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赋能,看江津如此多“椒”

学术   2024-11-15 08:02   福建  

  10月31日,由国家知识产权局举办的“知识产权助力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新闻发布地方行活动走进重庆市江津区。朝江津区先锋镇绣庄村7社鹤山坪的东面坡望去,两万亩花椒树在这里洋洋洒洒地铺开,每亩鲜花椒平均年产量高达750公斤,一棵棵花椒树不仅丰富了当地的农业产业结构,还成为带动农民致富的“摇钱树”。

  “江津有一句俗话:水稻保口粮,花椒保收入。”江津区知识产权局有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正常行情下,与传统的粮油作物相比,花椒种植收益高出10倍以上。这极大带动了当地农户种植花椒的积极性,也开拓出一条培育壮大花椒特色优势产业集群、赋能区域经济发展的‘江津路线’。”

  保护创新增厚产业基础

  江津区种植花椒的历史可以追溯至古老的巴国。凭借优越的地理条件,这里所产的青花椒麻香味浓,富含多种微量元素,出油率高,是优质的调味品。如今,江津区青花椒产量占全国的15%至20%,保鲜花椒占据全国市场份额的90%以上,2024年全产业链综合产值预计可达55亿元,“江津花椒”已经成为重庆农业产业的一张亮眼名片。

  江津花椒产业的历久弥坚,离不开知识产权的保驾护航。

  据介绍,自2005年起,“江津花椒”先后获批实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获准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江津花椒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获批建设。以地理标志保护为重要依托,当地围绕种植、加工、科技创新、品牌建设等环节,不断完善花椒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和产业体系,形成了17家企业获准使用地理标志专用标志、148件商标和144件专利融合作用的矩阵。

  有了知识产权“通行证”,江津花椒的市场销路进一步打通,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对江津花椒的进口量不断增大。江津区还专门建设了4个市级农产品(花椒)出口示范基地、3个区级和7个镇级花椒出口示范基地,统一农资供应、统一管护技术,保障出口花椒产品的品质。2023年,江津花椒产品出口额超1000万元。在2024年中国地理标志品牌文化节组委会等单位发布的《国家地理标志花椒品牌价值排行榜》中,“江津花椒”以189.73亿元的品牌价值位列全国第二。

  科技创新激发产业潜能

  走进江津花椒工程技术创新中心(下称创新中心),这里配备有花椒精准萃取设备、分子生物学实验设备等各种实验设备,用于花椒专精研究和精深加工。在江津花椒博物馆内,花椒精酿啤酒、花椒精油、花椒面膜、花椒护手霜等产品琳琅满目。

工作人员介绍花椒制品。 本报记者 刘姝言 摄

  自2020年起,江津区抢抓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的机遇,组建了创新中心,与中国农业大学、西南大学等10余所高校院所合作,共建专家团队12个,围绕花椒良种创新,架构起花椒产业全过程气象与农业科研试验体系、花椒产品开发体系及花椒气候品质认证体系三大创新体系,有力推动了花椒产业发展的“多面开花”。

  “创新中心目前保存有382份国内外花椒种质资源,其中筛选出10份优质种质资源,完成了多项品种试验。同时,我们利用现代萃取、纯化工艺和先进设备致力于高纯度天然芳香精油、山椒素、槲皮素等医药化工中间体开发,量产后将在香料化工、日化及生物医药产业获得广阔的应用场景。”创新中心负责人、重庆市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调味品创新团队首席专家谢永红介绍。

  依托这些研究成果,目前江津区已开发出食品、保健、医药、化工等4个系列52种花椒产品。“连以往被丢弃的花椒嫩芽,都变成了备受欢迎的花椒芽酱菜和芽苗菜,大幅提升了花椒附加值。”谢永红说。

  物联网、大数据、5G等现代信息技术也在花椒产业的提档升级中大显身手。从花椒智慧化种植、数字化生产、多元化销售到全方位监管,江津区聚焦椒农、企业、政府不同用户需求,正在着力完善特色花椒大数据平台建设,以实现花椒全产业链智慧化管理,离产、供、销一体化的目标更近一步。

实验室里陈列了一批江津花椒标本。 本报记者 刘姝言 摄

  金融创新打破产业制约

  机遇伴随着挑战。近年来,全国花椒种植面积不断增长,市场供大于求的局面逐渐显现。以散户为主的江津椒农面临着仓储能力弱、融资难、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差等问题,导致花椒种植收益下降。

  为改变这一现状,江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在全国首创“花椒银行”,包含“花椒货物银行”和“花椒货币银行”两大核心板块。“‘花椒货物银行’实际是为椒农提供冷藏仓储,椒农结算仓储费(按100元/吨/月收取,或者根据花椒销售时的价差按比例提成)后,可避开花椒产品集中上市期,自行错峰销售或由仓储管理者代为销售,通过这种方式降低仓储成本、提升盈利额。”江津区农业农村委员会高级农艺师、江津区科技特派员苏家奎介绍,“花椒货币银行”则主要为全区从事花椒种植、收购、加工和销售的经营主体提供“仓单质押”和保险保障,为产业发展引来“金融活水”。

  在“花椒货物银行”建设方面,当地按照花椒产品冷藏库容大小,分别在江津国际花椒产业城建设了“总行”,在有较大仓储冷库的龙头企业设立了“分行”,在各镇街花椒加工中心设立了“支行”,并在各合作社、家庭农场设立了“储蓄点”,有效提升了江津区花椒仓储能力。目前,江津区花椒仓储容量累计达到14万立方米,已为椒农代储6000余吨干花椒、增收节支1300万余元,为企业增收1100万余元。

  在“花椒货币银行”建设方面,江津区推出“花椒贷”信贷产品,为全区225个花椒产业链主体提供信贷资金1.24亿元。此外,该区还创立“花椒收益险”“花椒价格指数险”等,通过保险补贴等方式,为全区7403个花椒产业链主体提供财政补助资金1546万元,保险理赔资金2497万元,并且不断建立健全利益和风险联结机制,有力保障产品“有钱收”、储户“有钱存”。

  江津如此多“椒”,在“创新+”的赋能下,期待“江津实践”迈向新的未来,为全国花椒产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本报记者 李杨芳


(文章来源:中国知识产权报 原标题:“创新+”赋能,看江津如此多“椒”


编辑:晏如 责任编辑:吕可珂 审校:冯飞


(中国知识产权报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食品加 智食科技
食品人都关注的公众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