柬埔寨,古称高棉。贫穷、地雷、吴哥……这一连串的关键词,如同一面多棱镜,折射出这个国家曾经有过的辉煌与伤痛。世界文化遗产、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吴哥窟,吸引世界各地的旅行者纷至沓来;富有殖民时期法式风情的金边市,展示着东南亚小都会的独特魅力。跟着志雄走读一起深入了解这个中南半岛国家的风土人情吧……
暹粒·11
第一回廊(南面)
高棉人与占婆人的战斗开始了,湖里到处是鱼儿,让我们想起了今天洞里萨湖的300多种鱼类。有只鸭子咬住了一条鱼;战斗激烈,士兵掉入水中,被鳄鱼吞食。
湖里一只鸭子咬住了一条鱼
士兵掉入水中,被鳄鱼吞食
一名士兵吊在树上,往下一望,一只老虎在看着他。
高棉人获胜,人们煮猪肉、烤香蕉并煮饭庆功。
在森林里,一只老虎似乎把人给吃了。
接着出现了斗鸡,生动地反映了华人与当地民众和谐相处、水乳交融的生活场面。一个蓄着胡须的男人,身后跟一个持钵的女人,与五个耳垂长大的高棉男人打赌。男人们手里拿着钞票,眼睛看着斗鸡,妇人的钵里盛着鸡食。那个蓄着胡须的男人模样和当地人明显不同,是个华人。斗鸡斗狗是柬埔寨民间广泛流行的带有赌博性质的娱乐活动,至今长盛不衰。(《柬埔寨通史》)
斗鸡的场景
我也看到描绘斗猪的场面,但今天的柬埔寨已经没有这种风俗了。
第一回廊(南面)浮雕细节:斗猪
有人在分娩,除了产婆之外,还有一位亲人也在产房内,亲人可以陪孕妇进产房的规矩,至今犹存。还有人在看病,医生把手搭在病人的头上。
第一回廊(南面):分娩的场景
第一回廊(南面):看病的场景
第一回廊(南面、西面)
人们在下棋;木匠和石匠在做工。
华人在市场上做生意,互相在谈生意。
第一回廊(南面、西面):做生意的场景
据《柬埔寨通史》:除了中国内乱导致华人流亡吴哥,相当大的一部分人是经济移民。中国东南沿海地区,人稠地窄,土田收入不足供三月粮。多数人靠海为生,形成耕三渔七的局面。青壮年充当水手,走远洋如适市。特别是海上丝路的畅通,中外贸易的频繁,改善了他们的经济状况。他们发现柬埔寨比国内更容易谋生,那里气候炎热,可以不着衣裳。当时的中国人,要解决穿衣问题是不容易的。到了柬埔寨,穿衣吃饭的难题都容易解决。
中国男人在国内娶老婆,往往要花费大半辈子的积蓄。到了柬埔寨,当地女人都爱慕中国男人,觉得中国男人勤劳节俭,富有责任心,比当地男人强。而男人到吴哥,先要娶一位当地女人,她们擅长做买卖,可以帮助他经营生意,同时也为其落地生根、成家立业创造条件。
吴哥人也特别希望获得中国的商品,有些东西原先是柬埔寨没有的,像鹅就是由中国传入。在这里的浮雕壁画上,还保留着百姓抱鹅敬献给国王的图像。
《柬埔寨通史》还说巴戎寺有一幅航海的壁画浮雕,驾船的老大,留着胡须,其装束一看便知是一位华人。据李约瑟在《中国科技史》中考证,其中一艘由多块木板拼成之海舶,乃是中国所制。其他浮雕之船,不管大小,几乎皆为独木舟。
“令人不解的是,早在纪元之初的扶南人就已经能造大船,为什么到了吴哥王朝时期反而只造独木舟?或许是吴哥时期的高棉人已远离大海,丢掉了水真腊的传统,比较多地继承了陆真腊的习性。”
还有一些画面可能是反映高棉人自己内战的情景。因为如果是与占婆人对战的话,彼此都应是一个长长的队伍,然后在一个分界点对峙。而这里都是耳垂比较大的高棉人在互相混战。
高棉人自己内战的场景
在第一回廊的塔楼柱子上经常可以看到在莲花上跳舞的阿普萨拉,即仙女舞蹈像。前面提到,我们到暹粒的第一个晚上,就在酒店观看了阿普萨拉舞蹈。
在莲花上跳舞的阿普萨拉
点个在看你最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