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专家:如何理解、应对和预防孩子自杀(2万字逐字稿)

乐活   2024-11-10 07:36   山东  

1


青春期的自杀思维和自杀行为

如何理解、应对和预防孩子自杀行为

逐字稿


各位老师早上好呀,欢迎来到全球儿童与青少年多元心理论坛系列的公开课,今天我们很荣幸的邀请到了来自法国的卢梭老师给我们带来一场关于青少年自杀相关议题的公开课。


我们也知道青少年自杀是一个非常严肃的社会问题,作为专业的助人者,作为父母,作为家庭成员,无论自杀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我们都需要去夯实自己的一个技能和基础,更好的去帮助到青少年。


今天老师将从多个维度去讲解这个议题,像社会维度、家庭维度、身体维度、情感维度等等,还会通过个人层面、集体层面、社会层面、媒体层面,层层剖析,帮助各位共同携手预防青少年陷入自杀行为。


卢梭老师是法国的资深精神分析家,巴黎八大心理学院的教授,从1969年就开始担任相关的教学任务和工作,可以说是非常资深的一名老师。今天晚上让我们一起跟随着卢梭老师的脚步,去更深入的探讨这一个话题。


首先在培训开始之前,老师先向大家对一些术语进行阐述和澄清,这样方便大家理解。首先我们来看自杀的定义,自杀被定义为以结束自己生命的方式来寻求解决存在方面的问题,解决的是存在主义层面的问题。


自杀行为包括的是伤害自己的行为,它包括自杀未遂或者说自杀企图和已经完成的自杀行为。自杀意念是关于自杀的一系列的想法和计划。自杀企图是指一些可能导致死亡的自残行为。比如服用药品、跳楼、上吊或者是溺水等等。



我们现在来看一些事实的数据,我们可以说青春期的自杀是一种悲剧性的现象,并且在不断的增加。每年在法国会有近400名的青少年因为自杀而身亡,并且在法国大概每年是有2万起的自杀未遂的现象。所以自杀他成为了该年龄段的第二大的死因。同时我们也知道还有一些因为事故而导致的死亡,比如说使用机动车意外坠落或者是枪支走火造成的死亡,实际上也是自杀。所以在这一系列令人唏嘘的普查之中,我们必须注意到一个事实,那就是风险行为。也就是说青少年他们会有意无意的去试图与死亡擦肩而过,或者是一些藐视死亡的行为。通常医疗机构或者是家庭往往喜欢把自杀宣布为意外死亡,因为这样可以减少丑闻以及内疚感。


我们说每一次自杀事件都是一场灾难,他会给身边的人带来很多的痛苦和创伤,而且他也是专业治疗人员面临的最困难的挑战之一。


通常来说一次自杀平均可以让7个人背负伤心之痛,并且会波及到20人之多。同时还有证据表明,在自杀者周围的人也会增加自杀倾向的风险,比如说他的家人、同学或者是同事等等。所以我们要去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这些前程似锦的青年人,他们想要如此迫切地结束自己的生命?


解释这个问题是无法用三言两语来回答的。可以说青春期的自杀事件是青少年严重不适的标志,是他们痛苦和绝望的呐喊,同时也是一种求助的呼唤。那些有自杀倾向的青少年,他们常常认为自己是非常糟糕的,是被动的,总是出错、有错的。所以他们的自我价值感非常低,觉得自己总是不受欢迎的。


可以说这些青少年他们还没有发现自己除了在社会规范和社会压力之外的其他价值,还没有找到自己的价值,因此他们也没有找到自己的位置。所以这些有自杀倾向的青少年,他们没有生活目标,他们也很少参与活动,在学校里的表现往往是非常差的。


他们无法承认自己对周围的环境是可以有主宰或者是控制力的,往往感到备受压迫,并且非常具有冲动性。他们也很少跟自己所在的集体建立联系,总是感到被孤立。因此他们感到非常的孤立无援,并且感觉自己是异化的,也就是说自己是很另类的。因此社会活动、社交活动对他们来说没有任何的吸引力,因此他们没有办法依靠社会活动来继续生活。


要想去了解自杀的原因,不能单以诱发因素来解释,而必须在青少年的过往经历中去找到原因。这些也就涉及了他过往出现问题的经历,以及曾经的冲突。所以这些问题在不断的升级,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逐渐积累,一直到在青春期爆发。所以自杀一定不是突发事件,一定是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的积累而形成的。这也是我们马上要说到的什么叫做自杀的危机?其实可以这样来理解,当遇到问题的时候会出现一种危机,但是危机并不直接会导致自杀。有的时候如果青少年能够立即找到解决当下问题的解决方案,那也就度过了危机,变成了一种成长。但是有一些危机也会变,也会导致自杀。我们可以去理解是什么原因导致了青少年在青春期这个年纪容易受到自杀的威胁。我们要知道的是青春期是一个在社会层面、家庭层面、身体层面和情感层面都会出现变化,都变得格外紧张的时期。青少年他为了获得进入成人世界的钥匙,为了获得成人世界的一席之地,那他必须要脱离童年的安全舒适区。


我们可以说青春期的孩子们他们希望能够自主,虽然他们还在依赖成年人,依赖他们的父母。可以说在这个阶段,由于身体发生的变化,导致了青少年他们对自己的看法也发生了重大变化。改变了的身体,能使这些青少年失去了曾经的参考坐标,使他们感到非常的混乱,笨拙,是没有吸引力的。同时在性别认同的层面,他们需要去确定自己的身份,以此才能够去跟其他的人建立联系。在这个过程中对他们来说是十分焦虑和紧张的。


