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演讲大会,最昂贵的资产是什么?
每个主办方各有答案,但是每个答案一定浸润着湿漉漉的价值观。
如果你是权力导向,那么你的答案就会是,嘉宾。
这个行业真的不缺大会与论坛(虽然现在办地产大会已经成了一个奢侈的事情),但是,更准确的说法是,这个行业不缺以嘉宾职级为核心卖点的大会。
嘉宾当然极为重要。
但是,如果你以出席嘉宾为核心卖点,你会陷入一种权力座次逻辑。
能找董事长,绝不找总裁。能请政府官员,绝不找学者。能总部,绝不地方。能网红自来水,绝不让流量从0到1。能北上广深,绝不二三四五线。
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一个大会卷到这里,基本无解。
更重要的是,以权力为导向,往往在现实中被异化,代价就是,谁的嘉宾职级高,谁就显得牛逼。结果,往往大概率主动放弃了对嘉宾议题的管理,能来就行,你还想管理,你以为你是谁?
最后,台下的人都成了代价。
如果你是内容导向,那么你的答案就会是,议题。
一场大会,要想立得住,得有魂魄,主线与结构,简称议题的可视化。
关于这一点,我们倒是挺自信。JUMP大会这么几年下来,不止一次、每一季大会,都有人来问我,杰总,今年的议题到底是怎么想的,你们怎么去捕捉到这些有趣的灵魂,怎么在现实与未来之间找一个议题的平衡?
我不会告诉你,我为每一季大会会写多少策划文字。
我也不会轻易告诉你,通过采风与观察,我们储备了多少意向议题,然后去寻找它最合适的主人。
最终人请得来,是我们本事。请不来,我也认,缘分与实力都没有到。
但是,即使如此,如果非要说,这是不是大会最核心的资产?
答案是,并不是。
内容是我们的核心能力,它就在那里,你疼它还是关心它,它不会掉线。
在一个大会的铁三角——嘉宾、议题与观众之间,我们的答案是,最昂贵的资产是观众。
是观众让JUMP大会变得货真价实,也是观众让这个大会IP变得独特。
JUMP大会的观众是免费的,但是需要审核入场。
那句话咋说的,免费的才是最贵的。
我想确保,到场的观众,是我们的理想型观众,他们关注议题,然后报名,直奔自己中意的嘉宾,拿出手机拍照——这种铺面而来的真实压力感,会让每一个嘉宾都自动确保,忘掉身份,干货输出。观众的掌声只能由他们自己来挣。
没有观众管理的大会,是徒有虚表、不堪一击的大会。我们是通过管理议题与观众,来实现对演讲嘉宾的倒逼与管理。
这是一个阳谋,JUMP大会已经做到第五季了,我说了五年。
五年了,今年特别让我惊喜的一件小事是,后台的报名观众,不需要二度提醒,无论董事长还是总裁,他们都无一例外上传了身份证明,要么名片,要么企查查截图,要么媒体报道截图,要么工作工牌。
不要以为嘉宾不重视观众。
每年总有一半的嘉宾会问我,谁来听,你们的观众从哪里来?
通常这个时候是我们特骄傲的时刻。我会拿出手机,给他大概看下后台的统计。那一刻,你们是最厚的底气。
但是说实话,越真实,就越有压力。
办了大会这几年,每一季都如履薄冰。
办了大会这么几年,嘉宾从未重复,一线城市也打了一圈,但是担心的问题从未改变。
就是你们。
这也是我对苏州的顾虑,也是我最关心的点。之前做了两个梦,都与你们有关。
过去一周多,我与董小姐已经批准了近500名观众。也还有一些重量级的朋友,还不习惯自己报名上传名片,直接找过来说,一定来,请留座。
但是,还不够。
距离大会倒计时十天,我们也希望把这桌盛宴让更多的人知道。过去几个月,微信算法规则变了,好东西不是人人都看得到。
还因为一个最重要的理由。
大地产行业的话语定价权,不能被抖音博主定义。曾经让出去的阵地,只能再夺回来。
此刻我想,大话,真话,说的够多了,该打住了。
这时,有一些办大会的同行站出来说,别扯,我不卷了。「为什么杰总与董小姐不搞一个2小时的单人演讲秀?」
这个大会风格很流行,似乎也很时髦。从罗胖,吴晓波,刘润到地产界各路大神。
但是,我很尊重我的读者,也很尊重我们的初心。
JUMP大会是一桌大菜,荤素搭配,营养均衡,各取所取,而不是一类主题菜系。我们想传递能量,而不是发明能量。
办这样一个多议题的大会,难度当然更大。
但是,战利品也更多更好呀——我们会认识更多不同城市、公司、岗位、职级、兴趣不一的你们。
这性感多了。
谢谢你们。
截止到今天中午,我们把后台批准通过的观众做了一个有数据的画像,希望你们彼此间找到冬天里的温暖与认同。
一、大家都很有来头。
二、「英雄不问出处,大侠所见略同。」
三、学习欲望,没有门户之见。
四、头部崛起,腰部很稳。
五、克服地产中年危机,唯有促膝长谈
六、终于可以说了,长三角也是主场
七、数据向每个嘉宾投射了压力。
最后,安利两件大事。
第一,董小姐开了自己的视频号,欢迎关注。她最近在拍一个很有趣的短视频,即将更新,可以期待下。
第二,JUMP大会第五季的报名正在持续加热。
12月27日,周五下午一点,苏州洲际酒店,我们不见不散。
下图是海报,扫码即可报名。
前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