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常在不知不觉中偷盗

文摘   生活   2024-07-01 19:30   广东  




近日跟一个医院工作的朋友聊天,因为他和家人的一些身体原因,我建议他在家里燃烧艾条熏一下整个家中的环境,这样做对他和家人的身体有利。他听了之后,直接跟我来了一句:“那我从医院拿几条艾条回家试一试。”

我一听,心里疙瘩了,这不对啊!因为我跟他的关系很好,他也是信佛之人,我就直言:“这样做不妥当,等同犯了偷盗戒。”

他听了之后,马上点头表示赞同,说自己不会这么做。紧接着,他解释了一句:“医院的同事平时需要一些什么小物品带回家用,例如一些针灸的针,一小瓶消毒液等等都是直接拿的。”



我表示很理解这种做法,大家习以为常之后已经完全麻木了,也没意识到不妥,也不会有偷盗的犯罪感和羞耻感。

类似的事情真的太多了。

之前有个弟子,四川人,她在单位里面是个小领导。单位平时是免费提供早餐的。她每天吃完早餐之后就会打包一些带走,回家给她的老父亲作为早餐。这样做可以为她省去为老父亲做早餐的麻烦。

她这么做了一段长时间,直到某天才突然意识到不妥,问我这样做算不算偷盗。我说按照规定,你吃的份额不算偷盗,而带回家给老父亲那一个份额就是偷盗了。

她是颇有善根之人,一听之后,马上表示从此以后不再这么做了。我也马上随喜她的发心和功德。



不仅以上说的例子所代表的情况属于犯偷盗戒,生活当中很多贪小便宜的行为也是犯偷盗戒。

例如,到餐馆吃饭,吃饭期间使用餐馆提供的纸巾和牙签是正常的,但是在吃完饭准备离开的时候,狠狠地把餐馆的纸巾和牙签拿走一些,塞进自己的包里,带回家里使用。这就肯定属于犯偷盗戒了。

又如,在深圳几乎所有的公共厕所都提供免费纸巾。我就看过有的人会在上了公共厕所之后,抽一堆纸巾带走,这明显是犯偷盗戒的。

又如,商场里常常有一些新品食物上架,商家会搞试吃活动。当自己想买的时候,那么试吃一点是没有问题的,吃完之后觉得好吃就买,觉得不满意就不买。不过,如果一开始自己就完全抱着不买的心态,就是要拿来尝一尝,占点小便宜,觉得这便宜不占白不占了。那么这也算犯偷盗戒了。

又如,想借用别人的东西,不问自取就是犯了偷盗戒;又或者虽然问了才借走,但是用完之后,长时间忘记归还了,这也是犯了偷盗戒。如果是借了东西故意不还,那么就是严重的犯戒了。社会中很多人借钱不还,其实已经背了因果之罪,迟早有报。

又如,有些弟子转发一些其他号的文章给我看,我一看,这不是我的文章吗?对方是妥妥的抄袭!弟子问我对方是否已经征得我的同意这么做,我说从来没有跟我有所联系。那么这种抄袭就是犯了偷盗戒。

类似的情况在生活中有很多,不胜枚举。有时候自己已经犯了偷盗戒,还意识不到自己已经犯戒,因此我们必须细心检点自己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行为才能发现。



我小的时候,父母就教不能偷东西。父母说,他们经历人生多年,从来没有见过靠偷盗能持久富有的人,全部都是一时风光,后面就落魄了。

记得小时候,我父母房间的衣柜下面会有一个小抽屉,他们往里面放很多小钱,都是面值一分钱、两分钱、五分钱、一角钱、二角钱或者五角钱的小额钱,整个抽屉都放满了。这些钱通常是买菜的时候,店家找回的零钱。父母留着这些钱一般是等到去寺庙拜神拜佛的时候就拿去用,投入功德箱里面。

父母跟我和我哥说:“这里面的钱放着很零乱,也不知道一共有多少钱,但是你们不能擅自作主拿去用哦!”我和我哥都点头答应了。这样的话,我父母跟我们当面说了几次。

我和我哥真的很听话,从来不拿里面的钱。



后来我上学之后,我爸定时就会给我零花钱用,因此我比班里的同学显得有钱。长大之后,我问我爸为什么愿意给我和我哥较多的零花钱用。

我爸说:“因为你们诚实守信,不会乱花钱。”我问:“何以见得呢?”

我爸告诉我,其实当时那个抽屉的钱虽然看起来像是随意扔在里面,很零乱的样子,其实他和母亲都非常清楚当中的具体数目,一旦我和我哥哪怕拿了一分钱,他们都会知道的。

我爸说,经过长期多次的试探,确定我和我哥都没有偷心,这一点他们非常欣慰。

我听了,心里冒汗,想不到这竟然是父母对我和我哥的考验。幸好,我和我哥天性老实,听父母的话,没有偷心,否则人品一旦被父母定义为不好,那么后面多年都得不到父母的信任,也得不到比同学多的零花钱来用。



作为学佛之人,正规之财物但收无妨,而非分之财物一定不能收取,否则就是犯了偷盗戒。

有人整天说自己修佛,但没有一点感应,那么往往很大程度上是持戒方面出了问题。我们必须做好持戒,否则得不到佛菩萨的加持,得不到护法神的保佑。

静下心来细细对比一下利益得失,其实比起偷盗获得的那点便宜,失去佛菩萨和护法神的加持和保佑对我们造成的损失更大,真是得不偿失。

试看世尊在《十善业道经》中所言:






若离偷盗,即得十种可保信法。何等为十?

一者、资财盈积,王、贼、水、火,及非爱子,不能散灭;二、多人爱念;三、人不欺负;四、十方赞美;五、不忧损害;六、善名流布;七、处众无畏;八、财命、色力、安乐,辩才具足无缺;九、常怀施意;十、命终生天。

是为十,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得证清净大菩提智。


把这段经文的意思反推着来看更好,也就是如果犯了偷盗,那么会有十种灾祸:

一者,资财欠缺,常常被他人盗走;二者,多人怨念;三者,被人欺负;四者,十方诋毁;五者,常忧遭受损害;六者,恶名流布;七者,处众常畏(也就是现在说的“社恐”);八者,财命、色力不安,辩才欠缺;九者,常无施意;十者,命终堕落恶道。

偷盗会得到这些不好的报应,那么对比偷得的那点东西而言,岂不是得不偿失?

这笔数怎么算都是亏!何苦偷盗呢?















水解诸相
本咸鱼好读经典,确信“大道至简、上善若水”,静躺在儒、道、释、医的大海里,从水中看纷繁复杂的大千世界,用大道去解读诸相,以求化繁为简,举重若轻,无为而得。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