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知识可以分享,也只有知识可以裂变成财富。
#志雄周末书话# 每弹评鉴四本书
本周四书分别为:《打回原形》《史记新发现》《细说红楼》《清代传统法秩序》。
《一百个齐白石》
绘画、艺术,它肯定表达的都只是一瞬间的、一点点的感觉。比如《达坂城的姑娘》,仔细听它的歌词,好玩就好玩在“带着你的钱财,领着你的妹妹,赶上那马车来”这一句。现在我们经常听电视台里放这首歌的时候,把“领着你的妹妹”去掉。这首歌不是在写征婚广告,不是在宣扬道德。你怎么叫她把妹妹也带来呀?不是这个意思,只是说着玩的。这是一个赶马车的人,特别穷困潦倒,他能娶一个黄脸婆都不容易了,但是他干吗要说得这么苦?赶马车时就随便爱怎么唱怎么唱了,干吗要去追究呢?这其实是一种快乐,一种苦中作乐,一种对生活的调侃。所以我听《达坂城的姑娘》,觉得这是一种从草根阶层收集来的腔调,被稍微加工一下,编成一首民歌来传唱,假如用一个特别煞风景的社会标准来要求它,就变得很无趣,这里面并没有对错。
《山水画》
到了明代,我觉得中国画又进入一个相对无聊的阶段。吴门画派的山水我个人以为比较无聊,沉在比较细腻的技法里面,没有太多的内心激动在表达。他们的画好像往本体上靠了靠,但还是不够。他们在准备画本体绘画的同时,又不愿意放弃文人的那种表面腔调;既想完成本体绘画的技巧难度,又想标榜自己具有文人的深度,所以他们的画变得很尴尬,既不像文人画那么豁达,那么特立独行,那么放荡不羁,又不像本体绘画那么朴素,那么纯粹。所以我觉得吴门画派是比较差的一个画派。吴门画派的唐寅等,我觉得是中国比较俗的绘画代表,普通老百姓喜欢,又加进了一些传奇故事,现在好像依然很多人喜欢。
一直要到明清交替的时候,社会动荡,出现了一些山水画家,开始有点意思。比如梅清,比如青藤(徐渭)。青藤主要是画花鸟,但也画过一些山水,比如《竹藤书屋图》,泼墨很少的一张简笔山水,画得不错。
到了清朝,我觉得石涛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画家。到了石涛手上,是自元以后,自钱选以后,第一次出现一个非常卖力地画本体绘画的人。画得非常像一张画,人文格调上也一点都不低。假如连成一条线的话,宋画院有几个本体画家,赵佶、黄荃、郭熙等;到了元代只有钱选,过了钱选我们几乎看不到还有其他人;到了清代又出现一个比较伟大的本体画家,就是石涛。石涛当然有他的思想,他的很多诗也写得很好,但是他画一张山水画的时候,就非常朴素、非常认真地在画这张画。所以我觉得石涛在感受自然,面对自然直接对他的冲击。在感受上,我觉得石涛属于无与伦比的一个本体画家,他的绘画很感人,你可以不去管他怎么题款,单单看他的画就非常本体。
石涛之后的山水画家好像差一点。到了八怪,比如金农,据说金农这个人是手比较笨的人,写颜体也写不好,结果写成像美术字一样,古代涂鸦这种。然后他画山水,画花鸟,都画得很不像。金农可能根据自己的条件,在他的绘画里加入了大量的文化因素,大量地放弃本体绘画的因素。他不是要画得像一张画,而是要画得很有文化。所以金农在文人圈子里地位是非常高的。确实也应该有这么高,因为他的绘画在清朝确实是鹤立鸡群。在大家都画得很俗的前提下,他能画得很文气,文化内涵比较深。但是他破坏本体绘画也是破坏得非常厉害。继青藤和石涛之后,好不容易建立起一点的本体绘画,在金农手上又被打掉得干干净净了。
这时候比较尴尬、比较差的一个画家,我觉得是郑板桥。郑板桥的诗情画意都比较表面,理解得欠深刻,所以只能在浅表做一些标语口号式的文雅文章,而这样的文雅反而容易被社会接受。所以一直到今天,可能郑板桥的绘画卖价依然比金农的高,人家更喜欢。比较甜俗的画反而会在市场上更受欢迎,这是一个规律,也没有办法,因为绝大多数的受众不太容易接受文化内涵很深,而表面的本体绘画因素放弃太多的作品。
到了以吴昌硕、任伯年为代表的海派画家,开始大量地把比较俗的因素添进去。他们好像很本体,但这个本体不是自然而然地从比较长的年代里传承下来的,而是通过把文人版本绘画的一些文化因素去掉,又生加进一些绘画因素。这样的本体绘画显得生硬,不自然,有点装腔作势,所以海派的画一般讲起来比较甜俗。其中最优秀的吴昌硕和任伯年,在中国绘画长河中,我个人觉得失比得多,他们打的败仗远比胜仗要多。就是这两个“常败将军”,基本上把中国画糟蹋得不成样子,已经不太像中国画了,再糟蹋下去差不多就成擦笔年画了。画擦笔年画就干脆吸收西洋的东西,所以我觉得擦笔年画重新又创造出一种洋泾浜文化,这又是一说。
