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序列化】鄂豫皖五十三校联考:无用之用,方为大用
文摘
教育
2024-09-15 12:41
陕西
【原题呈现】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老子》上述经典名句,虽然产生于两千多年前,但至今仍然闪烁着智慧光芒,请你思考在立身处世中,有哪些“无用”之用能够为你所用。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这个作文题目我们可以回归课本,即选择性必修上第二单元的先秦诸子散文,课文中涉及老子和庄子的文章分别是《<老子>四章》和《五石之瓠》。首先我们来回归教材,看看教材原文和教考衔接切入点:孔子开创了儒家学派,老子则开创了道家学派。老子之后,道家代表人物又有庄子等人。《老子》《庄子》中的思想常有突破俗见之处,可以说是见人所不见,知人所不知,想人所不能想,言人所不能言。学习本课,首先就要留意《老子》《庄子》的这些篇章有哪些突破常规的认识。学者柳诒征指出:“老子之书,专说对待之理。”(《中国文化史》)本课所选《老子》四章中的“有”和“无”,“知人”和“自知”,“胜人”和“自胜”,就是“对待”关系。通常情况下,人们偏执于这种对待关系的一面,比如“有”“知人”“胜人”等。可《老子》却总是提醒世人重视那通常被忽视的一面,其论说有很强的思辨性,对现实人生有一定的启示。阅读时,可以把课文中类似的关系提取出来,看看《老子》重视的是什么,有没有道理。庄子也善于从常人认为没有价值的事物中发现价值。在《五石之瓠》中,惠子仅从日常使用的层面上考虑大葫芦的功用,庄子则超越了世俗经验的束缚,指出了大葫芦的独特价值。这个寓意深刻的小故事,表现出庄子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阅读时注意体会。从表达技巧上来说,《老子》善于汲取世俗经验展开哲理思辨,直接论说道理;《庄子》则长于借助寓言,婉曲达意,以增强说理的趣味和效果。学习本课,要注意在比较中,品味二者不同的论述风格和语言韵味。1.了解老子、庄子的生平及思想主张,及《老子》、《庄子》的相关知识。2.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词语和特殊句式,理解并背诵课文。3.分析本文使用的论证方法,概括其语言等艺术特色。4.理解老子“专说对待之理”的辩证哲学;了解庄子善于用设喻、寓言等形式来说理的艺术手法。
《<老子>四章》 《五石之瓠》 学习提示 | 孔子开创了儒家学派,老子则开创了道家学派。老子之后,道家代表人物又有庄子等人。《老子》《庄子》中的思想常有突破俗见之处,可以说是见人所不见,知人所不知,想人所不能想,言人所不能言。学习本课,首先就要留意《老子》《庄子》的这些篇章有哪些突破常规的认识。 学者柳诒征指出:“老子之书,专说对待之理。”(《中国文化史》)本课所选《老子》四章中的“有”和“无”,“知人”和“自知”,“胜人”和“自胜”,就是“对待”关系。通常情况下,人们偏执于这种对待关系的一面,比如“有”“知人”“胜人”等。可《老子》却总是提醒世人重视那通常被忽视的一面,其论说有很强的思辨性,对现实人生有一定的启示。阅读时,可以把课文中类似的关系提取出来,看看《老子》重视的是什么,有没有道理。 庄子也善于从常人认为没有价值的事物中发现价值。在《五石之瓠》中,惠子仅从日常使用的层面上考虑大葫芦的功用,庄子则超越了世俗经验的束缚,指出了大葫芦的独特价值。这个寓意深刻的小故事,表现出庄子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阅读时注意体会。 从表达技巧上来说,《老子》善于汲取世俗经验展开哲理思辨,直接论说道理;《庄子》则长于借助寓言,婉曲达意,以增强说理的趣味和效果。学习本课,要注意在比较中,品味二者不同的论述风格和语言韵味。 | 1. 了解老子、庄子的生平及思想主张,及《老子》、《庄子》的相关知识。 2. 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词语和特殊句式,理解并背诵课文。 3. 分析本文使用的论证方法,概括其语言等艺术特色。 4. 理解老子“专说对待之理”的辩证哲学;了解庄子善于用设喻、寓言等形式来说理的艺术手法。 | 2021年新高考全国乙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古人常以比喻说明对理想的追求,涉及基础、方法、路径、目标及其关系等。如汉代扬雄就曾以射箭为喻,他说:“修身以为弓,矫思以为矢,立义以为的,奠而后发,发必中矣。”大意是,只要不断加强修养,端正思想,并将“义”作为确定的目标,再付诸行动,就能实现理想。 上述材料能给追求理想的当代青年以启示,请结合你对自身发展的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
