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敏捷作战运用概念内涵及运用浅析

文摘   2024-11-06 09:51   山西  

敏捷作战运用概念是美空军基于当前发展阶段和未来作战需求做出的必然选择。一是化解军事存在收缩困境。冷战结束以来,美空军全球活动强度显著降低、力量部署态势持续收缩,特别是永久性海外基地数量的大幅减少,严重限制了前沿兵力投射选择范围和部署规模。二是响应美军转型建设要求。2016年美军开启新一轮国防改革,致力于建设规模精干、灵活敏捷的现代化美军。为此美空军积极探索兵力投送和后勤保障新模式,实现由“建制规模前沿存在”向“分批小股力量投送”转变。三是抵消反进入/区域拒止威胁。近年来,大国对手大力发展包括弹道导弹、高超声速导弹在内的远程精确打击武器系统,对美军全球兵力部署和投送构成明显牵制,对前沿基地等战略资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演变历程

敏捷作战运用概念的形成和发展主要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敏捷作战运用”强调扰乱或迟滞对方决策

初创起步阶段(2008—2012年) 2008年,针对传统前沿集中部署周期长、易被打击的弊端,美太平洋空军2名F-22隐形战机(绰号猛禽)飞行员首次提出“急速猛禽”概念,构想由4架F-22隐形战机和1架C-17运输机(搭载必要物资和勤务人员)组成急速机动小组,具备24小时内抵达全球任一基地、72小时内独立遂行攻击和空中支援任务的能力。提出这一概念目的在于提升F-22隐形战机的作战灵活性和运用弹性,满足美空军全球快速反应作战需求。

开发完善阶段(2013—2016年) 2013年,在美战略重心转向大国竞争的背景下,美空军正式采纳“急速猛禽”概念并开始进行一系列作战测试和评估。2015年9月,美空军在《空军未来作战概念2035》报告中首次提出敏捷作战概念,要求美空军改变传统遂行任务方式,发展灵活性、快速性等作战能力要素。随后美空军开始探索将F-22的“急速猛禽”模式推广至所有战斗机,以“战斗机+运输机”的小型任务编组快速抵达前沿基地执行作战任务。

深化拓展阶段(2017年以来) 2017年,在敏捷作战思想指导和“急速猛禽”概念基础上,美太平洋空军首次提出敏捷作战运用概念,相较“急速猛禽”模式,F-22隐形战机数量缩减至2架,并由加油机或运输机伴随提供指挥、加油、运输等多元勤务保障,进一步压缩F-22隐形战机的再出动时间。2021年12月,美空军发布首版暂行条令,正式将敏捷作战运用概念纳入美军条令体系,并积极结合战备部署、演习训练等活动开展实践运用,动态更新《敏捷作战运用1-21》《空军未来作战概念》等顶层条令文本,持续牵引敏捷战斗力生成。

概念内涵及实践特点

基本内涵 敏捷作战运用是指综合运用主动和被动两类机动方式,动态调遣和部署空中作战力量,以“战略上可预测、战术上不可预测”,确保美空军在“合作”“竞争”和“冲突”三种态势下的行动弹性和生存能力。具体表现为:小规模作战飞机分队在少量运输机或加油机伴随保障下,快速机动至前沿简易机场,并迅即投入作战行动。主要有三层内涵。

美军在军事演习中实施“敏捷作战运用”演练

一是突出“快速”,谋取兵力优势。基于任务式、分布式指挥模式,加快空中力量分散和集中的速度,实现快速反应、快速部署、快速行动和快速恢复,抢先对手夺取空中作战主动权,并始终维持优势战力。

二是强调“机动”,构建战场态势。打破空中力量行动固有规律,灵活选择兵力编成和驻停机场,以动态兵力跨域布势,扰乱和迟滞对手“观察—判断—决策—行动(OODA)”循环,以不可预测行动提升威慑效果、降低潜在冲突风险。

三是注重“分散”,确保生存。通过调整前沿机场和空中力量集约化运用布局,扩大兵力行动区域,以小规模编队形式分散部署前沿简易机场,增加对手作战规划难度的同时,达成“化整为零、集火打击”的分布式作战效果。

