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之前的文章《花椒,花椒,叫我如何不爱你》中说过,《伤寒杂病论》中有不少出镜率不高的药不容小觑,大有疗效。当时也说了,后面有机缘,陆续介绍一下这些药。
这次介绍一下葱白。它大概是跟我们生活最接近的一味药,然而我们在食用它的时候完全没有意识到它是一味药。
在《神农本草经》中,对葱白的描述如下:
在《伤寒杂病论》中,对葱白的描述如下:
综合这两部经典对葱白的描述,可以推理出葱白的药证。
整本《伤寒杂病论》中仲师仅此两次使用葱白,也就代表了葱白在仲景师心中的所有作用。两次使用,条文都有“少阴病”和“下利”。
少阴病的前提是“阴病”。阴病说明人体处于气血两虚的体弱状态。
葱白的药味是辛温。辛温之物具体发散的功能,而“少阴”的病位在表,由此可以推测葱白是用来解表的,有微发汗的功能,但不会发汗伤津。
《本经》中说葱白“主伤寒,寒热,出汗,中风,面目肿”,这些功效正好都直接对应解表。由此,我们推测出的葱白的药证得到印证。
有人可能会问:麻黄解表更加直接了当,一用就马上发汗了,为什么仲师在此不用麻黄?
原因就在于这时候的患者已经是虚弱的状态,加上还有下利的症状,津液严重不足,一旦用麻黄发汗,恐怕会进一步耗损津液,直接伤及生命。而葱白既能解表,又不会发汗太过,力度刚刚好。
此外,《本经》说葱白能“补中不足”,这是处理虚证的极可取之处,这一点麻黄做不到,麻黄可能会让患者更虚。
根据葱白的药证,那么生活中遇到需要微发汗的情况就可以直接使用葱白。
在我家乡,老一辈的人遇到着凉受寒出现的感冒发烧症状,通常会煮一碗热粥,往粥里加一些生姜、葱白和豆豉,再放一点盐。
这样的一碗粥趁热吃下去,整个人为之一振,随之出汗,风寒跟着汗液排出体外,邪气消散,人的病就好了。
小时候看到大人们这样操作,并不懂其中的原理,现在回头再想,这当中真是充满智慧的医理。
葱白的作用就是发汗,粥能补充津液,生姜打开津液流向全身的通道。而盐,用现代科学的说法,可以补充离子成分。
这么一碗粥就是一付药了,以食代治,妙不可言。
懂得了葱白的药证,既要会使用它,也要知道什么情况下不宜用它。
因为葱白是辛温而微发汗的,所以患者如果有明显的热症,一般情况下就不宜使用;患者如果已经整天出汗,大汗淋漓,那么也不宜吃用。
一些人不懂葱白的药证,只听西方科学说的葱含有杀菌成分,整天觉得自己的身体需要杀菌消毒,动不动就吃葱,殊不知如果自己已经是热症了,多吃葱只会让身体更不好。
我们学中医,每学一味药都要彻底了解它的药证,由药证既要懂得用这味药来治病,又要懂得使用这味药的忌讳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