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读书之No.55——《大学语文》:一部40年前的大学语文教材

财经   2024-07-07 21:08   上海  
书名:大学语文
编者:徐中玉等‍‍
数:~363 000
推荐指数:☆☆

单位老同事退休时留下的一本书。

像这样一本大学语文教材,出现在机械厂技术工程师的书柜里,似乎有些不协调,但这也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了语文的魅力。正如本书序言中所说:“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语文教师的任务不光在于传授语文知识。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表现在语文材料中数量最多、最集中,通过语文教学,教师应进一步把我国的优秀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传授给学生。
从这个角度而言,这本教材的魅力倒不在“语文”,更多在于“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正因为如此,语文教材出现在机械厂也好,化工厂也罢,皆无所谓“不协调”。有中国人的地方,就该有这样的书籍。
虽说是《大学语文》,不过书中一百余篇选材,有三分之一在我们的中学教材中出现过。所不同者,是大学教材按照年代和类别顺序选材,从先秦的诗歌散文,到两汉辞赋、魏晋清谈,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还有五四以后的白话小说,现代诗歌,欧美日俄的现代短篇小说......
系统地翻一遍,还是有不少收获。首先是读到一些之前未曾读过的经典作品,如宋玉的《风赋》,杜甫的《羌村三首》,韩愈的《送李愿归盘谷序》,王安石的《答司马谏议书》,德永直的《马》......
还加深了对一些词语的理解,印象最深刻的,应该是“空穴来风”。它原本出自宋玉的《风赋》,本义是“空荡荡的洞穴会产生风”,这便是说“消息的产生都是有原因和根据的”。而现在大家对它的理解,多是比喻消息和传闻毫无根据。

另外一个“收获”,是认识到文学欣赏中所谓“偏好”的存在,就如人的个性一般,是一时难以改变的。

就我个人而言,排除个例,大体上说,是喜欢诗经,不喜欢楚辞;喜欢散文,不喜欢辞赋;喜欢《左传》,不喜欢《国策》;喜欢诗,不喜欢曲;喜欢俄罗斯小说,不喜欢法国作品......
姚鼐有一篇《登泰山记》,写自己在登山途中,观道中石刻,“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这句话很平实,却一语道出旅人的无奈,人生的悲哀。当年少轻狂时,往往志向宏大,欲读万卷书,行千里路。可道中方知行路艰难,人生苦短,有缘相遇者,不过世间沧海一粟。去年至今,自己也不过才读了55本书,按照这个速度,再活个一百年,也读不完万卷书。
原来,知识也同富贵,“如不可求,从吾所好”——想到这一层,便懂了读书不在多的道理。
读书在乐!

文末另记闲事一桩:

有好友在京,赠余折扇一把。扇面乌黑,调金墨以配之。正面书南宋敖陶孙《诗评》七句;反面书高适及李颀诗各两句,并画孤舟钓翁、容膝小斋以自娱。

书法自中学已废弃久矣。今勉力照帖临描,远观尚算规矩,近看猫抓狗爬,惨不忍睹。

噫!又何伤乎?惟求一乐。




滚动生活
滚过的每一秒,都是人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