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小年18个月了

育儿   2022-07-25 22:38   上海  

18个月,一岁半了。


刚给刘小年干了一仗,气喘吁吁地坐下来。明明困得哈欠连天,就是不睡。家里灯全关了,他还是不上床,光着脚丫满地跑。抱上床,自己滑下去;抱上床,又自己滑下去。爬上沙发开电视,站在空调下面吹凉风,在客厅里倒着走,嘴里不停说着:倒车、倒车、倒车......


实在忍无可忍,把屋门给锁上。他就站在门口,一直哭,一直闹。


我恶狠狠地说:“今天就是要看看你这驴脾气有没有个极限!”


结果妈妈忍不住了,打开屋门,放了他出去。回头把我给揍了一顿......





越长大,心思越多,越不好带了。白天在家,还不知道怎么给爷爷奶奶出难题。


近来晚上睡得晚,早上又醒得早。常常五点多钟,便不睡了。抱抱爸爸,捏捏妈妈,听到了外面有动静,便“爷爷!奶奶!”,一个劲儿大喊起来。


这两天换了套路,不叫了,醒了就自己倒着“滑”下床,开门往外跑……


六点多,吃完早饭,就急着要出门去了。最喜欢是到火车站去看火车,去的多了,自己也认识路。过了菜市场,就伸出小手指向南边,嘴里叫着“train,train,train”。


一开始爷爷奶奶还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回来问了才明白,原来是“火车”。



这个月最大的挑战,是麻腮风疫苗。


年年还不懂得紧张。爸爸心大,不知道紧张,唯独紧张了妈妈。


接种完当天夜里,我摸着年年脑袋发烫,但觉得也不算太烫,小家伙睡得又挺好,不值得惊动一旁熟睡的妈妈。


早上醒来,再摸摸已经不烧了。往后一周,也都没有预想中的免疫反应。


可到了第二周,又突然开始发烧。一天一夜,都有温烧的症状。身上也发出一些红色的疹子。但小家伙仍然没受影响,吃喝玩乐睡。只是我却有些不淡定,半夜起来找测温枪量量,37.1°C——这才又放心地睡了。




上周去接种了水痘疫苗,至今也没看出有什么反应。只是接种的过程,让人难忘。


刚进医院的大门,他就开始嚎啕大哭,无论怎么哄、骗、恐、吓,都不管用。挂号、体检、打针、观察......哭声震天、全程无休。一边哭,还一边摆着小手,一个劲儿对医生、护士们说:拜拜、拜拜、拜拜......


满屋子大人小孩,似乎一时间都没了声音,齐刷刷向他投来诧异的目光。


爸爸像个大恶人,随时准备对刘小年采取“强制措施”:

抱上体重秤、摁在体检台,尤其最后打针时把他胳膊、腿、脑袋牢牢夹住,眼睁睁看着一根大针头扎进小胳膊......


爸爸第一次觉得,预防针的针头,怎么会那么粗大?

——爸爸虽然假装冷酷,其实心里还是很柔软的。


打完针,宁可出来晒太阳,也不愿在医院观察。



或许因为刘小年知道爸爸的性格,所以对我也特别“关爱有加”,常常令妈妈“醋意大发”。


每次下班回来,总要被他抱住脖子,一通乱啃。却把笑意盈盈冲过去的妈妈冷落一旁。


正玩儿的时候,看见爸爸过来,马上会找出最喜欢的一件玩具递过来。然后再拿一件,再拿一件……毫无保留。


有时候妈妈试探他:“年年,把你最喜欢的车给妈妈玩会儿吧?”小家伙挑挑拣拣,找出一辆车,塞给妈妈。然后才又拿出那辆最喜欢的“混凝土搅拌车”,塞给爸爸。


如果有时不小心被妈妈“忽悠”,骗到了玩具。等他回过神来,看到旁边若无其事的爸爸,竟要奋力从妈妈手里把玩具夺走,再送给爸爸。


小家伙还不懂,爸爸其实不需要这样明目张胆的“特殊关爱”——因为这样的关爱,是要付出代价的。


最喜欢的玩具,别人都说“不给”,只有给爸爸没意见


会说的词越来越多,而且经常在吃力地学习着新的词语。现在最有意思的事情,就是听他“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


说得最多,就是各种各样的车:

叉车、铲车、警车、货车、罐车、跑车、汽车、包包车……前后两个音,间隔老远的距离,老父亲听起来,既费力,又欣慰。


看到怕的东西,明明很害怕,嘴里却说不怕。


看见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的人,能叫出不同的称呼:

爷爷、奶奶,还有几个“特定”的阿婆(一般是住在附近几栋楼的邻居),和爸爸看起来差不多的是“叔叔”,和妈妈差不多的是“姨”。当然,最喜欢的,还是比自己大一点的“姐姐”。

“哥哥”也还行,但是不喜欢“弟弟”、“妹妹”......


这几天的又一进步,是能够回答简单的问题了。


“爱妈妈不爱?”

他会说:“ai”


“这个玩具给赞赞哥哥玩儿吧?”

他会说:“不给”


“今天看火车开心不开心?”

他竟然嘻嘻一笑......


也有还不能组成词的,比如“机”。一个“机”,在他嘴里能指代太多太多的目标:

不但有拖拉机、挖掘机、飞机、直升机,还有手机、电视机……




说到手机、电视机,这的确是孩子成长中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


现在,刘小年已经会很熟练地打开手机,翻到紧急拨打页面;或者用一根小手指,上下翻动视频。一个不注意,便自己爬到沙发上,把电视给开了。这两天,晚上睡觉前必须要看几遍自己在桥上看火车的视频,否则就这屋跑那屋,一个劲儿折腾,不肯睡觉。


爷爷上网买了小说,作为手机的替代品。奶奶的手机,有时藏在衣柜,有时藏在床垫下面,还有时藏在厨房……常常连自己都找不到了。


然而在这个时代,杜绝电子产品是不可能的,只能引导他少看。




有天晚上,刘小年快睡着了,我给他背唐诗。


他不愿听,举起胳膊,拧着小手,嘴里不停说着“闪闪,闪闪......”


我突然意识到,原来他这是在“点歌”了。于是便把手伸到空中,像他一样拧着,唱起“一闪一闪亮星星”。


看他闭上眼睛,浅浅地睡着了。我又迷迷糊糊背回到唐诗去。刚背了两句,小家伙突然又翻了个身,半睁开眼睛,举起胳膊,拧着小手,不耐烦地重复着“闪闪,闪闪......”


我只好又重新唱起这首歌。


小小年纪,已经对学习有逆反心理了。


孩子教育的问题,随着他的成长,越来越突出地呈现在眼前。孩子有他自己的想法,即便有时候很片面,很极端,很固执,可在他那天真的小脑袋里,这就是他的整个世界。


在我们按自己的想法去要求他、“纠正”他之前,应该尽量去避免居高临下的命令——这对于在生活中鲜有机会可以行使领导权力的大多数人,其实是很大的考验。






滚动生活
滚过的每一秒,都是人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