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式化"预警预控
守护港口安全与效率
前言
在全球贸易的浪潮中,港口作为重要的物流枢纽,其运营效率和安全性至关重要。宁波舟山港,作为世界第一大港,每年货物吞吐量巨大。然而,大雾和大风等恶劣天气却严重影响着港口的生产效率。据统计,2023年该港核心港区受雾影响管制时长为864小时,受风影响的管制时长为1548小时。为了进一步保障港口生产和提高预警预控工作效率,宁波海事局联合气象、港口、引航等部门,积极开展服务一流强港建设的 “程式化” 预警预控研究,致力于让预警预控工作更精准、更精细、更智能。
预警预控分区调整:精准管控的基石
宁波舟山港核心港区位于宁波镇海到舟山六横之间,水域狭长、地形复杂,恶劣天气下的分区域、分时段管控尤为重要。过去,港区内的管控区域以大黄蟒、涂泥嘴、长柄嘴、洋小猫等地理标识划分为 6大片区,如今,经过深入研究,调整为7个港区水域、2个桥区水域及3个航道水域,共12个区域。这种新的划分方式,就像给港口装上了精准的导航仪,使船舶航行更加安全,港口作业更加有序。
气象代表站选取:数据采集的关键
气象代表站如同港口的 “气象哨兵”,其数据准确性直接影响着预警预控的效果。2024年4月,宁波海事局组织专家对港区130余个气象站点进行梳理,选取了核心港区12个片区的34个站点作为首批 “程式化” 预警预控气象代表站。这些代表站配备了先进的气象设备,如激光测风雷达、激光测雾雷达、CCTV等。
感知设备建设:监测能力的提升
2024年5月至9月,气象代表站建设项目顺利推进。期间,共涉及12个区域、34个站点,其中21个站点利旧,新增安装了14 套风速仪(包括4台激光测风雷达)和5套能见度仪(包括1台激光测雾雷达)。这些先进设备的投入使用,极大地提升了港口气象监测的精准度和及时性,为预警预控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持。从9月至12月的历史数据分析和现场实测核准来看,所有站点数据与现场实测数据全部匹配,能够准确代表该区域气象情况。
气象监测设备
港口气象预警保障系统:智能决策的支撑
港口气象预警保障系统是整个预警预控工作的 “智慧大脑”。该系统于2021年上线,2024年完成升级改造,融合了气象、海事、港口等多源数据,可实时提供气象要素实况与预报、海事预警预控等信息。其功能强大,包括风向风力、能见度、强对流、台风等多个模块,每个模块都为港口的安全运营提供了关键支持。例如,风向风力模块能实时监测风速风向,根据不同港区的特点建立分级预警显示算法;能见度模块可精确监测能见度数据,为雾航提供决策依据;强对流模块能及时推送强对流预警,保障码头安全;台风模块则提供台风路径等信息,助力海事应急响应。
案例应用:成效显著的见证
在 2024年12月18日至22日的寒潮大风过程中,镇海、北仑等港区的管制触发与结束均符合 “程式化” 预警预控标准,散杂货码头大风管制时长仅5.8小时,通过对气象数据的精准研判,管制时机科学、区域精准,在保障安全的同时大幅提升了生产效率。同年12月31日大风影响时,根据气象代表站数据评估,精准对北仑港区、穿山港区实施大风管制,顺利保障超大型油轮安全靠泊大榭港区,全年通过精准预判和科学管控共保障36艘次大型船舶顺利进港,再次证明了该预警预控机制的有效性。
未来展望:持续创新,砥砺前行
尽管已取得显著成效,但宁波海事局并未满足于此。未来,将进一步完善代表站建设,优化数据算法,确保气象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同时,加快大数据、AI 技术应用,构建智能预测大数据模型,实现对港区气象变化的精准预测,为港口管理提供更强大的决策支持。
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宁波海事局在 “程式化” 预警预控工作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不仅提升了港口应对恶劣天气的能力,也为世界一流强港建设注入了强大动力。相信在未来,宁波舟山港将在智慧气象的守护下,继续在全球港口竞争中乘风破浪,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来源:宁波海事局“悦航”VTS英才基地
审核:宁波海事局指挥中心
作者:黄晓敏
责编:白金月 张瀚鲲
往期精选