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夜》:跟郦波老师聊一聊。

文摘   2024-06-25 15:48   江苏  
2014年6月22日,卡塔尔首都多哈,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现场,中国大运河正式通过审议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024年6月22日,扬州和沿线35座城市一起迎来了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的特殊日子。当天,“何以中国·运载千秋”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在扬州举行。郦波老师受邀来扬参加活动,并发表了慷慨激昂的演讲:

“扬州独特的地理位置,让很多诗人在扬州留下足迹,盛唐三大明月诗,两首是在扬州写的,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毫无疑问是在扬州写的。”

郦波是我们镇江老乡,诗词专家,但对《春江花月夜》这首诗的创作地,他的这个“毫无疑问”真的就那么确定吗?张若虚是扬州人,但《春江花月夜》毫无疑问就是在扬州写的吗?
我们不妨从情趣、情理、常理等方面,跟郦波老师一起来聊一聊,《春江花月夜》这首诗描写的景色,和创作地点到底在哪儿。

01

审美情趣:江月年年望相似


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中描绘了春、江、花、月、夜等各种景色,发出对人生、自然的无限感慨,说明这个占尽春江花月夜之美的极美之地,应该已经是当时的网红打卡地,经常会有文人雅士流连于此。按现在说法,若不是观潮看月的网红打卡地,文人骚客一定很少光顾。这虽然是推理,却蕴含着“江月年年望相似”的道理,也更符合诗人当年所发出的感慨。

有学者通过对镇江扬州长江沿线,历代的观潮赏月诗词进行大数据分析,发现描写待渡送客,观江潮明月的诗词,大部分写于长江南岸金山、古瓜洲、西津渡、北固山、焦山一带,从诗中“江月年年望相似”的道理看,诗人的赏月地点最有可能就在上述几个地点。

在同时代的诗人王湾眼中,江海相接的春江,是“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的景象。唐朝诗人张祜夜宿金陵渡,他眼中的月色又是怎样的呢?在《题金陵渡》一诗中,他是这样写的:“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洲”。这应该是他从小山楼,向西北眺望长江时看到的情景。几点星火伴着斜月在远处的瓜洲闪烁。他描绘的场景,与张若虚“江潭落月复西斜”的意境何其相似。

古时候,人们对美景的记录主要还是依赖于文字和绘画。180年前,清朝的京江派画家周镐,创作了《京江二十四景》组画,其中一幅“海门泛月”,就描绘了当年镇江独有的月色:一轮明月从焦山东面的江海相接之处升起,诗画相通,这与《春江花月夜》中“海上明月共潮升”的意境如出一辙。


02

人生情理:不知江月待何人


张若虚是扬州人,出了家门到江边也就几十里地,怎么说还都在扬州家门口,按情理并无思乡之苦,不可能发出“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的感叹。到了一江之隔的润州,一踏上金陵渡的码头,看到南来北往行色匆匆的旅人,便有可能会生出一股离愁。诗人多情,当看到“海上明月”、“江潭落月”之时,联想到梦中的情形,自然会产生创作的冲动,写下《春江花月夜》,发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的感慨。


03

天文常识:江月何年初照人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一诗的时间、空间跨度都很大,并且既有写实又有想象。具体到当晚,从诗中描写的“海上明月共潮生”,直到“江潭落月复西斜”,应该是从当天傍晚时的月升,一直到次日凌晨的月落。然而月升、月落的地点是不同的,这一点诗中也有交代,就是东边的“海上”,西边的“江潭”,这两处地点虽然是远观,但应该都是写实。

按天文知识,唐时之月,也即今时之月,春半之时,月亮从东北方向升起,向西北方向落下,这是一条亘古不变的常识。如果在长江北岸,月升、月落地就都在岸上了,怎么可能有“海上明月共潮生”、“江潭落月复西斜”的情形?虽然沧海桑田长江岸线略有变化,但长江南岸的地形却没什么变化,西来东去的长江也一直没变。

我们现在能够欣赏古诗,说明中华文化一直在传承,日月星辰的运行更是亘古不变,文化是流动的,但诗文中描绘的场景却是确定的。

从审美情趣、人生情理、天文常识综合来看,镇江的焦山更符合诗人赏月的地点。张若虚边观景边写诗,诗中描写的景色,也就是诗人目光所及,或脑海中想象的,从东向西的观景线路。(文中网图)


读书/ 旅行/ 生活

《樵山视野》


略通文墨的理工男

行摄山水的背包客
生活百态的记录者

樵山书房
读书/旅行/生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