刚才说到的是青春期的就是身体层面,我们现在来看一下社会层面,我们可以说青少年他是在童年和成年之间来回穿梭的一个时段。他们被期望像成年人那样去行事,但是我们只给予他们许可权和责任权。也就是说其实我们还是把他们当成孩子一样来对待。这种在童年和成年之间的来回穿梭,也是有一些良好的效果。那也就是可以让这些青少年能回到童年的舒适区,这给他们一个喘息的机会,让他们有时间恢复自己的力量,从而面对成人世界的新的挑战和未知的世界。同时青少年在他们真正进入成人世界之前,他们也会对成人的世界进行思考,进行评判,从而经常显现出一种跟周遭的人对抗的状态。


青少年他们在智力上发育已经相对成熟,他们可以对他们的人生进行一些哲学层面的思考,对生命的意义进行思考,对他们在成人世界在这个世界的地位去进行探索。在情感方面青少年也是备受冲击和考验的,因为一切似乎都颠覆了,不管是他们的身体,他们的人际关系,还有所有的外界,或者是自己对自己的要求,都让他们产生颠覆的感觉。所以这些改变都是对他们来说难以接受的。


在心理层面他们也往往是非常冲动的,是敏感的,甚至是过度敏感和情绪化的,不耐烦的,所以失去了一种平衡,这让他们冲突四起,同时又感到非常的孤独。而同龄人在这个时候,这个群体的概念对青少年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他们能够直面自己,从而确认自己是谁。因为群体重要之处在于它可以给青少年一种归属感,让他们觉得自己不再孤单。所以青少年处于一种矛盾的心境之中,一方面他们非常的追求人气,希望自己能够标新立异,令人瞩目,但同时他们又需要令人瞩目,需要得到同伴的认可。所以我们说青春期是一个有激烈动荡的时机,这些激烈动荡的变化是正常的,但是会引起不同程度的焦虑和痛苦。在这样一个动荡的时期,如果再加上一些其他的压力因素,这才会促使青少年产生自杀的行为。要知道的是青少年只有在尝试了一系列其他的行为,并且失败以后才会选择自杀的行为。因为这个时候只有自杀行为才被认为是唯一的可以解决他们问题的出路。可以说青少年的自杀企图其实是表达了他一种想要改变的愿望,以结束他现在的处境。所以,与其说自杀是寻求死亡,不如说它是终止青少年当下处境的一种办法,因为他觉得当下的处境已经不可能再延续下去了。所以我们可以这样认为,自杀的目的往往是为了改变他的生活,而不是说结束生命。所以这种表达通常会以想要昏睡不起或者是希望让一切终止,以这样的形式表现出来。所以自杀可以是看作对改变问题,改变现状的无力感的一种无奈和报复。


一些紧张的事件,可以引发那些本身就有一定心理精神障碍的青少年自杀行为,比如说抑郁症等等。所以说我们认为那些高危的青少年指的是那些经常情绪低落或者是焦虑的孩童和青少年,他们停止了既往喜欢的活动,并且开始谈论与死亡有关的话题,或者是突然发生一些行为改变。在这个时候周围的家庭成员或者是专业人员要做的是去确认自杀风险的严重程度。如果程度非常严重,我们可能会考虑要将青少年住院治疗。同时我们也可以对他已有的一些心理精神障碍进行药物治疗,如有必要的话,也需要对个体或者是家庭进行一些心理方面的支持,或者是咨询。其实在青春期之前,儿童自杀是非常少见的,但是的确也是会存在。我们说自杀可能是属于青春期的问题,特别是在15岁到成年之间这个年龄段。但是这也不是意味着15岁以前,12岁这些青春前期的孩子就不会出现自杀的现象,我们也不能忽视。幸运的是所有的自杀观念并不是一定会形成自杀的行为,他们可能是自杀行为的一个风险因素。在自杀的意念转换成行为之前,通常是有好几个因素结合在一起。通常都是这样的情况。可能青少年已经存在了一个潜在的精神障碍,或者是心理障碍,在此之上又有一些压力事件,最终触发了自杀行为。这些紧张的压力事件有哪些?我们可以看一下,比如说失去了一个亲友,一位亲人。我们可以说是一位家人去世了,现在可能也是一个心爱的宠物离开了,也会是一种压力事件,或者是在学校一个同学自杀了。这也是可以解释为什么在一个群体中,一个学校中有成群的或者是连续的重复的自杀事件,我们就叫做流行病、传染病,但其实这个自杀它本来是不带传染性的。


另外的压力事件可能是失恋这样的情况。或者是家庭生活环境的改变,比如说转学、搬家。这就意味着他生活圈子、朋友圈能够发生的改变,或者是遭到了来自于家人或者是朋友的羞辱。或者是一些来自学校的霸凌事件,特别是对那些少数群体的霸凌事件。或者是说学业成绩下降,这也是一个压力事件。或者是比如说考试考砸了,或者是留级了,这些都是会让青少年感到压力的事件。或者是出现一些法律纠纷,这样一些法律纠纷的干扰,通常会产生一种羞辱感,就是在团体中遭到一种羞耻感。刚才说的这些压力事件,其实在青少年群体中也是非常常见的,并不是说这些事件一定就会导致自杀,而往往是因为有一些潜在的原因,而最终导致了自杀的现象。


所以在刚才的一些可以诱发自杀的压力事件之外,还有一些潜在的障碍,最常见的障碍有以下几种,第一种是抑郁症。通常就是患有抑郁症,有抑郁情绪存在的青少年或者是儿童,他们通常都会有一种绝望和被抛弃的感觉,这限制了他们能够找到解决眼前问题的能力。非常需要小心和留意的,因为在这个年龄阶段抑郁症它往往会被很多多动甚至是躁狂的现象所掩盖。这些多动或者是躁动的现象,它其实是个体对抗抑郁情绪的一种防御机制,但是这种防御可能很容易会坍塌,会被打破。


