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川淼淼,蓼花鲜,秋水处,鹅雁度……”鄱阳湖畔,一幅如诗如画的美景中,生命的和谐乐章正在奏响……
天色渐浓,在江西省九江市都昌县西源乡塘口村,段庆县在救助笔记上认真书写着工作日志:发现一只受伤的黑天鹅,带回协会后检查,采取伤口消毒、止血、用抗菌消炎药、用抗病毒药等措施,经过20多天,黑天鹅基本康复,后续还需进行巩固治疗。
段庆县从小生活在鄱阳湖畔,14岁起就跟着父辈在鄱阳湖捕鱼。继2020年1月1日起长江干流江西段和中国最大淡水湖鄱阳湖等重点水域实施常年禁捕后,“渔业大省”江西又实施“五河”干流禁捕退捕。包括段庆县在内的都昌县近万名渔民“洗脚上岸”。近年来,江西水生生物资源正逐步恢复向好。鄱阳湖作为亚洲最大的候鸟越冬地,都昌湖区更是鄱阳湖区候鸟分布最重要、最密集、最核心的区域。每年秋末冬初,70多万只候鸟飞抵鄱阳湖越冬,为这片土地带来勃勃生机。
段庆县与候鸟的故事始于一次美丽的邂逅。2010年,他在鄱阳湖边偶遇西源乡小天鹅保护协会会长曹意助——一位戴着红袖章的老人。经过交谈,段庆县第一次了解到“护鸟员”的工作,“为候鸟巡湖既能保护鸟类,又能锻炼身体,我想去做。”然而,从未接触过候鸟保护工作的他,很快就犯了难,不了解候鸟知识。见父亲犯愁,段庆县的儿子给他买了智能手机。“孩子第一句话是‘手机能显示天气,爸爸每次巡湖前查看天气情况,安全第一’,还让我用手机拍下见到的候鸟,上网学习相关信息。”从此,每次巡湖,段庆县都用手机拍下候鸟照片,一点点积累护鸟知识。“以前我只知道鸟吃鱼,学习后才知道有的吃鱼、吃虾米,还有的吃莲藕、吃稻米……每种鸟类都不一样!此外,候鸟名字中有很多生僻字,我靠手机一点点学习,方便我写救助日记。”指着桌上厚厚一摞救助日记,段庆县满是感慨。
2015年,在政府部门的支持下,都昌县鄱阳湖野生动物救护协会成立,段庆县担任会长。“协会是自发性、非营利性的民间机构,以保护鄱阳湖湿地候鸟、救治野生动物为目标。大家都想为子孙后代守护脚下的土地,让他们看看这些美丽的生灵。”随着候鸟保护理念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志愿者参与到协会活动中。如今,协会有67名会员,其中48名是女性志愿者。“大伙为守护候鸟不叫苦、不叫累,定期清理鄱阳湖沿岸的垃圾,为候鸟创造更美丽的生活环境。”段庆县自豪地说。
风一程、雨一程,都昌野生动物救护协会会员足迹遍布21个沿湖乡镇、遍访185公里湖岸线、救助800多只候鸟,累计巡护路程超20000公里。
长江大保护政策的实施,让曾经的渔民们纷纷转产就业。他们有的像段庆县一样投身于护鸟事业,有的则在政府的引导下开展生态农业、乡村旅游等新的产业,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而候鸟们在这片宁静的土地上,自由自在地栖息、觅食、繁衍,与人类和谐共处。山河无恙,人鸟皆安,这幅美丽的画卷,正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写照。
“保护湿地候鸟虽然有时很苦也很累,但看到群众的保护意识在持续提高,看到候鸟在湖区自由飞翔,看到受伤和生病的野生动物经我们救治康复又飞向大自然的时候,心中是无比快乐的,我要把我热爱的保护鄱阳湖湿地候鸟的事业进行到底。”段庆县说。
来源:都昌县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