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谈 | 媒体与《春江花月夜》

文摘   2024-11-02 13:27   江苏  
     

昨晚,朋友推送了一篇文章:明月沉沉藏海雾——张若虚和他的《春江花月夜》。摘录部分文字分享给大家:


张若虚之前,如此手法写江月的佳作鲜见,而此后甚多,他的《春江花月夜》是开了先风、成了范本的。为什么这样一位有造诣的诗人,他的作品在当时关注甚少、存量甚少,还没有被列入当时及随后的诸种文集,原因何在?
谜出扬州
古邗沟、古运河畔的扬州,是拥有25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许多历史故事、文化题材与这里有关。吴越之地受扬州文化影响深远,长江下江地区官话多有扬州味道。本地产的文化名人中,东汉末年“建安七子”之一的陈琳,是地道的扬州人;“初唐四杰”中的骆宾王在扬州工作过;“吴中四士”中只有张若虚是扬州人,包融是扬州对岸的润州即今镇江人,古润州也是观赏春江花月夜的佳处,今天的“春江潮广场”就建在镇江的长江边上;唐代鉴真和尚是扬州人,大约在张若虚去世的前后,开始东渡日本,前五次失败,第六次成功;北宋的秦观是扬州人,在张若虚写诗三四百年后陪苏轼游过扬州。所以说,张若虚是唐宋时期扬州本土的第一文化名人,是没有问题的。
天下一轮春江月,百川到海过扬州。千百年来的扬州城文风浩荡,天天春江潮,夜夜吴月明。运河岸边,江淮水乡,满街跑诗人。有多少树叶,就有多少诗笺。美地留优诗,优诗献美地,许多文人留下吟咏扬州的美文,光杜牧一人就写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等名句传世。即便身在武汉黄鹤楼的李白,也隔空东望“烟花三月下扬州。“扬州”成了诗眼,“春江月”成了亮眼,一诗既出,天下亮目,一次次地让中国文人的心灵接受温柔的按摩。被豪华阵容的诗风词雨,滋养得风流倜傥、风采卓然的扬州,成为中国古代的诗词网红点、文化乡愁地。

不得不说,这真是文采斐然的一篇好文章!把春江花月夜写得美轮美奂,把扬州写得心弛神往。细看之下,竟是当天《镇江日报.镇江周刊》“特稿”版发的,镇江品读公众号又作了转发。

对于《春江花月夜》,镇江、扬州两岸,各地许多学者都在研究,也有不同观点,这很正常。

今年六月,郦波老师受邀去扬州,参加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活动,发表了慷慨激昂的演讲,并言之凿凿地说:“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毫无疑问是在扬州写的。”

针对郦波老师此说,镇江民间和学者反应很大,分别进行了分析,并写了多篇文章,通过自媒体发声。可惜的是,本地报刊、数字媒体,一片沉寂,无一转发。

上面那篇文章,一周前《羊城晚报》发过,文中对扬州的溢美之词铺满版面,不难看出,这真是一坨巨大的赞美,而对镇江的描述却是“扬州对岸的润州。关键是,这次日报发了这篇文章,数媒也转了。相比之下,感觉实在是别扭,难怪朋友会特地推送,群里会议论纷纷。

学术之争,各抒己见,这很正常,只要不是恶意炒作、抹黑,读者自会判断,关键是,媒体是什么视角。下面把当时的一些文章链接重新发一下:

读书/ 旅行/ 生活

《樵山书房》


略通文墨的理工男

行摄山水的背包客
生活百态的记录者

樵山书房
读书/旅行/生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