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时针拨回128年前。1896年,加拿大医学博士罗维灵等在此创办博济惠民医院,现为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以下简称“新医一附院”)院史馆。时间如白驹过隙,当年的小楼旁,挺立着一座座高耸的现代化病房。医院横跨三个世纪,经过不断拼搏进取、改革创新,如今已经由一个西医诊所发展成为豫北地区规模最大、功能齐全的省直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医院现占地310亩,建筑面积40.6万平方米,核定床位4100张,连续5年蝉联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国考)A等级。
128年的发展过程中,“改革创新”四字已融入新医一附院的骨血。医院紧跟时代脉搏,持续在技术、管理、人才、服务等维度改革创新,在复杂多变的形势下不断焕发出新的活力,推动医院稳健前行。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慢进则退,唯有思变,方能通达。改革的按键一旦开启,发展的脚步就不能停下。”2022年12月,新医一附院党委书记宋元明在全面深化改革工作动员会上发出号召,按下改革启动键。随后,新医一附院以深化医疗改革为目标,牢牢把握巩固提升医疗质量与安全主题,增基础、补短板,强弱项、提服务,让群众少花钱、看好病,高效打出改革“组合拳”,啃下了一批“硬骨头”,不断推动全面深化医改走深走实,呈现出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的良好态势,逐步探索出一条公立医院改革发展的新路径。
2024年7月,重大历史机遇悄然而至。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如何将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向纵深推进?如何为建成健康中国、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如何为中国式现代化筑牢健康根基探索经验?新医一附院党委决心突破重重阻力,闯出一条改革新路。他们精准研判医疗行业未来趋势,探索实践医院高质量发展新理念,以解决老百姓看病就医最关心、最现实、最直接的问题为根本,推出了一系列全面深化改革的措施。
如今,医院的整体管理效率大幅提升,服务质量明显改善,职工的工作热情空前高涨。无论是门诊大厅还是病房,无论是医护人员还是后勤人员,每个人都充满了干劲和责任感。就连停车场的保安师傅都展现出前所未有的贴心,主动引导患者家属,将车停到合适的位置。这些变化,都是医院推进“大部制”改革成效的缩影。
为充分发挥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促改革、保落实的“红色引擎”作用,医院党委坚持精简高效原则,重构管理部门组织框架,优化业务相近、职能交叉的部门,变组织外沟通为组织内沟通,聚力提升管理效能,进一步释放发展活力,自下而上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
“大部制”改革的重点是行政,先后整合了医院原有的46个党政管理等部门,压减重组为12个大部门、12个业务管理机构;在业务上,为适应学部制改革需要,结合医院属性,成立8个院中院、1个国医堂、7个学部;新成立13个基层党组织,保留滑县分院党政机构。
“医院之前有100多个科室,当时科室有问题,需要别的科室协助,都是科室之间协调;现在相近的科室合成院中院,再有问题,就是部门内部协调。院中院的所有科室,天天见面,信息畅通,资源共享,沟通起来非常便捷、高效。一个招呼,人就来了……”新医一附院胸科医院院长赵宝生说。
同时,为更好地提高工作效率,及时解决临床科室各环节存在的问题,由党委书记、院长分别带领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到各临床科室开展书记、院长大查房活动。活动围绕“一看、二听、三汇、四解”四步法开展,通过实地查看、现场访谈、反馈汇报、督导解决的方式,对医院党委行政决策部署落实、科室文化、医德医风、意识形态、学科建设、医疗质量和安全等进行全方位覆盖式的检查,第一时间了解并解决临床科室发展问题,还开通了书记、院长信箱,设置了接待日等,采取“马上办”“13710”等督查督办工作机制,把问题清单转化为行动清单,进一步提升了医院管理效能,改善了患者就医体验。
在院中院科室主任的设置上,医院党委为破解之前常见的党建、业务“两张皮”问题,通过强组织优队伍、建机制强保障、强化示范带动抓实抓好“双带头人”培育工程,进一步增强了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目前,临床医技科室主任兼任支部书记的比例达到95.3%。除了这些措施,新医一附院还出台了《目标考核实施办法》《科级(中层)干部能上能下实施细则》等一系列办法,实施干部调整常态化。机制创新如同一股清泉,激发了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使每位职工都感受到了无形的鞭策与奋斗的动力,更让整个医院焕发出了勃勃生机与活力,形成了你追我赶、竞相发展的良好氛围。