看到作文第一眼可能有些学生就慌了,首先文言文学得不扎实,不能理解材料一和材料二的意思。其次知识储备不足,可能对庄子“无用之用”知之甚少,即使看到作文题目中明确写到“请你思考在立身处世中,有哪些‘无用’之用能够为你所用”也摸不着头脑。那么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如何构思?如何立意?如何展开论述呢?材料一:三十根辐条汇集到一根毂中的孔洞当中,有了车毂中空的地方,才有车的作用。揉和陶土做成器皿,有了器具中空的地方,才有器皿的作用。开凿门窗建造房屋,有了门窗四壁内的空虚部分,才有房屋的作用。所以,“有”给人便利,“无”发挥了它的作用。材料二:世人都知道有用的用途,却不知道无用中的用途。材料围绕“有用”与“无用”及其关系展开,为二元作文。需要探讨“无用”之用的价值,即在看似无用的事物或状态中,隐藏着怎样的智慧和实用价值。“有用”通常指的是具有实际效用、能满足某种需求的事物或状态。而“无用”则相反,指的是看似没有实际效用、不能满足直接需求的事物或状态。然而,庄子的观点提醒我们,“无用”之中往往蕴含着“大用”,即那些看似无用的东西,在特定的情境下可能发挥出意想不到的作用。材料一通过“车”、“器”、“室”的比喻,说明了“无”的重要性,即空无的部分(如车轮的空洞、器皿的空腔、房屋的空间)赋予了这些物体实际的使用价值。这可以引申为,在生活和处世中,那些看似“无用”的部分(如闲暇时间、非功利性的兴趣爱好、看似无关紧要的社交活动等),实际上可能对我们的成长、创新和幸福感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无用”之大用:探讨那些看似无用的经历、技能或事物,如何在关键时刻发挥重要作用。闲暇之智:分析闲暇时间如何成为个人成长和创新的源泉。非功利之美:阐述非功利性的兴趣爱好如何丰富我们的生活,提升精神境界。社交的无形价值:讨论看似无关紧要的社交活动如何构建人脉,促进合作与机遇。“无用”与“有用”的辩证:探讨“无用”与“有用”之间的转化关系,以及如何在生活中平衡两者。白岩松曾言:“当中国的文学家、科学家开始做很多‘无用’的事时,就离诺贝尔奖不远了。”此言非虚。庄子在《人间世》中深刻阐述了“无用之用”与“有用之用”这对思想概念,但若我们细细品味,便会发现,“有用”与“无用”并非仅仅是对事物“功用”的客观描述,它们实则代表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哲学、社会观念乃至对整个外部世界的价值认知。有用之用更注重事物与决策带来的现实效用,是一种偏向效益主义和实用主义的思维方式;无用之用则是在现实损益之外对事物价值的追求,如朝闻道,夕死可矣。在我看来,无用之用,方为大用。无用之用有助于个人内在修养的提高。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人们往往过于追求外在的成就与物质的满足,而忽视了内心的修养与精神的成长。然而,无用之用却提醒我们,那些看似无实际效益的事物,如艺术欣赏、哲学思考等,让我们在繁忙的生活中找到一片宁静之地,使我们的内心得以沉淀与升华。无用之用反映了人对自由和尊重的追求。“工业社会中对于效用的追求,最终导致了人本质属性的转化。”我们似乎变成了一颗颗钉子、一个个齿轮,而钉子和齿轮的价值多少则以利益的多寡为标准。我们似乎成了困在算法里的“笼中人”。打破效益主义的价值体系,唤醒人内心对于自由和尊严的渴望。这是“无用之用”带给我们的思考。无用之用带来了人类文明的突破与演进。回顾历史,我们发现,每一次重大的科学发现、文化创新或社会变革,都源于那些看似无用的探索与尝试。正是这些无用之用,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无论是希伯索斯因发现无理数而牺牲,还是柏拉图构建超越现实的理念论,抑或是杨振宁对宇宙不守恒问题的研究,这些在当时似乎并不能立即产生实际效益的学说,都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我们需要跳出利弊认知的框架,追求无尽的远方。无用之用,非无用也,乃个人心灵之甘霖,社会进步之源泉,文明演进之动力。在这个追求效率与实用的时代,我们更应珍视无用之用,让其在我们生命的画卷上挥洒出更加绚烂的色彩,在人类历史的篇章中谱写出更加辉煌的乐章,在宇宙的广袤中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王涛老师教研团队成员,怀揣语文挚爱,深思学习之道。兴趣多元,于古今智慧中觅桥梁,借异域之石,冀望雕琢教学美玉。愿能和诸位老师共探智慧,同寻真知。
[教育叙事] 高分作文不能缺少逆向思维
[教育叙事] 如何让学生写作时“摆脱”感动中国?
[教育叙事]如何在一轮复习中让文言文板块复习事半功倍?
[教育叙事]应该如何应对文言文对比阅读这样的新高考教改趋势?
[教育叙事]让素材产生流动性
版权声明:以上均为作者原创作品,版权归“新课标大语文”公众号所有,抄袭盗版必究。请勿用于其他商业用途,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