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好!恭喜你们加入广二师高附的大家庭,开启你们的人生新阶段。进入一所新学校、新班集体,你们的内心或许会有些兴奋、期待,也可能会感到彷徨和无措。为了帮助同学们从容迎接新的学习生活,学校准备了以下心理调适指南,请注意查阅!
Hi classmates!
学生篇
做好入学前的准备,包括物质准备、生理准备和心理准备。
物质准备:可以列个清单,按照清单准备,如住宿所需的生活用品、以备不时之需的药品、文具等,做到有备无患。
生理准备:调整作息,开学前的几天,慢慢让自己的身体适应学校的作息时间;加强运动,运动时对身体的控制能够让人恢复对自己的控制感。
心理准备:请拥有从零开始的勇气!不管同学们在小学优秀与否,请选择从零开始。在初中生活中,我们会收获什么,或者得到什么样的评价,都取决于我们全新的努力。所以,请同学们做好全力以赴的准备吧!面对新环境,我们要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我将全新开启我的初中生活,会认识很多新同学,结识新伙伴,学习不同的学科知识,把以往不开心的事翻篇。
对新生活适应有顾虑是很正常的,每位同学对新生活的适应速度是有区别的,有的同学快、有的慢、甚至有的同学根本不存在不适应的情况。初中课程与小学课程相比,出现了许多新变化。不仅科目增多且难度增大,不同学科的老师会有不同的教学风格,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这些都需要我们积极主动地适应。
同学们可以从了解校园环境开始,做好入学前准备,提前浏览新的学科内容,注重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坚持课前预习、课后巩固、反思复盘。用“我可以、我能做好、我在进步、我有突破”等积极的语言词汇来暗示自己。每天问问自己“今天有了哪些进步?”看见进步,找到可以进一步改善或提升之处。适应需要一个过程,直面新挑战,发挥主动性,相信同学们能够顺利通关!
结交几位知心好友,一起分享快乐,一起扛过难过,会是初中生活最美好的色彩,也是同学们最为向往的经历。如何快速结交新的朋友呢?
首先,请塑造一个干净、整洁的自己,和新同学见面时,第一印象尤为重要,请提前整理好自己的仪容仪表、物品等,把最好的状态展示给大家。
其次,积极主动地和同学们互动,主动和同学们打招呼,分享自己的经历,帮助同学,为班级服务,这些都将会成为亮眼的名片,吸引着同学们向你靠近。
如果暂时还没有找到很合得来的朋友,也不要着急,三年时光,我们有充分的时间去了解同学,展示自己,以和善之心相处,友谊定会不期而至。
当遇到焦虑、郁闷、暴躁等不良情绪时,懂得自我调节。
1. 顺其自然,接纳自己的情绪。个体处于应激反应时,产生消极情绪是正常的,适度的消极情绪是有一定积极意义的,它们让我们产生足够的能量和动力去远离威胁或战胜困难。我们不必刻意压抑或完全否定这些情绪,也不苛求自己要全然平静或积极乐观。
2. 合理宣泄,学会排解不良情绪。
(1)倾诉。与同学或朋友多沟通交流,相互间鼓励和传达乐观情绪。
(2)放松。用合适自己的方式进行放松。可以阅读、写日记、听音乐、看电影、绘画、做运动,以及发展其他的兴趣爱好都可以帮助我们放松心情。另外,有一些简单可行的放松训练,例如呼吸放松、肌肉放松、正念或冥想等都可以达到缓解负性情绪的目的。
在新的学习阶段,我们可能还会面对很多未曾预料到的困难,请不要担心,除了我们自己,还有家人、朋友和老师等,他们都是我们最宝贵的资源,当我们需要时,他们也会全力帮助我们。当你一个人解决不了时,记得向身边的人求助。
家长篇
随着假期的结束,学生们往往还沉浸在假期的睡眠和饮食习惯中。一旦学校开学,他们很可能会感受到一种“时差”现象。在假期的最后几天,我们可以有意识地协助孩子逐渐适应校园生活的节奏。
我们可以通过创造一个宁静的家庭环境,根据孩子学校的正常作息安排他们的起居时间和准备三餐,引导他们养成规律的作息习惯,早睡早起,从而调整他们的生物钟,以便更好地应对开学后的时间调整。
随着新学期的临近,不少学生可能会经历所谓的“开学焦虑”,表现出情绪紧张、易怒,甚至过度依赖电子设备。
在这个关键时刻,作为家长,我们需要更加关注孩子的情绪状态。单纯的责备和抱怨无法解决问题,相反,保持乐观、采取科学的方法以及给予鼓励的话语,这些将成为我们帮助孩子调整心态、重新集中精力的关键。家长可以选择孩子感兴趣的话题进行交流,比如可以引导孩子畅想初中生活,唤醒孩子对老师同学、校园生活的兴趣,让孩子燃起对初中新生活的憧憬,从心理上对新学期充满期待和信心。
如果孩子在入学前后表现出较为不适应环境的情况,我们要接纳这一现象的发生。孩子心智尚未成熟,自我管理和调节能力有限,家长在引导孩子回归常态时应采取温和策略,保持情绪稳定平和,耐心了解孩子出现的问题,帮助孩子调整状态,给予足够的时间作为缓冲,让孩子自然融入新学期节奏。
和孩子的每一位科任老师保持良好沟通,多多和老师分享孩子成长的喜悦。相信学校,相信自己,也相信孩子自身的力量。
【温馨提示】返校后如果你需要帮助,可以到二楼心理辅导室找心理老师,也可以通过其他咨询服务通道寻求帮助:
撰稿:何欣颖
图片:何欣颖
编辑:万 宇
初审:刘瑞东
终审:谭国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