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投资者们的心情可能颇为复杂。A股市场先是一路高歌猛进,随后又经历了回调,进入震荡拉锯阶段,可谓惊心动魄。与此同时,债市也面临着调整的风险。9月24日至10月8日,10年期和30年期国债收益率分别上升了15.5个基点和24.0个基点,回调幅度显著。
突如其来的反转让很多债基投资者的担忧不断加重:为何在权益市场火热的同时,我的债券基金却连续下跌?债市未来还会继续下跌吗?是否应该考虑赎回?别急,小麒麟一一为您道来。
01
“924发布会”和“926政治局会议”接连释放货币、地产、资本市场等重磅利好政策,基本面和政策面的双重预期修复,带动市场风险偏好快速升温,股市向好势头明显。此外,联储降息后外资回流,内外因素共振,推动股市在国庆前几个交易日快速上涨,短期内的赚钱效应显著。这使得部分资金,特别是避险资金,从债市流向股市寻求更高收益,资金的大规模转移引发了债券的调整。同时,随着债券市场波动加剧,部分投资者可能会选择赎回债券基金和理财产品,这种行为也会增加债市的调整压力。
目前来看,我们尚未观察到大规模踩踏性赎回,伴随本轮股市转移资金需求的降温和债券性价比的提升,债市或已企稳。
02
其实,历史上也曾多次出现“股债双牛”现象。例如,在2014年-2015年,中国股市经历了一轮显著的上涨,而同期债市也呈现上升趋势。当时央行实施了多次存款准备金率和基准利率下调,引入定向降准,并创新性地推出了中期借贷便利(MLF)和常备借贷便利(SLF)等货币政策工具。由此可见,股市的上涨并不一定利空债市,关键在于上涨的驱动因素。
图:历次股市上涨时的债市表现
数据来源:Wind,区间为2005/01/07-2024/10/08,指数过往表现不代表未来,中国证券市场成立时间较短,上述展示不作为任何投资推荐。
03
短期内,考虑到制造业“秋旺”来临,地产也进入传统“金九银十”,同时政府债发行计划仍然偏高,我们预计本轮政策刺激大概率会伴随着基本面的修复,债市可能还需要消化经济短复苏的压力,后续市场波动可能仍然偏高。
但是,从长期来看,经济基本面或许是影响债市长期走势的重要因素。我国经济环境仍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的过渡期,当前基本面修复需要低利率环境支持,这并不支持债市走势彻底反转。加之美联储年内仍将可能继续降息,未来国内降准降息仍然可期,利率下行趋势或尚未结束。
04
我们统计了历史上债市六次较大回调的回撤幅度及回本天数,可以看到:
中长期纯债型基金指数的历史最大回撤为-3.79%,最长回本天数为371天,平均回本天数为155天。
短期纯债型基金指数的历史最大回撤为-1.87%,最长回本天数为128天,平均回本天数为64天。
由此可见,债券资产呈现出明显的“牛长熊短”特征。历史上每次遭遇回调,均能在时间的帮助下修复回撤,并再次创新高,走出长期向上的收益曲线。
图:过去10年债市长期表现整体向上
数据来源:Wind,2014/09/30-2024/09/30中证全债指数走势。指数过往表现不代表未来,中国证券市场成立时间较短,上述展示不作为任何投资推荐。
05
而且债券基金可以平衡资产组合的风险与收益,对于不同风险偏好的投资者都具备一定适配性:
对于风险偏好较低的投资者:
对于风险偏好适中的投资者:
对于风险偏好较高的投资者:
虽然可能会将更多的资金配置到股票等风险较高的资产上,但也可以适当配置一些债券基金,以降低组合的整体风险。
总而言之,债券基金在投资组合中起着提供稳健收益、平滑波动、降低风险的作用,是投资组合中的“压舱石”。如果投资者近期没有紧急的资金需求,且对股票市场的后续走势不确定,保留债券基金可以作为一种风险对冲的手段。
往期推荐
风险提示:观点仅代表个人,不代表公司立场,仅供参考,文中所列举的个券/股(如有)如有仅为方便展示之用,不表明对相关标的投资价值或一定盈利的保证,观点具有时效性,可能随市场环境变化产生调整,不构成对任何信息受众群体的任何相关的投资建议与预测。过往业绩不代表未来表现,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