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港库下第一庄

文摘   2024-11-23 07:34   江西  

传家训扬新风之236/大港镇漂水村严姓人家:库下第一庄


文/汪国山



  
【家训家规】敬父如天,敬母如地;汝之子孙,亦复如是。量其所入,度其所出;若不节用,俯仰何益。
“庄严”一词,属联合式合成词,其词素“庄”与“严”为严肃、端重之意。探究作为姓氏的“庄”与“严”,属同宗,有“庄严一家”之说。庄姓与严姓共同的祖先可追溯到西汉时期词赋家严忌(约前188—前105),严忌本庄姓,世称“庄夫子”,被严姓奉为得姓始祖。庄姓得姓更早,奉春秋五霸之一的楚庄王为得姓始祖。东汉著名隐士严子陵,名庄光,少时与东汉开国皇帝光武帝刘秀同窗,有高名。光武称帝后,庄光(子陵)隐居富春江垂钓不仕,后人称严姓有堂号“富春堂”即源于严子陵。其不慕富贵、不图名利的品格,宋代范仲淹有“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的赞语。庄光之子庄助,在明帝刘庄时仕中大夫,为避汉明帝讳,将庄氏改为同义词严氏,其父庄子陵也就成了严子陵。到魏晋时,有部分严姓复改为庄姓。

大港水库

  都昌漂水村(原称星畈)村民严小龙,其村庄所在地在大港水库脚下,堪称“库下第一庄”。出生于1954年的严小龙娶妻但秀珍,生二子,名严美华(嘉登)、严志坚(嘉激)。成家立业的嘉字辈俩兄弟在祖居地分别建起了楼房,形成一个微型村落的模样,庄后有山,庄前有田,皆为严家祖传之业。大港水库下的严家,其实还算不上一个独体的村庄。严姓人家早先与隔了水库溢洪道相望的谢汉村俨然是一个村落,早先没建大港水库,大港群山汇聚之山洪暴发时,严姓人家与谢汉里田畴相通,抱团劳作总要等到六天后山洪退去才无涉水之虞;后来严姓人家与岭后的口头熊村相联靠,成了一个村上,跋山比涉水相联络要便利多了。


严家楼房


  严小龙家的谱箱里,收藏着一套数十册的近年新修的《严氏宗谱》,大港漂水这一支严姓自然也上了此宗谱。严小龙在宗谱上的派名叫“礽明”,列在其父廿世“云贵”之下。严小龙能讲出家族的一些徙迁历史。他这一支严姓人家是清道光年间,由严廷樯(约生于1790年,属严子陵七十六世孙)从安徽桐城南乡迁入。天下严姓望出天水郡(今属甘肃),安徽桐城严姓究实是明朝初年,由严福一从江西瓦屑坝迁至桐城罗家岭袁家坊定居。严廷樯在约200年后复回迁江西,当然不是怀有赤热情感的认祖归宗,而是在文脉昌盛的桐城,苦日子实在熬不下去了,被逼逃荒谋生。严小龙的祖先开始徙居于都昌廿一都大港石门涧,临大港水库底部的石门涧荒丛里,至今还能觅到严姓先人的荒冢。石门涧地僻壑深,不只生活不便,还常遭山里土匪打劫,于是严氏兄弟三人便搬出深涧,在现在的楼下山定居。楼下山起初叫楼虎山,后来改称过楼花山,再后来叫楼下山,其名的气势上一个比一个弱。严氏兄弟起初在楼下山搭个茅屋栖身,开垦荒地、种粮裹腹。


在严家看大港水库

  当年的严氏三兄弟,一个外迁到王竹里(今属大港镇大港村委会),一个外迁至彭泽县的东山岭,留下了老大这一支在楼下山坚守。老大开荒种田,养猪增收,稍有点积蓄便花了些银两买了邻村几近废弃的一幢石碾房,取砖与檩在楼下山建造安身屋宅。在碾屋的腰墙砖斗里意外地收获了原屋主藏压的一沓银元,严家人藉此助力,将宅院建得体面些。这屋宅1958年政府组织修筑大港水库时仍在。严家可说是离大港水库脚下最近的人家,其时严家主人严云贵见证了1960年代大港水库修建的热火朝天,严家接纳民工的川流不息。


作者(右)在严家采访


  现今站在严家楼房的二楼阳台上,嵌铺在主坝上的“大港水库”白底四字隐约可见。放眼“库下第一庄”,周边徐徐展开的俨然是一幅美不胜收的山水画卷……

来源:九江都昌发布 

乡土拾贝
追寻本土味、乡土味、原生味,雅俗共赏的精神乐园;关注在异乡打拼的咏叹。欢迎投稿! 投稿信箱:2392670768@qq.com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