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膜下异物是门诊常见的眼部疾病。然而,本期惟视诊室的患者,结膜下异物竟在一夜之间消失不见,是怎么回事呢?
病情介绍
患者男,33岁,因昨夜无明显诱因出现左眼拉扯和跳动感就诊。就诊时,患者诉眼部不适感已消退,并提供了一张症状发作的眼部自拍照。照片显示患者左眼结膜半月皱襞下方向角膜缘延伸的一不规则蛇状凸起,伴有局部结膜充血。追问病史,患者诉5年前有一晚左眼曾出现类似的症状,外院就诊诊断为“过敏性结膜炎”。近期曾伴有左脸肿胀、麻木和左手肿胀,持续几天后症状消失。患者是一名旅行护士,10年前从尼日利亚移民过来。
眼部检查:裂解灯检查未发现任何结膜充血、异物,或其他如照片中所示的异常。左眼裸眼视力为20/20,眼球运动正常,眼压正常,眼部感觉正常。散瞳后眼底未见异常。血常规显示嗜酸性粒细胞计数轻度升高。
?
病情分析
这名尼日利亚患者有左眼跳动感,照片显示结膜螺旋状抬高,手背间歇性肿胀,最有可能的诊断是罗阿罗阿丝线虫感染。罗阿罗阿丝线虫也被称为非洲眼虫,是一种丝状线虫,由西非和中非特有的叶蝇属的日叮咬蝇传播。被感染的苍蝇叮咬后,丝虫幼虫进入成虫皮下组织并发育成熟,成虫排出微丝虫,迁移到脊髓液、尿液、痰和外周血中。大多数感染是无症状的,但部分患者可能有以下典型的症状:四肢迁移性血管性水肿、成虫迁移到结膜下间隙。
因此,该患者下一步应该进行外周血涂片,用于物种鉴定和微丝虫病定量测定(选项B)。应在上午10点到下午2点之间抽血,这是微丝虫从肺部迁移到外周循环的时间段。二乙基卡马嗪是一线治疗,其能够根除微丝虫和成虫,而经验治疗(选项A)可在线虫快速死亡过程中导致强烈的炎症反应。由于微丝虫的血液浓度大于8000/毫升就会有致命脑病的风险,因此建议在二乙基卡马嗪治疗前先测量浓度。与盘尾丝虫病合并感染的患者使用二乙基卡马西嗪治疗有导致视力丧失和失明的风险。因此,在来自尼日利亚等流行地区的患者中,应在治疗前使用血清学检测(选项C)来排除盘尾丝虫病,但这应在外周血中发现微丝虫病之后。手术从结膜上切除成虫(选项D)可以治疗局部症状,并有利于物种鉴定,但对于诊断和使用抗寄生虫药物治疗来说并不是必要的。
患者预后
Wright和Geimsa染色外周血涂片显示微丝虫病(1000/mL)具有罗阿罗阿丝线虫的特征形态。患者服用阿苯达唑治疗,其仅对成虫有效,通过减少微丝虫病的脱落来减少微丝虫病的负荷。盘尾丝虫病血清学结果为阴性,给予二乙基卡马西嗪治疗。三周后,患者病情未复发,眼部检查未发现成虫。
文献来源:
https://jamanetwork.com/journals/jamaophthalmology/article-abstract/2809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