第二种潜在的障碍可能是对酒精或者是药物成瘾。对酒精或者药物的使用有关的障碍不一定是成瘾,但是使用酒精和药物可以让青少年在他们面对危险的时候的意志力、控制力有所下降,甚至失去了判断后果的能力。另外一个潜在的障碍是冲动、控制能力较差。这就可以特指的是一些具有破坏性行为的孩子或者青少年,我们一般叫做品行障碍或者是举止障碍。他们通常都是一些非常具有挑衅性的青少年。他们经常会冲动的做一些过失行为,而且是不假思索的就采取行动。还有其他的一些精神障碍,也会增加自杀的风险。比如说焦虑症、创伤后应激障碍,当然还有精神分裂症,这些都是潜在的疾病,潜在的障碍。其实那些企图自杀的儿童或者是青少年,他们都时不时的会对自己的家人或者是对身边的朋友感到愤怒。


老师在临床中遇到了很多有自杀倾向的青少年,会对老师说我要自杀,就是让他们得到惩罚,他们会后悔的。所以他们会希望操纵别人或者是惩罚别人。比如说他们会觉得当我死了以后他们肯定会后悔的,但是一切都已经太迟了。所以其实对父母来说也是非常巨大的责任。青少年跟父母的沟通困难也会导致自杀的增加。


自杀行为它也可能是出于模仿他人的愿望。他们的逻辑通常是这样的,比如说看到一个人自杀以后,青少年会想他敢这样做,非常有勇气,我也要这样做,这样表现我也很有勇气。这个可能也跟目前在国内发生的一些社会事件相关,就是一些被媒体曝光报道的自杀事件之后,往往会有一系列的自杀未遂的现象,一系列跟随模仿的行为出现。是领导的一些个人,要非常的加以留意,因为自杀现象也就是对自杀的模仿现象也会经常出现在学校之中。同时自杀事件可能更多的发生在那些具有自杀或者是暴力行为的家族史中。所以我们看到了有很多的因素可能导致青少年自杀企图的增加。特别是刚才已经说到的抑郁症。


如果是在青少年,他的生活中接触了一些自杀的成年人或者是父母的关系有较大的冲突,这也都会增加自杀的风险。自杀的企图可以经常是关于对死亡的一个意愿,一个欲望的一种矛盾的心理。也就是说因为它可能是一种求救的信号,但是我们也不应该单单的把它看成是一种求救信号。要知道的是关于自杀和自杀企图在男孩、女孩之间也是有所有差异的。在女孩身上,自杀的企图,它可能是男孩的三倍,但是男孩的自杀成功率则是女孩的4倍。那也就是说男孩可能会有更少的自杀企图,但是他的成功率会更高。


有一种解释是这样的,因为男孩他是更加敢于去表现出自己的攻击力,能更加的把攻击性向外去展现,而女孩会更加的将自己的攻击力向内,内化到自己身体上,所以就是对自己身体进行打击。因为有这样一个特点,在他们选择自杀的方式上也是有差异的,比如说男孩可能他们更多会选择以跳楼上吊的方式或者是使用刀跟枪,这样的方式就是说成功率是更高的,是一枪毙命的武器,而不会有更多生存的希望,存活的希望。而女孩则更多使用药物或者是割腕、自杀、上吊窒息或者是溺水的方式。当我这样说的时候,仅仅是一个大概的情况,不能以偏概全,因为也有个体的差异,但是大致是这样一个情况。


现在我们来看一下青少年青春期的自杀过程。我们说自杀过程是指从青少年出现一个危机情况的发生开始到自杀行为付诸行动之间的时期。在青春期自杀过程的时间可以是非常短暂的。


这个过程是怎么发生的,怎么进展的?第一个阶段是一个寻找解决危机的方案时段。我们说在出现一个危机事件的时候,去寻找解决危机的解决方案是一个非常正常的过程。在青少年在寻找每一个解决方案的时候,他都会要去评估这个方案能够带来的潜在变化,以及减少他痛苦的这个效果。有一些人很幸运,他能够有很多的解决方案,所以他能迅速的找到解决当下危机的策略,这样的话他就能够免于进入自杀的这样一个过程。也有一些比较不幸的青少年,他们可能解决的方案是非常少的,或者是他们具备的方案没有办法帮助他们解决眼前的难题。在这个阶段可能自杀的想法还没有被真正的考虑过,还没有真正的想到自杀的观念,但是或者只是刚刚有一些苗头,但这个时候就已经出现了一种不适感,我们需要去留意。


自杀过程的第二个阶段就是自杀意念的形成,也就是说在这个时候自杀的想法被真正的认为是一种可行的解决办法了。那也就是说在寻找解决方案的过程中,死亡的一个念头可能会突然短暂的闪现,并且能成为一种解决问题的可能。与此同时那些他也曾经尝试过的一些已经没有效的解决方案,都会被摒弃了。因此我们发现自杀的想法会出现得更加的频繁,更加的迅速,也会越来越认真的去考虑跟对待。此时的青少年他可能会更多的在自杀的问题上纠缠,停留的时间更长,他会去开始考虑更多的自杀的可能的场景,怎么样的方式来自杀。但是在这个阶段,即便是他已经开始想了很多的自杀方案,自杀手段,但是还是停留在想象层面的。但是就是说已经开始隐隐的在作祟了。


下一个阶段就是一个反复思考的阶段了,这是第三个阶段。当紧张的气氛、紧张的局势在青少年的内部感觉到越来越难以承受的时候,他就越来越想要去逃离紧张的局面。这也就是说一方面他走投无路,无法解决危机的这种无力感,以及使尽浑身解数的一种感受,也造成了他们巨大的痛苦。所以就是自杀的意念会不断的出现,更加频繁有规律的出现,造成煎熬和痛苦。但是这种观念的出现本身也造成了痛苦,又让他更加痛苦,所以就进入一个恶性循环的过程。


