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眼底大咖再相聚— “翰林苑中日眼底病沙龙”于11月3日在沈阳成功举办。本次会议有幸邀请到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许迅教授和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马小力教授担任特邀嘉宾,日本九州大学Prof. Sonoda Koh-Hei和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张含教授担任大会主席,陈有信教授、赵博军教授、马翔教授、丁小燕教授、刘晓玲教授、余洪华教授、苏莉教授、胡博杰教授等中国和日本共28位眼科名家及线上线下近千位眼科医生们齐聚一堂,共享学术盛宴。本次会议汇聚了中日两国的顶尖专家与青年才俊,通过专题演讲、病例讨论、辩论等多种形式,深入交流眼底病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与临床经验,共同探讨未来发展方向与挑战。
中国主要眼底疾病诊疗现状及发展
呼吁全体眼科医生为将主要致盲性眼底病筛查纳入国家医疗服务项目而努力!
DME的达标治疗
来自神户大学的Sentaro Kusuhara教授首先为我们带来了题为“DME达标治疗”的精彩演讲。糖尿病一旦发病就会对于患者眼底产生影响,引起眼底神经和血管的病理性改变,且这种影响会伴随患者终生。因此,Sentaro Kusuhara教授认为对于糖尿病性眼底病变早期干预和持续性治疗是十分重要的。
在DME患者中,黄斑区域积液的体积与患者视力显著相关,水肿的持续存在会导致较差的视力和功能预后。Sentaro Kusuhara教授提出对于视网膜积液的控制可能是DME治疗的合理目标。而KESTREL和KITE临床研究第100周的结果表明布西珠单抗具有改善视力、快速且持续消退视网膜积液的效果,相对于对照组显著减少了患者的注射次数,是DME控制的理想药物。
所谓达标治疗,就是围绕事先预设的治疗目标,适时调整治疗方案,最终达到疾病治疗目标的一种治疗策略。对于如何实现DME的达标治疗,Sentaro Kusuhara教授为我们介绍了由神户大学开展的一项真实世界研究,在既往其他抗VEGF治疗DME的短期临床研究基础上,研究者们继续对27只患眼进行随访。结果发现在第12个月时,9只眼无法维持使用其他抗VEGF治疗,其中44%改用布西珠单抗进行治疗。Sentaro Kusuhara教授为我们分享了改用布西珠单抗的患者随访结果,对于其他抗VEGF治疗后无法改善甚至加重的DME,布西珠单抗治疗可快速改善眼底解剖结构,且效果可长期维持(长达25个月无需额外治疗)。
Sentaro Kusuhara教授的精彩分享后,赵博军教授对于布西珠单抗控制视网膜积液的有效性等问题进行了提问。Sentaro Kusuhara教授表示,布西珠单抗是很强效的抗VEGF药物,是目前控制眼底积液的最有效药物之一。赵博军教授则认为目前业界内更关注眼内注射药物的不良反应问题,而布西珠单抗在目前的研究结果表现出来的安全性值得肯定。
2024年EURETINA大会前沿速递与BEST研究
来自广东省人民医院的余洪华教授为我们分享了刚刚结束的2024年EURETINA大会的热点议题。余洪华教授还介绍了广东省人民医院牵头开展的BEST研究,该研究是评估布西珠单抗治疗持续性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有效性与安全性的单臂临床研究,纳入6个月内确诊,20周内接受≥3次抗VEGF玻璃体腔内注药,CRT≥320μm的DME患者。
研究结果显示,相比基线,布西珠单抗第1针术后1周、6周,CRT平均降幅分别为200.7μm和172.7μm;CRT减少≥50μm患眼比例为88%和82%;BCVA分别平均提升5.7和4.8个字母;BCVA提升≥5个字母研究眼比例分别为40%和53%。难治性DME术后1周内明显消退,6周仍能维持且好转,视力显著提升(强效+长效)。
布西珠单抗2针术后,所有研究眼CRT较基线下降≥100μm,中央视网膜厚度均恢复正常(CRT<300μm);所有研究眼BCVA均提升≥5个字母。
其中,余洪华教授重点介绍了此次大会公布了TALON开放式扩展研究的56周结果。而TALON开放式扩展研究是一项针对布西珠单抗治疗nAMD T&E方案(最高20周间隔)的IIIb/IV期单臂扩展临床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布西珠单抗用于nAMD T&E可以实现长间隔给药,表现出总体良好的获益/风险特征,为nAMD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选择。
