提供重要线索。同时,即使是正常的结果也应该展示出来,以便更全面地评估病情。

张美霞教授:

更倾向是淋巴瘤引起的。

彭晓燕教授:

淋巴瘤像该病例的早期改变,噬血细胞综合征像晚期改变。



总结


彭晓燕教授总结了本次病例汇报中的高频关键词,如“脉络膜增厚”、“视盘水肿”等,强调了眼科医生在诊断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几个关键点,包括全身状况的评估、眼底全面检查的重要性、影像解读的深入性以及对新药副作用的认识。最后,彭晓燕教授对诺华平台表示了感谢:感谢诺华搭建的学术平台,为医生提供了交流和学习的机会,希望医生们能够利用这个平台,不断提升自己,共同推动眼底病影像学的发展。












审批码LUC0034164-78947,有效期为2024-11-15至2025-11-14,资料过期,视同作废



视远惟明 · 惟视眼科
及时,权威的眼科资讯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