事已至此这个时候就进入了下一个阶段。我们可以说在自杀的结晶化或者是固浊化阶段,在这个时候主体他已经完全被绝望所淹没了,似乎只有自杀是唯一解决他们痛苦的方法。在这个阶段他一般都会对自己的自杀计划做了精确的计划。


比如说时间、地点、手段等等。但是在这个阶段有一个非常微妙的变化,一定要加以留意,就是说我们可以观察到一个叫做自杀危机的缓解的现象,那是因为当自杀成为最后的解决方案时,青少年可能会感到解脱,就好像一切都真的迎刃而解了,所以他会感到解脱,并且甚至会有一些幸福的迹象。因为他觉得他已经不需要再痛苦的挣扎了,他已经获得了一种解决、结束他痛苦的手段。这个过程是非常微妙的,因为此时此刻青少年还会出现另外一种状态,比如说他会跟身边的人情感割裂,他会远离身边的人,并且出现一种孤立的状态。所以自杀对他们来说意味着重新获得掌控感的一个最后的尝试。


此时如果再有一个诱发事件,它就成为了最后压下来的一根稻草,导致了最后的自杀行为的发生。也就是说诱发因素,这个时候就会再出现一个诱发事件。诱发事件是在结晶化的过程之后,付诸自杀的行为就变得非常的迫在眉睫了。


最后诱发事件的出现,最后一个问题的出现,就压垮了他,最终导致了自杀,这是一系列重大的失去,我们可以说是一个失去的过程中的最后一个,最后一种失去。我们要知道的是这个非常重要,我们如果是进行干预的话,永远都不会太迟。因为自杀的矛盾心理,还有对自杀的恐惧永远都是存在的。一直到最后一刻,这个过程都随时可以被打断和停止。


老师就举了一个他所认识的他亲身经历的例子,这是一个年轻的20岁的女子,她就是在服用了足以致死的大量药物之后,还没有晕厥的时候,她突然意识到觉得自己需要去买烟,要抽烟,这就让她离开了家,走出了家门,最终他晕倒在了街头,因此就得救了。还有另外一个例子也是一位年轻的女性,她本身自己就是一个配药师,所以就有这样的机会,她当时就是为了寻死,服用了大量的药物,但是在昏迷前的最后一刻,她突然意识到我不想死,来救救我,可是一切都太晚了。要知道青春期自杀的过程是非常短暂的,有的时候可能只是短短的几个小时。


因为青少年他们在心理层面是非常冲动的,是非常情绪化的。他们总是处于一种冲突的状态。这也是为什么这些青少年他们通常在思考之前就已经采取行动,无法做到三思而后行。这也是为什么青春期更容易产生自杀行为。要知道的是在第二次以及自杀未遂之后,在以后的自杀企图之中,这个过程将会更加的迅速。我们可以知道在第二次或者以后的更多次的自杀企图之中,过程更加迅速,而且迹象更加的隐蔽,通常使用的手段也更加的暴力。


刚才说到这些观察以后,我们现在来看一下自杀的预警信号有些什么呢?


我要强调的是自杀从来都不会悄无声息的发生。一般来说具有自杀倾向的人,他通常都会发出一些他的意图、一些有关信息和线索,以提醒周围的人。这些提醒它可能是求救的信号,是一些呼声,是他最后希望的一些残余。我们可以统计在10个自杀的人中,可能会有8个人都发出求救的信号。那就是说可能10个人之中有8个人都会发出他们自杀意图的信号,即便这些信号是很微小的,但也是可以被观察到的。这些信号就是有好几种,有一些口头信号是非常直接的,比如说青少年会说我还是死了的好,我不值得了,你不会再见到我了,或者是我害怕自杀等等。甚至还有一些更加直接的威胁,比如说我要死了,我要自杀等等。或者是一些非常危险的自残行为。或者是以割腕的方式,这样一些非常危险的行为来表现自杀的意图。


也有一些非常隐蔽的,更加隐晦的信号。这些间接的自杀的暗示,它可以是比如说很快我就会得到安宁了,我是一无是处的,没有意义的。或者是我认为谁自杀是勇敢的,或者说我要去做一次长途旅行。还有一些更隐晦的方式,没有我也许你会活得更好等等。或者有自杀倾向的人他们也会做一些准备工作,比如说开始收拾自己的东西,或者是归还他之前借用的物品,或者是写告别信或遗书,或者将一些比较有个人价值、个人意义的物品赠送于他人。或者是有一些比较特别的行为,比如说去墓地参观,去参观那些已经故亡的人。或者是突然的出现一些特别的关注,比如说对武器枪支产生特别的兴趣,或者对某些药物产生了兴趣,在网上不断的搜索相关的信息。


刚才我们提到了有一些模仿或者是一些自杀的传染性事件,这是怎么发生,我们又怎么预防。那些接触过自杀事件的人,更可能有产生自杀观念的风险,并且有的时候甚至会付诸行动。


从个人层面上来说,一个接触到自杀行为的个体,他自杀行为的风险率可能会增加到2~4倍。在群体的层面,比如说在医院、公司、监狱、学校等等,这样一些场所的自杀率和自杀现象也会有所增加。同时有一些专业也容易出现这种集体的连锁的自杀事件,比如说在警察团体中或者是军队中以及医生团体中,警察跟军队是因为他们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枪支弹药。对医生来说,因为他们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药物。同时在集体层面,我们也会有一些高风险的场所,比如说铁轨、桥梁、悬崖或者森林等等。所以这种传染性的自杀现象会导致一些在机构中或者是在某一些地区中一种自杀频繁发生的风险,有的时候会是在社交媒体传播的情况下发生的。因此就是对于自杀事件的报道,媒体的报道是需要我们去多加考虑跟留意的,怎么样去面对或采取行动。也就是说在一个地区、一个公司或者是在一个机构中,如果有自杀事件发生的时候,我们要围绕以下的一些轴心、一些方针去对自杀事件之前和之后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我们可以看媒体报道方面,新闻系的学生或者是一些在职的新闻工作者、媒体人员,他们都有必要去了解自杀的报道、自杀的一些关键的因素和机制,必须要非常的加以留意。一方面媒体需要谨慎的去面对自杀的报道。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让在自杀方面专业的医疗人员来进行干预,让他们能够更好的去武装自己,在被记者接触和采访的时候能够更好的去面对。