通过以上举措,进一步明确了医院党建工作思路,压实了党建工作责任,医院干部职工特别是广大党员自觉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意志更加坚定,行动更加坚决,激发了医院基层党建工作活力。目前,医院申报“一支部一特色”党建品牌10项、教育系统党建创新项目2项。
提升群众满意度和就医获得感始终是该院的不懈追求。2024年,为提升医院综合管理水平和运营效率,医院首期“精益医疗绿带实战班”开班,成立了28个工作专班。
为聚焦管理融合、优化流程,医院在精益管理上下足功夫,进一步完善运营管理体系、重建绩效考核评价体系、改进医疗服务流程等,推动医院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精益化,实现提质、降耗、增效管理目标。
医院聘请了国内精益项目管理团队进驻医院,筛选出25个项目,进行精益化培训。从门诊到病房再到出院,全流程覆盖,简单说就是“患者怎么方便、医院就怎么改变”。新医一附院在就医环节、智慧结算、预约挂号、床旁结算等方面持续为患者减负,多个部门积极联动、优化流程,利用信息化手段,迅速打通医院智慧服务的“最后一环”。
拿“如何优化门诊等待时间”来举例。首先,通过流程创新与再造,精简患者的就医流程,消除不必要的等待及重复操作,同时引入智能化的自助结算系统、提供多元化支付方式和自助报告打印终端,大幅度缩短挂号、缴费、报告获取等环节所需时间;其次,依托对患者需求的精准洞察与个性化服务的设计,持续优化医院内的自助服务设施及移动医疗平台(如手机APP与官方微信公众号)的功能模块,运用大数据技术对预约挂号流程进行深度优化,从而有效提升预约就诊占比,并赋予预约患者优先就诊权,提升患者就诊体验;第三,实施动态流量监测,当候诊人次大于20人时及时启用第二诊室,以平衡门诊量,将患者平均候诊时间成功控制在30分钟以内。上述一系列精益管理举措的落地实施,进一步增强了医疗服务的整体效能。
再拿医院实行“全院一张床”管理模式这个典型案例来说,由原来的“患者跟着医生走”,转变为“医生跟着患者走”,患者住院不再受科室、病种等条件限制,专科医生每天“跑腿”到患者所在的病区落实查房等诊疗工作,护理按照全科型护理规范化操作,让跨病区患者享受与本病区患者同等的医疗服务,真正做到“患者走到哪,服务就到哪”。“全院一张床”模式实施后,患者来了就可以住院,实现了“零等待”。
在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像这种打破传统管理理念,扭转思想,适应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微改革”,比比皆是。
改革之前,就医缴费时,家属还需要楼上楼下来回跑、排队等;改革之后,患者及家属可直接智慧结算、床边结算。
改革之前,慢性病办理还需要跑东跑西找人签字、交材料;改革之后,慢性病办理填完材料,线上办理即可。
……
患者的每一件小事,对于医院来说都是一件大事。医院始终聚焦急危重症和疑难杂症,进一步完善质量安全体系,不断提高医疗服务品质。在这个过程中,推广了多学科诊疗模式(MDT),建立了100余个MDT学科团队;开展了国家级、省级新技术共计229项,限制类技术近60项,持续提升医院发展的核心动力,显著提高诊疗水平和服务品质,让患者就医更加便捷、高效、满意。
教学科研是医院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引擎。深化改革以来,医院科技创新硕果累累。2024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布,新医一附院获批多项基金资助。
新医一附院以现代化的“研究型大学医院”建设为目标导向,坚持“守正创新、全面覆盖”的发展思路,积极抢抓新时代医学研究的发展机遇,坚持“目标导向”和“自由探索”两条腿走路,加强顶层设计,开展有组织的科研。通过出台一系列措施、政策、制度,为科研人员减负赋能。持续加大科研投入,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在项目实施、经费管理等方面给予“简政放权”,充分尊重科研人员在科研方面的“自主权”。首先,不断加强基础研究与临床医学的融合发展。通过前期报名、初步遴选、学科对接等相关选拔程序,聘任新乡医学院9位高层次人才为医院“双聘教授”,为推动医学协同创新,助力学科建设及医院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活力。其次,加强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充分发挥科研骨干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促进科研成果的产出,医院遵循“自愿申请、协议聘用、考核管理、优胜劣汰”的原则,选拔了11名PI(PrincipalInvestigator),这一举措是以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为载体积极探索通过跨学科方式整合资源的一次实践,是医院在科研领域履行附属医院职责和构建“研究型大学医院”的关键一步。第三,重视医、教、研的深度融合,将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放在重要位置。与驼人集团共建了联合创新基地,让实验室和临床学科实现紧密结合,构建从基础到临床、从临床到成果、从成果到转化的深度合作。