实践运用特点 敏捷作战运用的典型行动模式为:1架C-17运输机装载航油、弹药、航材等物资及飞行保障人员,伴随2~4架F-22隐形战机机动至作战区域内的某个小型简易机场。由伴随保障人员(甚至飞行员自己)为F-22隐形战机进行油料补给、弹药挂载和简易维护等,确保F-22隐形战机能够快速执行多样化作战任务。

近年来,敏捷作战运用概念的内涵外延随着实践验证不断丰富拓展,不仅逐步推广至全空军所有作战力量,还向跨军种、跨国别等联合作战层面持续推进,行动效果不再是24小时到达任何地点,而是更加突出快速响应和灵活机动,总体呈现由战术层级向战役层级跨越的发展趋势。

一是编组构成方面涵盖全部机型。由“隐形战机+战略运输机”的固定式编组,向“非隐身战机+战术运输机”甚至不需要伴随保障的多样化编组转变,并加大对轰炸机、侦察机、无人机等其他机型的验证力度。

二是力量规模方面指向大国高端对手。由应对地区一般性危机的分队、中队级规模向应对大国间冲突的联队级规模转变,不断推动在更高建制层级、更广地理空间实践敏捷机动、快速部署。

三是作战运用方面注重全域联动。由空军单个军中独立实施向多军种、盟友间协同实操转变,逐步破除军种藩篱和国别壁垒,积极将概念验证和运用嵌入全域联合作战体系,持续提升跨军种协同作战能力和跨盟国互操作性。

随着未来美空军“高度自主无人机+先进隐形有人机”发展规划的加速落地,敏捷作战运用可能重点验证有人-无人机协同敏捷作战,以灵活多变的作战样式谋取空中作战优势,夺占潜在高端战争的战场制空权。

可能作战运用样式

美军以印太地区为核心,依托日常性战备、实战化演训,常态检验敏捷作战运用效能和样式,同步开发并检验“前沿区域加油点”“睡莲基地”“先遣联队”等配套作战概念,加速提升空中力量的敏捷运用水平。从美军在印太地区演练验证情况看,概念的核心始终聚焦战术级规模隐形战机的敏捷制空作战运用。可能存在以下作战运用选项。

日本岩国基地的一架美军F-22隐身战机

展开威慑行动 实施灵活有效的威慑不仅可以为成功实施联合作战创造条件,甚至能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效果,即使威慑失效也可以即时转换成作战。一旦发生危机事态,美军可能首先前推战略打击力量,展示威慑姿态。一是小股前推快反。依托二岛链常用骨干和非常用睡莲机场,以及航母、两栖攻击舰等海上平台,在24小时内向一岛链前沿机场快速投送1个或多个“隐形战机+”编队(包括“F-22/F-35隐形战机独立编组”“隐形战机+加油机/运输机”“F-22、F-35混编隐形战机+运输机”等),以“显隐结合”方式展示随时介入态势,达到慑止潜在冲突的目的。例如,2021年美日澳“对抗北”演习中,美空军2架F-35A隐形战机和1架C-130运输机共同飞抵帕劳科罗尔机场实施敏捷作战运用演练。二是多向并发集结。美从本土、战区同时或陆续向危机区域集结多支“隐形战机+”编队,升高对对手的战略威慑水平,并做好中高强度军事介入准备。例如,2021年太平洋钢铁专项演习期间,美军调派60余架飞机(包含26架F-22隐形战机)分散部署在多个基地参演,实际检验大规模空中作战力量的敏捷作战运用任务效能。

实施欺骗佯动 美军认为,军事欺骗既可以防止过早暴露作战企图,也可以有效节约兵力和增强行动质效。因此,美军十分注重采取欺骗牵制对手行动,以迷惑并诱使对手对美军作战意图、部队能力和兵力行动作出误判。在未来中美军事冲突征候明显时,美可能利用F-22、F-35隐身性能优势与伴随保障飞机密集编队,伪装成正常飞行的普通运输机或民用客机,沿民航航线秘密进驻前沿机场;运用多支“隐形战机+”编队同时向日、韩、菲、澳等多个方向、多处机场机动部署,使对手无法准确判断美军作战企图和作战重心,迫使对手分散力量部署和资源配置,难以实现局部合力聚优。例如,美常驻日本岩国基地的F-35B隐形战机就可以依托日本三泽、冲绳嘉手纳、韩国釜山基地以及两栖攻击舰等多个起降据点,常态演练“快出、快打、快撤”的快节奏作战样式,同步结合开展“热加油”“热装弹”等敏捷保障科目训练,战时将对我发现、定位、跟踪、辨别目标等行动构成巨大挑战。