刚才说到的是第一个媒体曝光的层面,第二个就是说在传染性的自杀事件之中,我们需要注意的另外一个是地点,我们说有一些比较热门的地点,可能是一些比较容易进入的公共场所,并且能有潜在的曝光的一个效应,比如说这样的场所会经常被用来自杀,比如说从埃菲尔铁塔上跳下去,或者是铁路,地铁或者是桥梁等等,这可能是一个恶性循环,一旦我们听到有一个人从铁塔上跳下来,听到报道之后可能又会增大这种自杀的可能性。比如说在巴黎的地铁是跟国内不一样,是没有保护的,并没有屏障的,现在某一些地铁站就开始在构建一些屏障,就跟国内一样了,就是说只有地铁到站了才能开门,这样就避免了一些人可能会卧轨的一个风险。


同时还有一些网络和社交媒体的影响,导致了传染性的自杀。我们说互联网的科技信息的高度发达,它有一些好处,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去传播,如何去干预,去救助这样的自杀的现象,但是也会带来一些负面的效果,负面的影响,也就是说特别是对那些本身就比较脆弱的青少年,这会增加了他们去获得自杀手段的一个方式,一个途径,他们可以更容易的去找到药物或了解一些信息,所以更容易被鼓励去做出一些危险行为。同时还有一个后期的预防,也就是说在一起自杀事件发生以后,如何采取一些后期的措施,以避免自杀现象的重复和扩散。现在法国,一旦是在一所学校或者是一个机构出现一起自杀事件以后,我们会要求一个专业的心理危机干预团队到学校或者机构中进行干预。



刚才我们说的是后期干预,现在我们来看如何做一些前期的干预,前期的干预重点就是在识别自杀的风险,这也是一个非常微妙的过程,既对风险因素进行细致的评估。其实只有是多个自杀迹象的结合和交织,才能让我们去确定识别出个体处于一种极度痛苦的状态。要注意的是这些因素是风险因素,它是没有办法逐一被筛查的,而需要专业人员对个体进行一种积极的倾听和关注,并且能对他背后的精神疾病或者是心理障碍进行治疗跟支持,以这样的情况来进行干预和矫正。我们已经知道了,在青年人身上的一些自杀企图比成功的自杀要多得多。刚才也已经说了自杀的观念它并不会直接导致自杀行为的发生,而是一个自杀行为的一个风险因素。所以有一点非常重要的是对于青少年,我们需要允许他们,鼓励他们去表达他们听到的,比如说来自周遭的一些自杀事件,比如说他听到有一位同学想要自杀了,他要敢于去表达,我们要鼓励他们。


我们说到了通常孩子或者是未成年人,他们都是一些特别需要集体的存在、集体的归属感。因为有这样一个思维的存在,他们可能倾向于去保守一个秘密,不去背叛他们所在的团体,去保守某一个秘密。这种时候如果是团体中有一个同伴有自杀观念的时候,我们应该去鼓励他们说出来,而不是说把秘密压在心头。所以要鼓励这些青少年敢于去向成人表达一些可能存在的他们同伴的自杀的风险,让他们去意识到,如果不说出来,会导致同伴的生命危险。


所以当他们观察到身边的同伴越来越出现自我封闭,或者是出现成绩骤然下降,或者是放弃离开自己心爱的物品的时候,我们要鼓励他们向成人去说出来。所以我们也可以直接去询问那些出现自杀想法的孩子,这种高危的青少年,如果是我们去直接询问的话,我们可以更好的去帮助他们,把自己的苦恼、痛苦表达出来,梳理出来。只有把这些导致他们痛苦的问题识别出来以后,我们才能更好的去做有意义的干预。


任何自杀的企图都必须要认真的去对待,不能够忽视。因为其实有1/3的成功的自杀,之前其实都有过自杀企图,即便是一些非常微不足道的行为,我们也要留心,比如说手腕上的一个浅浅的伤口,或者是一些少量药物的摄入,这些都是需要引起重视的。如果是父母忽视,或者是对一些非常微小的行为不管不顾的时候,这也会引起儿童的不适,他们只会把这个看成是一种挑衅,最终会进一步的增加自杀的风险。只有在判断儿童或者青少年已经没有当下的自杀的危险的时候,我们才可以去考虑他是不是需要去住院救治。


比如说我们也要判断孩子有没有可以独立留在家中的能力,或者是说家庭有没有确保孩子安全的能力。同时住院治疗其实是保护青少年的一个最好的方式。特别是如果医生认为孩子有一些心理障碍或者精神障碍的时候,这些可能也是住院治疗的指征。


如何判断自杀企图的严重性,它也是可以通过一些因素来衡量的。这些因素包括以下几项。比如说他的自杀企图是不是精心策划的,还是只是说随意的,又或者说他有没有留下遗书之类的,或者是有明显的计划,明确的计划。又或者说他的自杀计划是不是有意的选择要避开人群,比如说在一个偏僻遥远的地方。对于严重程度的判断也可以根据使用的方法来进行。


比如说如果使用枪支弹药的话,死亡的成功率肯定会高于服用药品的。比如说如果是一个青少年,他服用了较大剂量的药品,但是其实是无害的,药品不会对他的生命造成危险,但是他自己觉得这个药品是足够致死的。这个情况我们也会认为是一种危险,一种高危情况。老师举了一个例子,有个青少年他可能只是服用了几包阿司匹林的药粉,对他来说非常严重,他觉得是会致死的。其实就是过了几年以后,他成为成人的时候,他通过上吊自杀了。所以我们认为像这样一种情况,就对青少年来说是非常严重的自杀企图。即便他只是服用一个没有致命危险的药粉。