齐白石是仰仗自己天生神力,仰仗自己天生的审美素质太好,他是使劲地想学吴昌硕,但他就没这个本事画成吴昌硕。我开玩笑说,像《泉水叮咚》本来是一个很俗的歌,假如让崔健或者臧天朔唱一遍,没准也唱得不错。他嗓音已经变成这个样,唱再俗的歌,也能唱得好像有点人文感觉。齐白石就有点这样。
黄宾虹也是天生禀赋太好,他和齐白石还不一样,齐白石是纯粹没有文化,跟他们乡下的小诗人学点诗,当时有人说齐白石的诗是薛蟠体,齐白石是憋足了劲想写出李白、杜甫的诗,写不出来,但他确实话很白、很直,写得很好。黄宾虹不一样,黄宾虹具有一点都不亚于齐白石的天生灵感,又从小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有良好的文化的积累。而我们翻查黄宾虹的历史,这个人也是一个很性情的人。他参加过学生运动,参加过好多社会政治运动,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在这么纷繁复杂的社会里面,他终于昏了头,不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办。最后总算没有在这个太热闹的社会继续待下去,回到一个不太引人注意的犄角旮旯里自己画自己的东西,一画几十年。我觉得他把中国山水画做了一个非常好的总结,是一个集大成的山水画家。
有人说黄宾虹的技法没有逃出四王(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他的技法四王里面都有。我个人以为,不能这样看,就像齐白石的技巧没有逃出吴昌硕一样。四王这么腐朽的程式,到了黄宾虹手里,突然也是黄土变成金。因为黄宾虹的笔墨里有一贯的非常强的呼吸,那种气息在他的笔下一直流动,而四王是没有的。四王的东西让我感觉最多是速冻产品,保鲜速冻水饺。而黄宾虹的东西抓在手里是会动的,是鲜活的,整个笔墨像一个人的呼吸一样,自然顺畅,这是四王绝对不能企及的高度。所以我不太重视黄宾虹的技法究竟是跟谁学的,因为四王的技法也不是他们自己发明的,只是总结了一下前人的技法。到了黄宾虹手里,这些技法被激活,变成自己个人的声音,个人的呼吸。黄宾虹之后,我觉得基本上山水画就走下坡路了。
《齐白石、林风眠、吴冠中、扬州八怪》
林风眠造了一个复合体,就是奶油煮臭豆腐,这确实是挺难让人接受的。要么你放辣椒,放酱油,做一个臭豆腐吃。要么你就奶油加点沙拉,配点面包吃。林风眠确实把奶油和臭豆腐做在一起,还做得挺好吃,不过你要真的去查它的根源,我觉得经不起追查。查它三代,好像里面有汉奸,有贫农,什么都有。我觉得这也是中国画能见到一线光明的出路之一。这种杂交文化也挺难再生出后代来,就像驴子和马生了一匹骡子,这就不错了,又能拉车,又能干别的。但让骡子再生,生不出来了,只能重新再杂交再选。林风眠肯定可以作为一个范例放在那儿,我个人还是很服林风眠的,作为一个画家来说,林风眠已经很不错了,但作为一个中国画家,他还做得不够好。林风眠画了一系列的梨花小鸟,我在美术杂志上看到一幅,很好看,我仔细在画的暗处找到一幅小款,写着“君武同志指正”。我去华老师家玩,他的墙上赫然挂着这幅画,我说这是林风眠画得最好的一幅梨花小鸟,华老师很得意。他告诉我,他去拜访林风眠,林风眠画了满墙满地的梨花小鸟,让他挑一张,他直奔那一张去。林风眠说除了这幅之外,都可以给他,但他就要这张。可见林风眠也知道那幅画好,两个人争了半天,最后还是给了他。我说华君武你真坏,人家画了一辈子就这幅最好,你拿走了。其实大家还是有共同标准的,这标准说不太清楚,只有看到原作才能说。我对那幅画印象特别深,像一块花布,有林风眠的风格,特别好看,构图又比较散,我更喜欢他这样的东西。
朱新建《鱼乐图》
朱新建《四时烟雨》纸本设色
朱新建《花瓶图》
朱新建《拜山图》纸本水墨
朱新建《在黄惇家临风先生笔意》
作者 | 张志雄
以上是本周主编和大家分享的四本书,大家喜欢其中哪一本书呢?欢迎各位读者留言分享你的读书心得~也可以留言和大家分享并推荐你近期看过的好书噢~O(∩_∩)O
阅读指数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