冷战结束后,美国海外军事基地大幅减少

扼守关键要域 美军预想,若中美爆发军事冲突,其位于印太地区一、二岛链的主要军事基地和航母编队等都将处于中国远程导弹的打击范围内,这使得美本土直接向前沿地区投送大规模兵力将会变得非常困难。美军可能依托战区内外的“隐形战机+”编队,快速、隐蔽抵达一岛链内暂未遭受攻击的军/民用机场,置重点于韩国东部、日本九州、琉球群岛、菲律宾北部一线的睡莲机场,建立简易后勤补给点和兵力承接点,可有效辐射对马、大隅、宫古、巴士等重要海峡水道,阻止敌海空兵力向二岛链纵深突破,为本土兵力投送、实施后续作战行动塑造有利态势。例如,2023年3月“敏捷死神”演习期间,位嘉手纳基地临时部署的F-22隐形战机首次转场至菲律宾北部的克拉克机场,不断探索扩容大国冲突下的敏捷作战运用前沿支点选项。

发起空中作战 美军历来强调“先发制人”,主张先敌决策、先敌展开和先敌打击,力求在短时间内对敌造成最大限度的震慑和毁伤。“隐形战机+”编队抵达目的机场后,可以根据作战需要单独或协同其他兵力实施作战行动。一是穿透作战。利用隐形战机低可探测性优势,迅速突破敌防空体系,快速打击指挥机构、机场港口、导弹阵地等关键目标,打乱敌方作战部署、扰乱敌方军心士气。二是支援作战。隐形战机执行对地/对海火力支援任务,或在敌方侧翼薄弱方向实施袭扰,掩护己方兵力实施进攻或安全撤离交战区。三是协同作战。隐形战机加入F-15等四代机空中任务编队,共同执行压制敌防空火力、寻歼敌空中战机等任务,协助抢占区域制空权,开辟空中安全走廊,同时利用机载先进传感器为其他战机提供打击目标信息。

应对思考

敏捷作战运用虽然具有反应灵敏、行动隐蔽、保障集成等诸多作战优势,但是其指控链路要求高、作战保障体系压力大、安全防护能力弱等问题依然制约着其实战效能发挥,因此,可以瞄准其薄弱环节针对性反制,抵消其作战效能发挥。

侦察预警方面 及早预警是破解敏捷作战运用的先决条件,针对敏捷作战运用编队机型构成,区分目标加强威胁预警。一是多源“破隐”。综合运用陆、海、空、天、电等多种侦察手段加强对隐身目标的探测预警,同时为一岛链周边常态布设无人机和水面舰艇等长航时、高机动侦察平台,聚合体系合力,尽早尽快发现美隐形战机。二是紧盯“非隐”。重点关注和发现敏捷作战运用编队中的运输机、加油机等非隐形目标动态。若其采取非正常航线飞行、通联频率内容出现明显异常等,应立即加强对其监控,作为研判美隐形机编队下步行动的线索。

逐个击破是反制敏捷作战的要点

反制打击方面 敏捷作战运用本质上是以牺牲体系防护换取部署速度,打击其防护薄弱点可以有效“去敏瘫敌”。一是抓住空档逐个击破。小规模编队从多个机场跨区机动容易使前出兵力成为孤军,而且抵达目的机场后会出现较长的战力空白期,期间需要进行油料补给、弹药补充、人员休整、飞机维保、任务规划等。可以提前布设兵力,掌握打击时间窗口后给予其集中火力,高效打击。二是瞄准机场“多点开花”。敏捷作战运用编队使用的睡莲机场条件简易、防护能力弱,甚至来不及加强设防,打击成本不高,可对多个睡莲机场同时实施火力试射,慑止美军兵力前推,从根本上削弱美军飞机快速起降、持续作战能力。

版权声明:本文刊于2024年 1 期《军事文摘》杂志,作者:刘涛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转自《军事文摘》”。 

关注我们

更多精彩

阁中槛外
本公众号通过多角度透视战争与社会、战争与环境、战争与人性的关系,着力为大家构建一个作战环境动力学概念,提供一个微观、中观、宏观各层面作战环境相关联的战争思维和视角。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