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元双:观课笔记①|深耕文本,细琢语言,培育语感

文摘   2024-10-21 18:29   西藏  

 观课笔记|深耕文本,细琢语言,培育语感

                            导  语
     10月21日,西藏林芝市首届乡村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小学语文组)在林芝市二小精彩启幕,为期两天的课堂展示环节尤为引人注目。我有幸受邀担任本次比赛评委。

      首日,我一整天沉浸于七位教师所带来的教学盛宴中,累并快乐着。他们围绕《司马光》《王戎不取道旁李》《古人谈读书》三篇课文,各展所长,课堂如七色花般绚烂多彩,给我留下深刻印记。

                      语文,语感

      今天的观课笔记,除了常规评课外,我还将重点围绕“如何在文言文教学中培养语感”这一话题谈谈拙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妥之处还请大家批评指正。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指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包括“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综合体现了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能力。

      什么是语感?语感是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知力,体现了一个人的语文水平。语感能力的培养在语文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新课标》要求学生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以形成良好的语感。欣慰的是:七位老师借助文本学习,来培养和训练学生语感方面非常出彩。

  课堂亮点: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1.品味语言,培养语感。课堂上,七位老师都能聚焦文本重难点,巧妙设计朗读环节。通过朗读,来指导学生语感实践训练,如示范美读、理解朗读、指导朗读等方式,帮助学生多读多思,积累语感。学生在读中感悟语言,品味语言,通过反复揣摩体味,触摸到作者的情意、脉络,深切体会到作品和人物的情致意趣,增强对语言的感悟性,提高语感能力。同时,老师们也依据文言文语境解读语意,根据学生特点,围绕“读书之法”“人物品质”调动生活经验,体会文本意蕴。

      2.方法为先,知识为辅。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老师们在文言文教学中,普遍遵循“读、解、悟、诵”的教学流程,其中强巴旺姆、李玉芬等老师更是别出心裁,提炼出多种理解文言文的方法,如借助注释、插图辅助、扩词法、联系上下文等,让学生不仅学到知识,更掌握学习文言文之道。

      3.评价有温,激励成长。精准温暖的个性化评价语,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成功与乐趣,从而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陈礼军老师的“读得真好,听你的朗读真是一种享受”,索朗达杰老师的“你敢于挑战,老师就喜欢你自信的模样……”这些充满温度的评价,如春风化雨,滋润学生心田,激发学习热情。

     4.板书艺术,巧夺天工。小学语文课堂上,精妙有趣的板书设计,不仅能直观呈现知识点,帮助学生理解记忆,还能提升教学效果,是教学艺术的重要体现。米玛次仁与扎西朗宗两位老师的板书设计,犹如精美的画卷,既紧扣文本重难点,又生动有趣,美观大方,成为课堂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5.思辨启迪,智慧碰撞。思辨能力是指学生在面对信息和问题时,能够理性、独立地进行分析、评价和判断的能力。高明的读者贵在有自己独特的体会和感悟。马慧荣老师在拓展延伸环节,抛出开放性问题:“你觉得王戎是个怎样的孩子?”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碰撞思维火花,培养批判性与创造性思维。

课堂不足: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教学是充满遗憾的艺术。细品这七节课,有以下几点意见与老师们商榷。

     1.教师基本功,时刻不放松。课堂上,有几位老师的板书非常工整漂亮,值得点赞。但是也有两位老师的板书,特别是在课题书写方面,存在明显错误和不规范。还有两位老师的语言虽然精心设计过,但是表达时底气不足,略显刻板生硬。

     语文教师的听说读写能力,是素养之基。读,不仅要课堂书声琅琅,更要博览群书,厚积薄发;写,不仅要正确工整,更要妙笔生花,笔耕不辍,为学生树立榜样。

      2.文本解读,缺乏深度独到。在新课程理念下,文本解读能力是语文教师核心素养之一。按照家常课来看,七位老师对文本的解读与把握都没问题,重难点突出。但是就比赛课而言,新课程理念的体现不足,略显中规中矩,缺乏创新。

     正如明代学者李贽所言:“夫读书论世,古多有之,或见皮面,或见体肤,或见血脉,或见筋骨,然至骨极矣。”文本解读,需执着探究,追根溯源,与作者、文本、编者、学生深度对话,方能开阔学生阅读视野,启迪智慧。

改进建议: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1.学生主体,鼓励全员参与。课堂上,应鼓励更多学生参与,让课堂成为学生的舞台。教师是引导者,学生才是主角。教师手中不仅要有教材,心中更要有学生。因此,教学活动设计需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全员参与,共同进步。一节课,90%以上的学生积极参与(游离课堂的学生不超过2人),至少有75%的学生得到展示。警惕课堂“麦霸”现象(优秀学生个体展示不超过三次)。

     2.因材施教,体现年级特点。 从《语文新课程标准》中不难发现,文言文学习,根据年级不同,设定了不同的学习要求。从三年级的朗读背诵、理解大意,到四年级的深入理解、复述故事,再到五年级的深入思考、积累运用,都是形成梯度,体现循序渐进,从而助力学生文言文素养的全面提升。因此,教师在备课和教学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切勿千篇一律,脱离学情,统一模式。

      3.加强训练,注重实践积累。语文学习中,语言实践积累至关重要,它能增强语感,丰富表达,提升理解与应用能力,是语文学习的基石。而语感是学习规范语言长期积淀的结晶,课堂上,只有“听说读写思”结合起来,持之以恒,养成习惯,才能形成对文章的感受能力。

       因此,不仅在课堂上要加强语言文字的品读和训练,还要注重课外拓展,可以设计以文带文。另外注重大量的课外阅读、背诵名篇佳作,同时鼓励学生参与课外活动等。这些举措都是积累语感的有效途径。语文学习,唯有做到举三反一,才能厚积薄发。

      总之,教学是一场永无止境的旅程,每一次观课都是一次学习与成长的契机。感谢今天七位老师带来的精彩课堂,讲台上,不仅是你们自己的精彩绽放,更是你们背后团队努力的智慧结晶。你们辛苦了!让我们携手并进,在教育的田野上深耕细作,静待花开。明天期待其他七位老师精彩继续……

                       (写于2024年10月21日)


繁星逐光
"繁星逐光",一个寓意深远的公众号名字。在这里,每一颗思想的繁星都在追寻着智慧与真理的光芒。我们汇聚点滴灵感,照亮前行之路,让知识与见解如星光般璀璨,引领你我们在知识的宇宙中探索、成长,逐光前行,共赴智慧之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