我们现在来看一下,我们作为平常人又该怎么样对自杀的现象进行干预。当然自杀的威胁会让所有的周遭的人士都感到威胁和紧张。所以我们要避免一些不恰当的行为,比如说我们最好不要进行道德层面的说教,或者是用一些非常有哲思的一些表达,一些思考,一些教说。因为这样会让青少年觉得自己没有被理解,甚至是被误解,这会加强了他自杀的决心。所以当面临这样危机的时刻,我们要做的是去倾听青少年的心声,重要的是去跟他探讨他当下的感受,无论你是否对他有所了解,你都要显得非常的友好,表示你愿意去倾听他心声的态度,以及表现出你对他的关心。同时就是说不能去评判他,就是说承认他自杀的想法,并不是说假装的去回避它。比如说我们在询问的时候也要非常的巧妙,我们尽量不要去问为什么你想死,我们可以去问青少年,为什么你觉得你不想继续生活下去?


所以一定要阻碍青少年的一种孤立、无助、隔绝的状态。所以我们要敢于去质问,去直面自杀的想法。所以谈论自杀不仅不会促成自杀行为的发生,恰恰相反,它会打破了青少年的孤立无援、隔绝的境地。这样一个状态让他能够去表达自己的痛苦,并且有机会让他看到其他的途径和解决的办法。


所以要给他们能够去表达他们感受,他们所烦恼的问题的一个机会,让他们去表达自己的体验和感受。所以我们也要有足够的耐心去倾听,并且能不加任何的评判,特别是要避免一些非常唐突的,非常嘲弄或者是一些会让青少年感到更加自责的说教。所以我们要去充分的承认青少年他们的问题的合理性,他们痛苦的合理性,把他们当成一位成年人来对待,而且不能够去轻视、忽略他们遇到的困难,不能说是个小问题,虽然对你来说是一个小问题,但是对青少年来说却是一个让他们的人生非常痛苦的重大的问题。所以更具体的一些措施,我们要尽快的去评估自杀的紧迫性,要知道年轻人他是否持续的有自杀的想法,他有没有采取行动,以及他有没有想好具体的地点、时间。


这种处于危机中的青少年,他都是非常冲动的,所以我们要想办法让他冷静下来,推迟他行动的时间,并让他能够接受专业人员的帮助。在没有确定青少年他平静下来以后,没有确定他的危机紧迫感已经过去之前是不能让青少年单独一个人待着的。


所以我们要再一次强调刚才已经说过的自杀危机的自发缓解的状态,就是说青少年好像没事一样,这个时候要加以警惕,因为这意味着他可能已经做出了要自杀的决定。或者我们也可以试图跟青少年制定一个不自杀的协议,就是让他保证在自杀之前一定要先给我们打电话,先联系我们。但是如果是发现自杀的风险仍然很高的话,就要当机立断让他进入急救诊室。同时我们也可以帮助青少年去评估判断他们当下的情况,帮助他们找到去发现一些新的解决办法。


同时我们也要积极的鼓励青年人的自信心,他们的自我价值观,去尊重他们,然后去让他看到自己的能力,并且能去鼓励他们的自主性。也就是说我们不能够去代替他,取而代之,为他做一切的事情,而是要尽量的去尊重他的自主性,当然同时也要对他的能力和他的不足有一定的把握。


老师有一个非常个人的经验,他觉得是奏效的,就是说在青少年出现自杀危机的过程之中,我们可以尽量的向年轻人要求帮助,让他为我们提供帮助,比较实际的帮助,比如说你能不能帮我来搬一下柜子,或者是搬一下东西,这样给他一些责任感,给他一些事情做,这会调动他的积极性,并且让他暂时的远离自杀行动的一个想法,并且让他觉得自己是有用的,以此来度过关键的时期。


还有另外一点就是在自杀危机的24或48个小时中,我们可以调动多个青少年身边的人,大家可以分配任务,比如说我来做这个,然后你让他来做什么事情,以这样的方式来帮助支持青少年,通常来说在24~48个小时之后,危机就可以平安的度过了。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杜绝一些危险的因素,比如说要避开枪支弹药或者是药品,因为其实很多时候都是成年人喜欢囤积药品,而青少年他只是顺手使用了一些成年人的药品。特别是在对青少年的危机阶段进行干预的过程中,我们千万不要把所有的事情都担在自己的肩上,不要单独行动,最好是要寻求他人或者是专业人员的帮助。因为有的时候一个外来人员会更好的帮助到青少年,比起亲人会更好的帮助到青少年。


其实对于亲属来说,去帮助一个要自杀的亲人,青少年也是非常的有情感的负担的,也是非常难的。尽管其实有亲人的在场,对青少年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为什么最好不要一个人,最好也有一些外人也有专业人员来共同参与干预。当然还有一点要注意的是我们千万不要去挑衅要自杀的青少年。


老师有一个例子,当时有一个女孩情感产生破裂要分手失恋的时候,她就说你信不信我要跳窗了,然后她的男友就说你跳,后来这位女孩就真的跳窗自杀了,所以千万不能去挑衅他。而且在干预的时候一定要避免去将你觉得可行的方式,将你的意见强加给青少年,这是非常尴尬,非常不合时宜的。因为对你来说有用的方式对他来说不一定有用。


如果这个青少年他已经有一个治疗师了或者是心理咨询师了,我们要鼓励他去跟心理咨询师进行沟通和交谈,至少要有一个专业人士来参与干预。如果是我们发现青少年他当下就有自杀的危机,这个时候一定要毫不犹豫的去打急救电话。


