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F-21C反航母导弹的由来

文摘   2024-10-10 12:46   广东  

如果从现在来看,反航母弹道导弹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的概念了,我军已经列装了多型不同射程的反航母弹道导弹。但是,在追溯历史的过程中,就会发现,在共和国的军工人当中,总有那么一些人,能够超越世俗的目光,掌握时代的命脉,能够高瞻远瞩的看清楚未来的走向。

这里就要提到一个人物——陶家渠,这个名字对很多人来说可能比较陌生。他曾前后担任钱学森的学术秘书,航天部预先研究局、科研生产局处长、总工程师,航天部电子专项领导小组副组长,航空航天部科技司副司长,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中国航天九院院长兼党委副书记,中国航天九院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等职。

1985年,他在组织全航天力量,探索研究中国第五代计算机发展技术路线。在一次研讨会上,陕西微电子学研究所的沈续找他了解美国潘兴导弹中的计算机问题。陶家渠在查找资料核实的时候,无意中了解到潘兴导弹末段是大攻角滑翔飞行。因为导弹弹头再入时的机动,会使反导弹导弹很难拦截,这正是钱学森首先提出的“钱学森弹道”的实际应用。

陶家渠敏感地认识到这一技术的价值,决心组织力量全面深入的研究。他先是让一院的弹头研究所研究“大攻角下的滑翔飞行的技术”,之后又增加了空气动力研究所,开展预先研究。短短一年的时间,就突破并基本掌握了这一项技术。

199117日,海湾战争爆发,战争的进程超出了很多人的预期。以美军为首的联军很快获得空中优势,对伊拉克进行了狂轰滥炸,伊拉克毫无还手之力。地面行动展开之后,短短100小时就结束了战斗。美军空中力量的强大在这次战争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美国潘兴2中程弹道导弹)

1991年海湾战争也给当时的中国带来了巨大的震撼。假设一下,当我们解放台湾的时候,美军如果进行干涉的话,必将使用我前沿周边的机场和航母母舰,利用空中优势阻挠我军的行动。因此,需要我们集中力量优先打击美军机场和航母,使他们的飞机飞不起来、飞不回去,失去作用。这也算是海湾战争带给我们的启示。

当时遇到的问题是,我国正在研制的DF-11DF-15都是近程地地导弹,美军航母如果部署在台湾以东海域,则射程难以达到。现有武器中,只有DF-21中程导弹射程上比较适合,对于周边的机场目标,问题还不大,只需要提高导弹的精度即可。但是要做到命中移动中的航母,则需要高速再入的弹头能够观察活动目标,这就需要采用末制导等多种制导装置。此外,还需要解决远距离航母目标的发现和跟踪定位,相关单位提出了超视距雷达和卫星观测等方案。

借着海湾战争这次契机,陶家渠之前预研的项目就派上了用场。他向二炮领导阐述了方案设想,并向上级机关汇报了之前以反航母为背景的预研。并将这些预研成果将可演变为未来研制的新型号,写成了总体方案,向上级提出了正式型号研制的设想。这就是DF-21C反航母导弹型号的由来。


鼎盛沙龙
普及军事知识,追踪最新军事装备,解析军事科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