这两年来,新医一附院在对标国际国内前沿、提高合作交流的广度深度上下大功夫。邀请到于金明院士、张文宏教授等大咖来院交流;聘请国际、国内知名专家为特聘教授;与加拿大白求恩医学发展协会等国内外10多家医疗机构建立合作联系;为省内外医学同仁持续搭建高水平、高层次的学术交流与创新平台,承办了如平原国际论坛等近30场大型学术会议。医院共获批建设省级、市级科技平台58个,国家自然科学立项5项,国家级、省部级、市厅级科研立项170项,国家级、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医学重点(培育)学科数量都得到了显著提升。
人才强院,新医一附院大手笔不断。2023年以来,新医一附院将“人人爱才、人人惜才”“引培留用考人才生态链”作为党委的重要决策部署,用最大的诚意呼唤人才,用最优的政策吸引人才,用最好的环境培养人才,让高层次人才更有归属感、获得感、幸福感。
人才是医院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是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为了引来更多“金凤凰”,新医一附院大力冲破一切妨碍人才成长的思想观念,坚决革除一切束缚人才施展才华的体制障碍,着力改变一切影响人才干事创业的不良风气。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对外优化人才引进机制,对内强化青年人才培育,改进人才考核评价机制、创建一流人才生态,栽下众多“梧桐树”,全方位做好人才培育工作。
为了拓宽人才引进路径,出台了《银发计划实施方案》《实用人才引进管理办法》等人才引育政策及制度十余项,落实了高层次引进人才的薪酬、科研配套设备及住房补贴等优厚待遇。同时设置了技术主任、特聘教授等柔性引进政策。
除了外部引进,新医一附院还实施“靶向育才”计划,与多家医院签署全面合作协议,共享医疗资源、联合培养人才、共建科研平台等。近两年来,选派200余名医护人员及行政人员赴国外或省内先进医疗机构学习进修。
实施“名医培养计划”,各临床医技科室根据学科建设、专业发展情况制定规划,确定培养目标,建立“名医培养计划”人才储备库,对入选人才医院在科研课题申报、成果评审、评优评先等方面给予优先支持。
为了培养医院内部人才,鼓励员工进修,医院对相关政策进行适度调整。举例来说,之前员工脱产攻读博士,医院的工资、福利等基本会停止,导致一些员工有顾虑,迟迟没有攻读博士。全面深化改革后,新医一附院出台《攻读博士管理学位管理办法》,在员工攻读博士期间,医院依然会保留员工一些福利,发放生活费等。
作为豫北地区最大、拥有百年历史的省直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新医一附院让卫辉本地50万百姓真正享受到实实在在的“健康红利”。
医院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进行优质医疗资源的扩容,积极打造“一院多区”的新发展格局。在县级医共体的基础上,2023年,卫辉市人民政府和新医一附院签订《联合建设紧密型医联医共体协议书》,新医一附院充分利用医院优势,在卫辉市政府的支持下,成立卫辉市医疗健康总医院,托管了卫辉市人民医院、卫辉市中医院、卫辉市妇幼保健院、卫辉市华新医院4家市直医院及16个乡镇卫生院、458个村卫生室,形成“省、县、乡、村”四级紧密型医联医共体。托管后,一方面,让优质医疗资源向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下沉,专家定期坐诊,让更多患者在“家门就能享受到上级专家的优质医疗服务”;另一方面,组织各成员单位骨干分别至新医一附院临床科室进修,提高基层医生诊治常见病、多发病和急救服务能力。
“医联医共体‘卫辉模式’的实质是充分利用新医一附院在卫辉这一特殊优势,形成以三甲医院专业优势带动四级融合的医联医共体,让县域医疗技术水平提升起来,分级诊疗真正实行。”卫辉市副市长孙俊娅说,最终目的是让老百姓在家门口、低费用享受到高质量、高标准的医疗服务。
除推进“医联医共体”建设之外,医院还加快推进河南省区域医疗中心施工建设、经开院区等建设,统筹“一院多区”,构建医院发展新格局。