有一个地方也是非常微妙的,还要去把握。我们一定也要让青少年他的意见得到尊重,要去尊重他的意见,但是同时又要去考虑他的生命安全,所以我们需要对当下的情况有一个洞察力和把握判断能力。


举一个非常具体的例子,就是当你意识到他有生命安全危险的时候,但是又要充分的去让青少年有一个自主的感受。你不要说我带你去医院吧 ,你可以问你希望我陪你去医院,还是陪你叫救护车。如果是我们问他,你要我给你妈妈打电话吗?对于青少年来说,这是一个封闭性的问题,青少年肯定会说不,如果你问他,你是希望我跟你妈妈打电话,还是给你姥姥打电话,这个时候可能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青少年必须得二选一。


如果是自杀的事件真正发生,这不仅对周遭的人来说是一种痛苦,并且会有很深的自责感和内疚感。对于家长来说也会感到无力从中脱离出来,无法进行正常的生活,这个时候家人也是需要进行心理支持的。要让他们知道青少年的自杀并不是他们的错导致的。


好,今天的内容就介绍到此了。下面是问答环节。



问答环节


问题1:有时候自杀不单纯是为了求救,那其他的情况是什么?

答1:比如说抑郁症,他说自杀并不是为了求救,那是因为真正的一种内心极度的痛苦。


问题2:如果自杀是一种尝试改变的方法,那么从抑郁到躁狂,甚至是对于青少年性行为的探索,可以看成是一种对生的想法和尝试吗?

答2:特别是在躁狂的阶段,其实到底是一种求生的尝试,还是说里面也有一些对死亡的寻求,其实也是需要更进一步的去对青少年做心理的评估才能知道的。特别是在躁狂的阶段或者是性的探索之中,可能不光只有对生的一个探索,很难说没有一些死亡的冲动,死亡的一个寻求,但是需要进一步的评估。


问题3:请问老师对于试图用自杀报复他人的个案,干预上有什么好的建议?如何辅导? 

答3:对于那些用自杀来报复他人的这样的情况。我们很明显的知道就是说这些人他要惩罚别人,他其实是带有攻击性的,他想要惩罚父母或者是恋人,我们可以让他表达自己的攻击性,先去表达自己的这样一个感受,然后同时慢慢的让他去将攻击性转换成其他的形式,这是一个转换的过程,当然这里面就有很多的细节慢慢的要去梳理和探讨了,在这里我们没有办法去展开,只是原则性的告诉大家,我们需要让他们将攻击性转移转化成其他的形式。


问题4:请问老师辅导有自杀风险个案的职业者,关于职业安全有怎样的建议和提醒? 

答4:一方面职业者他们需要去掌握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知识,知道青少年的心理过程是怎样的,需要对知识有一定的了解。第二个是经常跟自杀的青少年工作的专业人员,他们也可能会受够了这样一些青少年,他们会责怪青少年有大好的生命为什么不活,还有那么多的人在面临严重的病患和苦难,他们怎么那么不珍惜自己的生命,会有这样一种愤怒,所以也会带来一些攻击性,这种攻击性可能是有意跟无意的,比如说老师接触过的有一位工作人员在给一位服药自杀的青少年洗胃的时候,他就故意的把胃管插得非常的深,或者是一种非常粗暴的方式去对待青少年,就是表达了他的一种攻击性。所以说要意识到自己的职业人的攻击性。


关于安全性的建议提醒,其实也是非常具体的,就是说如果是在家中肯定要保证一些物理基础设施的安全,比如说不能把药四处的摆放,在住院机构中也是,比如说在护士站就是药物一定要管理好,不能让青少年能随手可得等等。所以其实就是一些非常的实际的安全措施,比如说要避免让青少年能够购买到酒精,因为老师也接触过这样一位20岁的青少年,在圣诞节的时候喝了一瓶整整的威士忌,很快的喝下去,他纵然倒地就身亡了,其实就是一些非常细节非常具体的安全措施,我们需要去考虑的,有的时候我们会忽视。


问题5:哪些因素会比较容易推动青少年从自杀企图走向实际行为?

答5:其实这个问题老师在课程中已经说到了,就是说自杀前有很多的自杀企图,一直到自杀行为的发生,也有很多的因素是互相的穿插结合在一起而形成的。

比如刚才因为恋人挑衅她而跳窗的例子,就是说她肯定有不适的感受,可能很久以前就已经有了这种不适合自杀的观念,或者是企图,但是在最后一刻她的男友的一个挑衅或者是火上浇油,最终将这个企图转化成了自杀行为,所以就是说不要火上浇油,不要去挑衅。


问题6:如何去评估自杀意念或者是这种导致行为的可能性?

答6:老师就是说没有办法说去判断这个行为的可能性有多大,因为我们没有办法说去用量表去衡量它,不是层层递进的,所以重要的还是需要留心的去倾听青少年他的表达感受,还有就是通过当下他的处境去做临床的判断,就是一个临床问题,需要专业的培训,需要有相关的知识和经验才可以做到,但是没有量表,没有办法说去找到一个量表,没有办法这样去做。简而言之,就是说一方面需要有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另外一方面还需要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老师非常感谢大家的倾听,希望这一次的公开课让大家有所收获,谢谢大家。我们的讲座就到此结束了。谢谢。


非常感谢卢梭老师今天精彩的分享,今天的讲座就先到这里了。提醒一下大家,其实咱们镜子心理一直都有在推出一套《自杀干预安全员》的经典课程,这是一套认证课程,目的很简单,就是为了帮助更多的人能够轻松的帮助身边的人去识别他们的自杀念头,了解他们的自杀动机,并且帮助他们解决问题。这是一套实操性比较好也很容易上手的课程,感兴趣的各位老师可以了解一下。今天就先到这里了,感谢你的阅读!