此外,余洪华教授还通过病例向我们展示了布西珠单抗对于难治性nAMD的治疗效果,1针注射即可快速消退顽固水肿,并长时间(3个月)保持疗效。
对于余洪华教授的演讲,多位专家学者进行了热烈讨论。马翔教授针对布西珠单抗对于传统抗VEGF药物的优势进行了提问。余洪华教授表示,初步的临床试验结果显示布西珠单抗对于难治性DME和难治性AMD有很好的效果,其分子量小的特点能够实现对于视网膜组织更好的渗透性。Sonoda教授则对该系列研究的结果表示肯定,他认为布西珠单抗作为小分子药物更容易被视网膜吸收,其在其他疾病中的治疗效果值得期待,未来的研究方向可以着眼于寻找更多的靶点。最后,张含教授询问了布西珠单抗的安全性问题。余洪华教授表示目前的研究结果中布西珠单抗显示出了很好的安全性。
在上半场的会议中,还有多位专家进行了分享。Yawata教授介绍了通过人体样本分析对于眼部炎症性疾病的解读,她表示分析技术的最新进展使从人体样本中获得大量信息成为可能,可用于评估眼部疾病状况,包括眼部炎症概况和病原体等,有助于了解发病机制,寻找指导治疗的生物标志物,以及新的治疗靶点;孙鹏教授介绍了原发性玻璃体视网膜淋巴瘤(PVRL)诊疗中所面临的挑战,他表示PVRL具有临床非特异性,需要结合多种辅助检查,如细胞因子检测,流式细胞术,基因重排和遗传分析等进行诊断。目前仍旧缺乏关于PVRL治疗的随机对照试验,联合甲氨蝶呤靶向治疗可能是有效的治疗方法。各位大咖学者的演讲从多个角度为我们阐述了眼底疾病诊疗最新的进展和热点问题。接下来的下半场议程中则安排了精彩的病例分享和辩论。
布西珠单抗治疗伴有PED的难治性PCV
孙祖华教授为我们介绍了真实世界中一例布西珠单抗治疗伴PED的PCV的病例。患者在接受康柏西普、传统抗VEGF药物治疗后,病情控制效果不佳,眼底病变持续进展。后改用布西珠单抗,第一次注射一周后即出现黄斑区CRT厚度明显下降、息肉样病灶变小、SRF减少、PED消失,右眼BCVA提升,且改善效果可长时间维持。后由于疫情等原因改用传统抗VEGF药物,均不能维持眼底解剖结构的改善。期待布西珠单抗的上市能够为该名患者的病情提供更好的解决办法。
案例分享后,刘晓玲教授表示目前很多患者不能得到合适的药物治疗,更多更好的药物的研发可以为患者提供更多的治疗选择。
在下半场的会议中,苏莉教授分享了一例脉络膜淋巴瘤病例,介绍了对于VKH样病变的鉴别诊断,强调了临床工作中不能忽视传染性疾病导致的眼部病变;胡博杰教授介绍了玻切治疗DME的病例,向我们阐述了一种治疗DME的外科学角度;杨波教授介绍了一例视网膜转移癌,为我们展示了视网膜癌转移的临床特征以及诊断的难点。
在精彩的病例分享和讨论后,大会还安排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辩论赛,辩题为DME治疗中应选择传统抗VEGF治疗还是新一代抗VEGF药物。
正方观点认为DME治疗推荐使用传统抗VEGF药物,以雷珠单抗为代表的传统药物对于DME的治疗效果有充分证据,能够明显提高视力,且具有安全性。刘鹤南教授表示传统抗VEGF药物无论在RCT研究中还是在真实世界研究中其效果均得到了证实。在临床实践中,传统药物使用较多,医生经验更为丰富,针对DME不同的细化亚型可以采用不同的治疗策略。安良宝教授表示“抗VEGF咏流传,雷珠单抗恒久远”,传统抗VEGF药物对于视力的改善效果在目前的临床试验中还没有被突破,且安全性能够得到充分保证。何健教授从抗VEGF药物的发展历史切入,认为“守正才能创新”,传统药物经历了长时间的考验,应该更加充分地让传统药物发挥其价值。
反方观点则认为DME治疗推荐使用新一代抗VEGF药物。以布西珠单抗为代表新一代抗VEGF药物具有更高浓度、更好的视网膜渗透能力、作用效果持久等特点,实现了快速起效、长期获益;恢复结构,减少波动;长治疗间隔的目标。刘东宁教授表示新一代抗药物能够满足目前抗VEGF未被满足的需求,不能因为IOI共性问题而放弃VEGF治疗更优获益的探索。孙雅彬教授表示新一代抗VEGF药物在试验中表现出了非劣性的效果,但是随着使用量的增加和更多的临床试验开展,其有效性可能有新的突破。而且新一代抗VEGF药物提高注射间隔时间,减少了药物注射次数本身就是对于安全性的进一步保证。郑轶教授表示新一代抗VEGF药物可能会减少难治性DME的出现,反而节约了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其关键在于医生观念的转变,新观念能够驱使新药物更加广泛的使用。
赛后张含教授表示对于DME药物的选择要对效果、成本等多方面进行考量。在规范使用传统药物进行临床治疗的当下,对于难治性患者新的药物、新的靶点、新的治疗方案是十分必要的。
本次翰林苑中日眼底病沙龙汇集中日专家共话眼底疾病诊疗前沿进展,促进了双方之间的学术交流和合作。期待布西珠单抗等新的药物研发为眼底疾病患者提供更多更好的治疗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