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读书之No.42——《2001 A SPACE ODYSSEY》

文化   2024-02-22 21:39   上海  

书名:2001 A SPACE ODYSSEY

作者:ARTHUR C. CLARKE

字数:179 000

推荐指数:☆☆☆☆

这本《2001太空漫游》,在桌上放了一年有余。原计划是每天读几页,总有看完的一天。实际上是读了几十页后就放下,大半年的时间里再没动过。
春节前报名去考职称英语,终于又想起来学英语。重新翻开,给自己定个小目标,一周内必须看完,这才一鼓作气解决战斗
这本书,据说是硬科幻的开山鼻祖。《三体》作者刘慈欣,曾不无谦逊地如此表达:“我的所有的作品,都是对阿瑟·克拉克的很拙劣的模仿。”

其实何止大刘,在这本初版于1968年的作品中,我们几乎可以看到所有迄今为止所有科幻电影中那些令人惊愕的概念与元素:人类起源,地外文明,外星基地,人体冬眠,太空航行,星际穿越,多维空间,叛逆乃至于“叛变”的人工智能……

硬科幻的特点之一,便是对未来技术细节的生动描绘,这一点在本书中体现的淋漓尽致。太空飞船上的洗手间,月球基地里的宿舍,“引力弹弓”的紧张过程,木星、土星的壮丽外表……

据说,在本书初版后第二年(1969年)登上月球的小伙伴曾坦言,月球上的景象与《2001太空漫游》中的描述相差无几。

其实,中文书名《2001太空漫游》并不是直译,“漫游”显得过于轻松愉快了,A Space Odyssey,译为“太空奥德赛”更为贴切。

电影《2001太空漫游》剧照

伟大的科幻作品,是对未来的预言。但对我个人而言,本书写的最好,最能让人心灵震颤的,是第一章关于智慧启蒙的描述。
三百万年前的非洲草原上,人类的祖先战战兢兢,奋力求生,却无一技之长,几乎将要被严酷的自然选择所淘汰。白天凭运气摘果寻食,晚上在山洞里恐惧难眠,上百万头大型食草动物在身边奔腾而过,却只能在虎豹鬣狗饱餐以后,捡一丝残羹。和对面族群的冲突,也总不过于捶胸顿足,仰天长啸——每天为食物发愁的日子里,打架斗殴都是一种奢侈。
在作者细腻而犀利的笔下,一幅惨淡、苍凉的景象,让人不寒而栗。像凭空而来的一盆凉水,劈头盖脸泼在现代人类高傲的脑袋上——人生于世,除了生存,还有什么能称之为烦恼?

现实的引力太大,偶尔读一本科幻小说,最起码可以让人抬起头来,做一次深呼吸。

企鹅出版社的平装书,简介轻便,适合随身携带,是如今过度包装风格中的一股清流。缺点是字体有些太小太密,留白不足,对我们这些动辄需要查词记录的英文半吊子,较为不便。

总有些担心书背被撕裂


‍‍‍‍‍‍‍‍‍‍‍‍‍‍‍‍‍‍‍‍‍‍‍‍

滚动生活
滚过的每一秒,都是人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