分享到朋友圈是最高的赞赏


为你推荐 

《自杀预防与干预安全员》

国际认证项目,指引自杀者走向光明

国际自杀预防与干预权威机构认证,系统学习救人一命的心理技能,温暖守护相互照亮,拯救身边无数鲜活的生命。今天秒杀,课程+证书,仅360。



授课老师


(LivingWorks拥有师资结构的最终解释权)

肖恩·康奈尔(Shayne Connell)

国际自杀干预机构LivingWorks首席执行官

注册ASIST和safeTALK自杀干预培训师

肖恩·康奈尔老师拥有超过18年的自杀干预技能培训经验,与澳大利亚政府机构合作创建了该国第一个国家自杀预防战略和协调计划。作为国际自杀干预机构LivingWorks的首席执行官的首席执行官,肖恩老师建立了超过900名自杀干预培训师的澳洲及亚太网络,从而得以为三大洲的无数参与者提供了专业的自杀预防培训。

START自杀预防安全员 (START Suicide Prevention Connector )国际认证培训,是一套广泛性、适合短程、高效、循证的在线认证课程,致力于通过传递必要的“拯救生命”的技能,让更多的人成为“自杀安全网络”的一部分。


通过本套课程,学员将:


掌握强大的TASC“四步骤自杀识别模型”


 学会识别和判断他人的自杀倾向和想法


 了解如何为需要者提供支持与帮助。



更自如地公开谈论自杀问题


在困境中保护所爱之人的身心安全


为有风险朋友和同事提供安全支持



培养自杀预防的专业技能


学会关爱自我,救人者先自救





证书模版



(此照片仅作参考,以最终证书为准)

(学员获得国际认证证书,自动成为LivingWorks全球会员)





关于LivingWorks


LivingWorks是一家拥有超过四十年历史的自杀预防与干预国际权威机构,全球范围内共有8,000 名培训师,合计培训自杀干预师200万名,挽救了无数鲜活的生命。





目前,LivingWorks的认证体系已遍及北美、亚洲、澳洲等世界各地,其全流程自杀预防及干预的有效性得到了超过 50 项经过同行评审的研究支持。







课程详情


课程形式:视频录播课程

英文授课,中文交传翻译

课程时长:共6节课,每节课1小时左右

学员学完课程即可参与认证

↓↓↓

认证条件:通过线上测试即可获得认证证书

↓↓↓

本次认证课程费用原价:1999元

优惠价799元

我们鼓励组队学习

编织自杀预防安全网络

守望相助彼此照亮

特设拼团秒杀价:仅需360元

扫描二维码,即可报名听课

我们期待通过短短几小时的在线培训中

帮助更多人掌握宝贵的自杀预防技术

学会识别自杀迹象

倾听自杀企图者的心声

使家人、朋友、同事和其他人

都能远离自杀的风险

指引自杀者走向光明


    咨询课程,请扫码添加善胜老师
    如需招生简章和发票请扫描联系
    (↑扫码添加善胜老师)
    ▽ 1000份心理福利,免费领取 ▽
    转发本文章到朋友圈(至少30分钟后截图)或两个心理学群(100人以上,至少3分钟后截图)
    即可免费领取(购课同赠
       
    自杀预防必修资源9份

01、自杀安全计划.doc

02、自杀的危险因素.doc

03、自杀的预警信号doc

04、教师关于学生自杀危险性的访谈问卷.doc

05、父母关于学生自杀危险性的访谈问卷.doc

06、自杀危险性评估的标准自我报告量表.doc

07、自杀评估、干预督导.pdf

08、自杀预防工作和危机处理.doc

09、识别、支援及转介有自杀行为的学生:学校资源手册.pdf



    超级福利,再加赠12份资料:

青少年自杀预防干预



部分资料截图预览




购课截图,发给善胜老师即可领取资料
请扫描二维码,加善胜老师微信

扫码咨询课程、领取资料



分享到朋友圈是最高的赞赏


 爆款心理大咖课程:
点击下方箭头标志,即可查看课程详情、报名听课

家庭教育指导师|岳晓东等20位大咖亲授,中国心理学会认证

2024-04-15

绘画心理:50个案例+实操难题全解,秒杀仅69

2024-04-12

李松蔚:12种沟通心法,听懂关系中的潜台词,秒杀仅49

2024-04-10

沈家宏网络成瘾干预20讲:8大心理技术系统根治孩子网瘾

2024-04-06

OH卡+曼陀罗:一起学会,秒杀仅99,含福利

2024-04-01



 
分享到朋友圈,是最高的赞赏


优质资料 
点击下方链接,领取资源

👉1.限时免费:1-9年级心理健康教育PPT课件+精品教案


👉2.☞免费领取:(专业、必学)101个中小学心理咨询难题全解


👉3.限时免费:101个绘画沙盘OH卡家庭雕塑技能全学会


👉4.【限时免费】80份心理咨询表格模板(最新实操版)


👉5【限时免费】中小学生心理危机筛查与干预工作手册




更多资料,扫描关注镜子心理👇领取



56.【限时免费】初中心理健康优质示范课(视频+课件+教案)


57.【限时免费】高中心理健康全集:课件+教案+视频


58.☞【限时免费】79个校园心理剧资源(策划组织剧本评奖)



分享到朋友圈是最高的赞赏

好文推荐:
点击下方图片,直接阅读

38个中小学心理广播逐字稿+音频:在线下载使用


点击观看:中小学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系统培训(9集全)


心理专家;如何在2分钟内睡成死猪?(加强版)


李松蔚:聊聊共情


心理专家:青春期异常行为对照表及应对策略(家长必读)



 篇幅有限,仅展示部分资料
按住小猫尾巴,有福利
免费领取5000+心理资源
且听下回分解,查看后续更新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百门大咖心理课

镜子心理
认识自己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