2023年以来,新医一附院吸引24家基层医院加入专科联盟建设单位,并制定了专科联盟成员单位专科医师培训制度和计划,组建骨干技术团队,通过集中培训、进修学习、手术演示等多种方式开展培训,全面提升专科医师整体业务素质,满足豫北地区人民群众卫生健康需求,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
博济仁心,文以化之,文以铸之。医院秉承“医疗服务以患者为中心,医院发展以职工为核心”的宗旨,积极打造有温度的医院,提供有关怀的医疗,培养有情怀的医师,提升患者满意度、职工幸福感。
2024年年初,新医一附院党委提出了“懂、暖、实、闯”四大文化体系建设。具体而言,就是向内共情的“懂文化”,懂你懂我、医患一家亲;向外发光的“暖文化”,做有温度的医院;向下扎根的“实文化”,落地落实、马上办;向上生长的“闯文化”,转型跨越、闯出新天地。其中,“实文化”是基础,“懂文化”是前提,“暖文化”是促进、延续,“闯文化”是深化与升华。
“‘仁心仁术、博济惠民’是新医一附院的院训,也是办院初心。当下,医院要构建‘三层六柱’的精益文化和精益管理体系,以文化建设促进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的提升,使医院各项医疗工作更加规范、更加科学。”2024年,新医一附院党委结合新乡医学院“三层六柱”的建设理念,提出了医院的“三层六柱”理念,再次用文化“软实力”涵养医院高质量发展“动力源”。
为进一步发挥院史红色资源的宝贵作用,医院积极推进院史博物馆创建和申报工作,丰富院史馆馆藏。2024年9月,医院为纪念新乡医学院(惠民医院护士学校)1934届知名校友、红色战士——栗秀真,举行了栗秀真家人捐赠仪式暨栗秀真护理科研创新基金成立仪式。随后,在栗秀真家史展室落成仪式上,医院的医护团队跨越上百公里为沁阳的乡亲们进行健康义诊。活动的开展,得到了学习强国、健康报、央广网、国家卫生健康委全民健康促进与传播平台等30多家媒体报道,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长期以来,新医一附院相继打造了“一刊、一网、两微、视频号、抖音号”等18个平台联动的传播矩阵,通过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多种表现形式,让报道更加立体化、生动化。为了让记忆触摸历史,制作播出了“历史见证者专访”“百年回眸——触摸影像背后的历史温度”等栏目。为进一步宣传暖医故事,在《战疫战忆》《抗洪担当》《平原医者》等文集的基础上,印制了《锦旗荣耀》,录制了《博济故事》《典亮百年》等专访节目。同时,利用新媒体平台的强大传播能力,打造个性化的名医IP,大大提升了医院品牌的辨识度和吸引力。
为了给职工多办实事、多办好事、多解难事,医院还实施了一系列关爱措施和帮扶活动,切实解决职工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比如,已举办职工子女暑期托管班3期,报名人员达400余人,设置专用场地、专职教师、配备膳食餐车,为每一位孩子进行全面健康体检,全力解决好职工的所急所盼;为了减轻职工经济负担,自2003年起,医院每年都会为职工子女颁发奖学金,已坚持发放21年之久,累计400余人,发放助学金总额超过百万元;开展职工父母体检活动,累计体检近2万人次;开展医院文化日大合唱活动……这些切实举措,不断提升职工的幸福感,让医院更有温度。
专业素养、人文关怀、创意才华三驾马车引领健康传播新风尚,医院当选河南省医师协会人文医学专业委员会首届主委单位,新乡市医学会人文护理专业委员会首届主委单位。多次荣获河南省卫生健康宣传工作先进集体,新媒体入围“河南医疗机构新媒体综合影响力十强”,荣获河南省科普能力个人金奖和科普文艺作品银奖。获得“构建医患命运共同体共享美好医患关系”最佳传播奖、河南省“学雷锋见行动无偿献血我先行”活动先进集体荣誉称号。《永葆敬畏生命的初心,不忘救死扶伤的使命》荣获“2023年党建引领全国公立医院文化建设优秀案例”,《古城里的百年老院:美在眼底美在人心》荣获“2024年‘美丽医院’建设优秀案例征集活动”全国优秀案例。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新医一附院将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聚力全面深化改革,着力破解了制约医院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不断释放出生机与活力,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以更加昂扬的姿态,更高远的历史站位,更深邃的战略眼光,更务实的政策举措,乘风破浪,乘势而上,奋力拼搏在新时代的春风里,全面推进医院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为实现百年新医一附院医学教育振兴、建成现代化的“研究型大学医院”而不懈奋斗!
原文链接:
https://app-api.henandaily.cn/mobile/view/news/3863420195485777925037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